返鄉農村養殖成功故事

  能不能創業成功跟學位沒關係,但跟好不好學肯定有關係。好學才能有成長的空間。看看那些返鄉創業的故事,學習他們,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殖人蔘雞價格1000元只開啟致富路

  一枚雞蛋售價35元,差不多是土雞蛋的40倍;一隻雞售價1200到2500元不等,在市場上可以買20到40只土雞——這些事兒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靠譜?

  靠譜!因為長潭河中壩村9組有個“養雞怪人”龔倫朋,他從家傳古醫書中得到啟示,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創制出“人蔘+大米”的人蔘雞飼養祕方,並經試喂獲得成功。此後,他用獨家研製的雞飼料餵養烏雞,生產“能鵬”人蔘雞和人蔘雞蛋投向市場,市場行情和經濟效益看好。

  在長潭河侗族鄉龔姓是大姓。“我們祖籍在江西,後遷入湖南,因逃水災遷入現居地。”中壩村書記龔光義介紹。當地龔氏是中醫世家,明代有宮廷御醫龔廷賢,清代有地方名醫龔祖輝。龔倫朋開啟保險櫃,向記者展示龔廷賢的著作《壽世保元》等系列古醫書和龔祖輝的照片原件。

  “十幾歲的時候,我得了‘歪嘴風’,也就是現在的面癱。當時到醫院拿了些藥沒治好,父親就叫我用醋和生石灰調和後塗在臉上,沒過幾天病就好了。”龔倫朋回憶當年的情形。他知道父親講的偏方來自家裡的祖傳醫書,從此就對這些珍寶著了迷。

  和妻子在外地打工的十餘年間,龔倫朋一直把家傳醫書帶在身邊。然而,陰陽術數、經絡穴位……這個既非古文專業又非醫學專業畢業的農民,要看懂古醫書談何容易!好在他生在中醫世家。他買來字典,自制新舊詞對照表,別人放工後休息,他一有空就學習,日積月累,記的筆記本有一摞,終於學有所獲。

  龔倫朋從先祖龔廷賢的著述中看到“人蔘雞”,在長輩的片言隻語中得知些許資訊,他決定餵養人蔘雞,走好“研發、投產、銷售”之路。“創新創業不是容易的事,每一步都非常艱難。”年近50的龔倫朋感慨道。

  由於飼料配方比不當、雞子生長條件不優,餵養技術不到位……兩三年下來,夫妻倆積攢的20餘萬元辛苦錢全交了“學費”。“最難的時候,我家電飯煲壞了都沒錢添置。”妻子李紹瓊回憶。雖然衣食無著,為學餵養技術,龔倫朋到外地辦得好的雞廠去義務勞動,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由於養殖“人蔘雞”成本高,2008年,每隻“人蔘雞”售價達500元、雞蛋達15元每個。當時很多村民說:“500元一隻的雞從來就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買來吃。”由於“人蔘雞”價格昂貴,農村普通百姓消費不起,導致當地顧客很少。幾個月時間轉眼就過去了,賣出去的“人蔘雞”卻屈指可數,這讓陷入銷售困境的龔倫鵬犯難了。

  但是,即使銷售情況不理想,龔倫鵬卻始終堅信“人蔘雞”的市場潛力和食療療效。白天他在網上讀報,加強業務學習,晚上在雞舍一待就是一夜,仔細觀察“人蔘雞”的生長特點。那段時間,妻子李紹瓊以為丈夫“瘋”了,成天和雞住在一起,簡直是不可理喻。為此,夫妻間發生了很多爭執。“如果不是我一直堅信養殖‘人蔘雞’的前途,或許我早就放棄了。但是,我就是‘一條道走到黑’的人,這麼多年,不管遇到什麼情況,我都咬牙挺過來了,現在總算是有點盼頭了。”在談到前幾年的經歷時,龔倫鵬還是很感慨。

  3月14日,在廣東工作的好友李俊從東莞來到龔倫鵬家,詳細瞭解“人蔘雞”的銷售情況。當談到“人蔘雞”價格過高、本地銷售量少的情況時,兩人商定由李俊聯絡廣東商家拓寬外圍銷售渠道,龔倫鵬在家發展養殖。李俊回到東莞後,充分發揮自己人脈關係廣的優勢,通過將“人蔘雞”和雞蛋贈送給親戚、朋友、同事試吃的方式,對“人蔘雞”進行廣泛宣傳。隨後,浙江、廣東等地慕名而來的商家越來越多,每隻“人蔘雞”賣到1000至1200元,雞蛋賣到每個30元。本地村民看到“人蔘雞”對外銷售的情況越來越好,也開始嘗試購買。“現在好了,外地的銷售渠道逐漸開啟,我相信本地的銷售情況也會越來越好。我對自己選的產業很有信心。”不管經歷多少困難、遇到多少挫折,談到“人蔘雞”養殖,龔倫鵬總是信心十足。

  難關一道道攻克後,龔倫朋的事業走上正軌。在組建人蔘雞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2014年3月,宣恩縣能鵬人蔘雞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同時註冊“能鵬”牌29類、31類兩個商標。

  此後,該公司的人蔘雞、人蔘雞蛋作為宣恩縣的特色產品之一,先後參加23屆食博會、第九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連續參加第一、第二屆“中國恩施·世界硒都硒產品博覽會”,在第二屆硒博會上,人蔘雞蛋獲“中國名優硒產品”稱號。

  經送恩施州產品質量監測監督檢驗所“國家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檢測,“能鵬”人蔘雞蛋硒含量為53.6μg/100g,標準要求是≥15g/㎎,高於標準3倍多。“能鵬”人蔘雞和人蔘雞蛋獲質監部門發放的“三顆星”***富有機硒***標誌標識。

  經州質監所檢測,“能鵬”人蔘雞蛋VB1含量1.25㎎/㎏、VB2含量3.84㎎/㎏;16種氨基酸總量186.04g/㎏;棕櫚酸2.386g/100g,測定低限是0.005g/100g;鋅含量3.5㎎/㎏,DHA含量0.08g/100g,等等。通過省獸藥監察所檢測,“能鵬”人蔘雞蛋不含A02、AM02等7種常規抗生素……

  2015年7月5日,宣恩縣倫鵬人蔘雞開發有限公司授權武漢源實原商貿有限公司為華中地區代理銷售商。人蔘雞以其獨特的保健價值受到人們的喜愛,公司現有三家代理商,分佈在北京、廣州、武漢。

  目前,公司有三家加盟養殖戶,餵養人蔘雞400餘隻,日均產蛋200枚,年產值可達250餘萬元。“下一步,我將擴大生產,同時向國家專利局申請人蔘雞飼料專利,開發人蔘雞蛋粉。”談起公司前景,龔倫朋信心十足。  相關新聞:

  “人蔘雞場”的場主名叫龔倫朋,今年48歲,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縣中壩村的一名土家族農民。龔倫朋出生於中醫世家,5年前他跟妻子帶著打工掙下的20多萬元,準備回家修建新房。在整理舊屋中祖父留下的醫術書籍時,他偶然發現了其中關於“人蔘雞”養殖方法和藥用食療價值的介紹,於是他跟妻子商量,先暫緩修房,將積蓄用來投資養殖“人蔘雞”。

  雖然最開始妻子和鄰居紛紛表示不理解,但這並未阻擋龔倫朋嘗試的腳步。按照祖父留下的方法,龔倫朋幾經嘗試並不斷改進,終於成功探索出了適合飼養“人蔘雞”的“人蔘飼料”,逐漸形成一整套“人蔘雞”養殖系統。他養殖的“人蔘雞”,每隻價格都在千元以上,“人蔘雞蛋”也能賣出30元一個的天價。

  今年初,龔倫朋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目前已經有6戶人家加入,他們按照龔倫朋的要求餵養人蔘雞,再由龔倫朋統一回收外銷。“接下來,我將根據市場需求情況,決定合作社的發展規模”,龔倫朋說到,“在我們這樣偏僻、貧窮的山村裡,如果能發展到5000只的養殖規模,村民增收致富將不再是夢想。”

  二

  鵪鵓養殖致富養成賺錢“一條龍”

  核心提示:用誠信贏得客戶和市場,組織大量養殖戶發展規模養殖,提高產品質量共同闖市場。

  致富專案:鵪鶉養殖

  案例地點:焦作市武陟縣

  致富人物:亢希坤

  適合人群:普通投資者所需場地:固定養殖場地?

  鵪鶉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野生小鳥,享有“天上飛禽數鵪鶉,地上走獸數狗肉”的美名,清燉或者油炸燒烤都.是難得的美味,產下的鵪鶉蛋一天一個,營養價值可以和雞蛋相媲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焦作武陟縣馮李村的村民就開始養殖鵪鶉,如今,村裡男女老少都掌握了這門養殖技術,由此而形成的鵪鶉產業發展得紅紅火火。

  養殖戶: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萬隻左右。

  收購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來斤。

  而說起馮李村的鵪鶉產業,就不能不提亢希坤,1998年,亢希坤第一批精心飼養的3000只鵪鶉出籠了。

  亢希坤:養下來當時行情也不錯,賺了有七八千塊錢,當時養下來咱也有個想法。

  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紛紛來到村裡源源不斷地高價收購“青年”鵪鶉。隨著“青年”鵪鶉的熱銷,幼年鵪鶉的價格也一路走高,馮李村的鵪鶉養殖迎來了一次熱潮。搞鵪鶉孵化成了當時最賺錢的生意,這讓亢希坤看到了發財的機會。

  亢希坤:當時天天有人來這裡拉這個青年鳥,一天要走一二十萬只,就琢磨著他天天來拉大的,小的肯定好賣,就想著去孵鵪鶉。

  孵化鵪鶉要比養鵪鶉投資大、技術要求也高,為了趕上這發財快車,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來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結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當時的損失大概要有2萬多。

  亢希坤弄不明白,這被馮李村人稱為看家本領的鵪鶉孵化技術,咋就成了砸飯碗的倒黴事呢。

  亢希坤:爛塑料紙把那個拔氣筒給蓋著了,導致一氧化碳迴流,導致鵪鶉都中毒死亡。

  .第一批鵪鵓苗終於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著趕緊賣幾批鵪鶉苗,把孵化鵪鶉的損失撈回來,然而市場迎接他的卻是一盆冷水。

  亢希坤:汝燃那些拉烏的,不來收烏了,出來的小鳥5分錢一隻都沒人要了。

  亢希坤血本無歸,只有靠練就的養殖和孵化技術吃飯了,正愁英雄無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門。

  亢希坤:由於住的離公路近,正好碰見有幾個人下車,下車他們問這兒是不是養鵪鶉。遇見這幾個淇縣人是我事業的轉折點。

  1998年在鶴壁淇縣有很多養豬、養雞的專業戶也賠了錢,閒置了大量的養豬場、養雞場,淇縣人聽說鵪鶉的行情不錯,便慕名來到馮李村取經,出於對亢希坤的人品和技術的認可,考察之後不久,他們便邀請亢希坤到淇縣洽談合作。

  亢希坤:疾病該怎麼防治,規模多大,我都認真的進行現場指導,淇縣養殖戶都成功了。

  隨後的幾個月裡,亢希坤往返於淇縣和武陟之間,幫助淇縣人養鵪鶉,並且把村裡沒有銷路的鵪鶉苗拉到那裡銷售,獲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為數量相"-3大,一隻鳥雖說賺不了多少錢,但是他們一家一家都是萬把只,這大概有兩三月,把我那個外債還清了。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並且,這正沒出路的東西咱把它賣出去了,當時村裡邊人對咱評價相當不錯。

  這時,淇縣養殖戶的種苗供應幾乎成了亢希坤的獨門生意,供應給人家的種苗如何保證質量也成了他經常頭疼的問題。

  亢希坤:這些青年鳥,他們喂的參差不齊,該預防的沒給人家預防,這導致人家沒喂多長時間,人家鵪鶉的犯病發病是相當的高,提起鵪鶉都害怕,這時我發現這些問題後,決定自己重新搞孵化。‘?

  苗子好,養出來的鵪鶉才能好,才能培養自己的回頭客,建立穩定的銷售網路,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認準的道理。

  亢希坤:當時20多天都沒有脫這個襯衣,可以說就在那地上躺著,半個小時左右那就得起一次,看看,直到最後鵪鶉孵化成功。因為出現過煤氣那個事了,對這個是相當注意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次孵出的鵪鶉苗很爭氣,不但平平安安地順利出殼,還給亢希坤掙到了一塊在市場上立足的金字招牌。

  養殖戶:後起之秀,把這個東西搞進化了。亢希坤這個種苗啊,既健康,種苗成活率高,銷路也好。

  通過口碑相傳,2002年起,亢希坤的鵪鶉苗開始遠銷到河北、山東、陝西、甘肅等省,但這出殼才幾十天的小東西能不能經受住長途運輸的考驗,亢希坤不敢有一點的疏忽大意,可就是這樣在一次去甘肅的送貨途中,意外還是發生了。

  亢希坤:司機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車撞著人家車大概有20公分寬,當時那個大燈碗,扎到我腿上,當時那個骨屑都出來了,醫生叫我看。

  卡車在異鄉的公路上停下來,人受了傷,鵪鵓苗也掙扎在死亡的邊緣,這次送貨幾乎註定是一個人財兩空的結局。

  亢希坤:因為你這是張嘴兒東西,你裝到車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持續的時間長,這是個鳥,一車裝得多,溫度高,持續時間一長,它直接都死了。叫司機在當地租了個車,倒車,把我抬到車上,又出發了,當時感動的司機當場都在那兒哭了。

  愛拼才會贏,憑著一股子衝勁兒,亢希坤贏得了市場,打過交道的客戶都成了回頭客。但分散的養殖戶鵪鶉蛋往哪裡銷,生產期過後該淘汰的鵪鶉如何處理,這些問題不解決,自己的生意還是做不大。這時候,亢希坤就想著把發展起來的養殖戶和自己建立的銷售網路進行資源整合,從供應種苗,供應飼料,組織防疫,到回收鵪鶉蛋,再到組織青年鳥和淘汰鳥外銷,他在養殖戶和市場之間搞起了***。

  亢希坤:我走這個模式,把這個鵪鶉蛋從外邊回過來,每天大概有萬把斤,貨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較平穩,信譽度又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下邊給咱喂鳥的人、客戶也越來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邊發展有100多萬隻鵪鶉。

  這種雙贏的做法讓亢希坤的鵪鶉生意一步領先,步步領先,這個曾經賠得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如今成了在村裡舉足輕重的產銷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