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改革動力不足是中國醫改遇到的現實難題,而醫改的政治成本及其分擔狀況對改革動力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科學優化資源配置,全面瞭解掌握**縣基層醫改工作現狀,促進基層衛生工作的健康發展,筆者深入東坪、藥山、白鶴灘等眾多鄉***鎮***衛生院及部分村衛生室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採取看、聽、查、訪等方式,深入瞭解基層衛生工作發展現狀,聽取了基層醫療機構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就相關工作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一***基層衛生隊伍現狀

  全縣共有基層醫療機構211所,其中鄉鎮衛生院19所,村衛生室191所。全縣衛生系統共有事業編制773人***縣直醫療衛生機構405人,鄉鎮衛生院368人***,實有在職人員521人***縣直醫療衛生單位269人,鄉鎮衛生院252人***。鄉鎮衛生院有衛生技術人員240人,工人12人;大學本科學歷8人,專科學歷161人,中專及以下學歷83人;有高階職稱1人,中級職稱16人,初級職稱52人。農村每千人僅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0.89人,遠低於全市***2.14人***、全省***3.8人***的平均水平。全縣有鄉村醫生426名。其中大專學歷1人,中專及類似中專學歷311人,短期培訓78人,初中學歷36人。

  ***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全縣19個鄉鎮衛生院有6個配置了救護車,有9個鄉鎮衛生院配置了彩超,中寨、鉛廠、金塘、藥山等還配置了生化分析儀等醫療裝置,有6個鄉鎮衛生院配置了X光機;少數衛生院配備了適宜中醫藥裝置,能開展中醫適宜技術服務;村衛生所自行配備了血壓計,體溫表,聽診器等簡宜裝置。

  二、基層衛生工作開展情況

  ***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全面推進

  20xx年6月醫改啟動以來,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擬定醫改政策,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和辦法,分解細化醫改目標任務,統籌推動全縣醫改工作。

  1.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

  20xx年6月起,全縣19個鄉***鎮***衛生院和191個村衛生室全面啟動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並實行零差率銷售;縣直醫療機構按比例配備和使用國家基本藥物,縣、鄉、村各級醫療機構使用的國家基本藥物統一經省藥品集中採購平臺進行網上採購和配送,政府舉辦醫療機構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實現全覆蓋。

  2.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

  **年上半年全縣共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574413人,建檔率為97.3%;累計設定健康教育宣傳欄596期,開展健康教育宣傳諮詢活動83次,開展健康教育知識講座326次,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3.18萬份;累計開展0—6歲兒童系統管理37376人次,新生兒訪視1914人次;累計開展孕產婦產前檢查2079人次,產後訪視1873人次;累計開展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46478人次;累計開展慢性病管理35740人次***其中高血壓患者27754人,糖尿病人7986人***;累計開展重性精神病管理1738例。

  3.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上新臺階。

  一是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東坪、崇溪、老店等衛生院業務樓建設專案,已投入使用。**年新立項建設專案的5個鄉鎮衛生院***紅山、茂租、爐房、新店、馬樹***已在今年5月份開工建設,目前正在建設中。二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政策有效落實。**年,制定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建立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巧政發〔**〕9號***和《**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巧政辦發〔**〕3號***兩個檔案,建立了基層醫療機構補償機制,主要通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保障機制和實行一般診療費對基層醫療機構進補償;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對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實行財政全額撥款,對鄉村醫生實行財政補助,確保對村醫每人每月補助不低於400元,築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

  ***二***重點衛生工作穩步開展

  1.疾病防控工作有序落實。

  **年上半年,通過採取行之有效的各項防控措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成效明顯。一是開展了6次疫苗運轉,五苗***乙肝、卡介、脊灰、百白破、麻風、麻腮風***接種率均在95%以上,通過提高接種率,有效地預防了計免針對性傳染病的發生;二是切實加強疫情管理,傳染病報告工作進一步規範,缺報、漏報、誤報現象得到進一步遏制;三是認真做好結核病防治工作。**年上半年新發現活動性肺結核病人153例,其中初治塗陽54例,初治塗陰87例,重症塗陰12例,均已納入歸口管理。

  2.婦幼保健工作穩步推進。

  **年與各鄉鎮衛生院簽訂了衛生工作目標責任書,收取防保工作責任金,切實加強婦幼保健工作的管理。同時以“降消”專案為龍頭,加強孕產婦保健服務工作。一是進一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努力提高孕產婦住院分娩率,上半年,全縣住院分娩3053人,住院分娩率為95.4%。二是組織實施“婦幼健康計劃”。截止**年6月30日,共完成婚檢2894人,完成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1804人,篩查率58.2%,新生兒聽力篩查1937人,篩查率62.5%,兒童健康管理43903人,孕產婦健康管理3198人,孕產婦系統管理2980人。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平穩執行。

  **年**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籌集標準為每人380元,其中農民人均繳費60元,中央和省級財政配套320元,全縣共有50.33萬人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98.57%。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方案進行了調整和補充完善:一是增加了大病補充保險。二是提高住院封頂線。參合人員全年累計住院補償最高限額增加到38萬元。三是新農合與大病醫療救助和貧困醫療救助有機結合,與縣民政局、人社局等聯合開展民政“一站式”醫療救助,有效地減輕了廣大參合群眾的醫療負擔。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滯後。

  一是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嚴重不足,醫療服務能力遠遠跟不上群眾就醫服務需求。19個鄉鎮衛生院總編制368名,現僅有252人,致使部分鎮衛生院配備的醫療裝置和檢驗器材無人操作,長期閒置,造成衛生資源無序浪費,嚴重影響了醫療質量和服務能力提升。全縣鄉鎮衛生院共有臨聘人員118名,為正式人員的46.8%,雖然在短期內緩解了衛生人員不足的突出矛盾,但同時也增加了用人單位的經濟負擔。二是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目前,鄉鎮衛生院僅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240名,由於基層醫務人員緊缺,鄉鎮衛生院醫護不分、醫生超範圍執業現象嚴重,導致醫療服務能力低下,群眾看病難沒有得到緩解。三是技術職稱結構不合理、學歷構成偏低、無職稱人員極多。截止今年6月份,在全縣鄉鎮衛生院的240名醫務人員中,副高職稱1人、佔0.04%,中級職稱12人、佔5%,初級職稱51人、佔21.2%,其中村醫具有初級職稱的僅有16人,僅佔3.5%。持有執業資格證的僅有64人,沒有取得執業資格的人員187人、佔77.9%,絕大部分醫護人員均沒有執業資格證,存在法律風險,低職稱和無職稱人員成了基層衛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四是人才培養力度不夠。鄉鎮衛生院由於缺員嚴重,選派十分困難,特別是全科醫生培訓和業務骨幹培訓難以派出人員參加,醫療技術難以提高。五是村醫呈老齡化趨勢、隊伍萎縮,在無法及時補充適宜人員的情況下,勢必導致村級醫務人員隊伍的斷層。

  ***二***人才引進政策和機制不完善。

  一是由於人才引進政策和激勵政策等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落實,人才引進門坎高,加之鄉鎮衛生院工作環境相對艱苦,專業施展***2016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和業務提升空間不大,導致多數醫學院畢業生不願到鄉鎮衛生院工作,招聘指標往往不能足額落實到位,部分畢業生應聘後又辭職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專業人才“招不來”、“留不住”,有技術特長的人員流失嚴重,少數新招錄的衛生技術人員崗位歷練時間短,業務能力提高緩慢。三是現有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基層一線的村醫,因待遇低、沒有社會保障,隊伍不穩定,斷層斷代問題日益凸現。

  ***三***醫改相關政策措施有待健全和完善。

  20xx年改革以來,雖然制定出臺了部分醫改配套政策,但深化醫改的綜合配套改革落實還不到位。如崗位聘任制,收入分配製度,績效考核制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還不健全和完善,導致基層醫務人員參與醫改的積極性不高。對如何保證醫院的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如何更好的調動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如何為群眾提供更方便、快捷、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還需進一步跟進和完善。

  ***四***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強。

  一是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裝置建設滯後,難於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不適應當前衛生工作發展及群眾看病就醫服務需求。大部分鄉鎮衛生院修建時間較長,其規劃佈局和功能設定不合理,甚至有些已成危房,全縣還有13個衛生室沒有業務用房。在裝置建設方面,大部分鄉鎮衛生院沒有配備X光機、B超及生化分析儀等裝置,部分已配備的鄉鎮,由於長期無人操作、管理維護不當等,已老化毀壞。二是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範。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病人外流現象嚴重;醫療糾紛時有發生,處理難度較大;農村個體非法行醫人員多,管理較難,打擊非法行醫難度大;村級衛生服務能力弱,群眾意見大,滿意度較低。

  ***五***醫德醫風建設存在薄弱環節。

  一是少數衛生技術人員缺乏愛崗敬業精神,事業心、責任心不強,服務態度差;二是服務意識淡薄,缺乏與患者溝通;三是少數衛生技術人員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把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作為最高原則;四是對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和管理不到位。這些問題,導致部分病人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延誤病情,甚至造成醫療糾紛或事故,嚴重損害了醫療衛生行業的社會形象。

  ***六***新農合基金監管難度大。

  一是管理制度的缺限和不足。新農合沒有立法作支撐,監管機制沒有進一步建立和健全,監督與管理職能不集中,權責不統一。二是參合病人就診量大而管理經辦機構人手少,稽核結算業務量巨大。三是部分醫療機構濫檢查、濫用藥、不合理用藥現象突出。加重了群眾看病負擔,也加重了新農合基金負擔。四是對村衛生室的監管力度薄弱,由於村衛生室點多面廣,山高皇帝遠,對其實施有效監管的難度極大。

  ***七***基本藥物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

  基本藥物存在招標藥品部分價格偏高、配送不及時;部分藥品因價格低,用量少,雖多次點選採購,但配送企業稱無貨,不能配送到位;由於地區、醫師用藥習慣不同,國家和省公佈的基本藥物目錄不能完全滿足群眾用藥需求,一些療效好、群眾依賴的常用藥沒有中標;部分掛網中標藥品副作用大,造成群眾有意見,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也不同程度受到影響。

  四、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針對全縣鄉鎮衛生院嚴重缺編缺員實際,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簡化人才引進手續,適當降低引進人才標準,落實“用人單位選人,人事部門審查”的進人機制;出臺引進人才優惠政策,建議在工資待遇、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人員願意來、留得下;二是加大培養力度。開展繼續醫學教育工作,支援基層醫務人員參加學歷提升教育,提高基層醫務人員的能力素質,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和學歷層次;做好基層公衛人員培訓和鄉村醫生學歷教育,落實鄉村醫生教育培訓規劃;落實掛鉤幫扶措施,加大衛生人才對口幫扶力度,增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二***完善醫改相關配套政策。

  一是強化政府責任,健全投入機制。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共產品特性,應作為政府重要的公共服務專案,堅持以公益性為主,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多元投入機制。把財政支援的重點調整到支援公共衛生、預防保健、人員培訓和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二是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利益導向和績效考核機制,將優惠政策傾向於一線重要崗位和有突出貢獻的人。三是規範藥物採購配送機制,加強對藥物配送企業的考核監管,督促其及時、高效、足額配送藥品,提高配送企業的服務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用藥需求。四是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落實好醫療責任保險工作,建立符合**縣醫療執業風險特點的風險轉移與糾紛處理相結合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醫療風險社會分擔機制,採取多種渠道和手段,有效化解醫患矛盾和糾紛。五是加強對村醫的管理。積極推進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建立健全村醫培訓和考核制度,嚴格按照《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的要求,強化鄉村醫生隊伍管理、培訓和考核。

  六是建立和完善打擊非法行醫常態化機制。縣衛生監督所和各鄉鎮衛生監督站要切實履職,加大暗訪稽查和監督執法力度;針對非法行醫隱蔽、證據收集難的特點,要大力宣傳非法行醫的危害,積極收集線索,開展常態化工作,堅決打擊各類危害群眾健康的非法行醫行為,規範醫療秩序。

  ***三***著力提升基層服務能力。

  一是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裝置建設。在現有鄉鎮衛生院已立項建設專案上,縣財政要落實地方財政配套資金,確保在建專案如期完成;重視解決部分鄉鎮衛生院用房緊缺及危房問題,積極向上爭取建設專案,解決部分村衛生室沒有業務用房的窘境,加強基層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持續加強醫療質量建設。進一步加強對醫務人員從業行為的規範管理,積極推進診療規範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制定的臨床管理規章制度、診療護理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範;建立醫療質量考核制度,對醫療質量實行定期考核,及時發現和解決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對醫療質量的動態監管,持續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風險,保障醫療安全。

  ***四***強化新農合資金監管。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新農合工作監督管理制度、新農合基金執行分析和風險預警制度,保持對新農合基金監管的高壓態勢。加強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管力度,確保新農合基金使用安全和效益發揮最大化;在原有以服務人口數核定處方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農合處方量的核定問題,確保其科學合理性,嚴防假處方套取新農合基金等行為。

  ***五***大力加強醫德醫風建設。

  一是深入開展醫德醫風教育。開展職業道德教育,開展警示教育,剖析醫療糾紛事例,使醫務人員自覺樹立責任意識、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盡心盡力做好崗位工作。二是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實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醫德醫風監督機制,做好衛生行業內部的自我監督和外部監督;構建醫德評價體系,抓好醫德評價活動。完善醫德評價標準和方法,根據標準和原則,對醫務人員或醫療機構的行為和活動進行醫德評判;建立考核檔案,將考核結果與個人利益掛鉤,作為年度考核、評優選優、工資獎金分配、晉級晉職的重要依據。

  ***六***加大財政投入,促進農村衛生工作整體推進。

  一是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繼續做好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的監測、控制與疫情處置;落實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鞏固和保持農村免疫規劃接種率達90%以上,築牢人群免疫屏障;推進預防接種機構規範化建設,優化預防接種工作環境和條件,提高預防接種服務質量;堅持政府主導、專業技術機構支撐、防治結合的工作思路,搭建慢性病防治管理工作平臺,促進慢病各項工作深入開展;健全農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處理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二是加強婦幼保健工作。實施好“婦幼健康計劃”,有效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重視產科、兒科建設,加強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礎素質。三是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加大食品風險監測力度,加大餐飲具集中消毒企業監管力度,積極開展衛生綜合執法監督。加強衛生監督員培訓,健全衛生監督協管機制,擴大基層衛生監督覆蓋面,促進衛生監督水平全面提高。四是重視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重點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注重部門與鄉鎮協調,建立鄉村垃圾處理運作機制,改善農村垃圾處理設施,提高處理能力。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參與作用,引導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