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留守兒童工作基本情況

  豐城市位於江西省腹地,國土面積2845平方公里,下轄32個鄉鎮街道,550個行政村,總人口142萬人。全市中小學校456所,其中完小204所,初小167所,教學點39個,初中3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6所,普通高中9所,職業高中1所,特教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218770人,其中小學生139353人,初中生58886人,高中生20531人。豐城人向來走南闖北,今年外出務工人員高達39萬人,全市留守兒童共有35208人,其中小學留守兒童19317人男生10776人,女生8541人,初中留守學生15891人男生8599人,女生7292人,其中父母雙雙外出的有2萬多人。

  主要做法和經驗

  堅持政府主管,組織各方力量積極參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留守兒童呈現出明顯增加的趨勢,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日趨成為社會問題。豐城市委、市政府始終密切關注並高度重視全市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堅持 政府主管、教育主導、教師主力、學生主體 的原則,逐步實現了留守兒童與其他同學 同享一片藍天,共同健康成長 的工作目標。一是大力實施農村教育佈局調整 三集中 即農村小學向中心區集中,農村初中向鄉鎮集中,農村高中向城區集中。舉辦寄住制學校,為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創造條件;據統計,自2015年秋季實施 三集中 以來,累計投資2.96億元,興建改造校舍49萬 平方米,建立寄宿制學校39所,接收寄宿制學生17000人,其中留守兒童12600人,佔74.1 %。二是大力開展中小學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活動。為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創優環境。重點加強了網咖、電子遊戲室等規範經營,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孩子們的精神汙染。三是明確鄉鎮村組在留守兒童工作中必須履行的職責和義務。要求鄉鎮、村組黨員、幹部瞭解本鄉鎮、村組留守兒童和家庭的情況,建立檔案,為每個留守兒童落實聯絡人和代理家長,經常走訪,進行義務輔導和監督,履行管理保護的職責,把對留守兒童的管護作為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工作來抓。四是要求教育、文化、公安、司法、婦聯、共青團等相關部門分工協作、齊抓共管。我市作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縣市,將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作為我市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由市政法委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切實維護留守兒童的各種權益不受侵害,為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提供堅強保障。

  堅持教育主導,建立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留守兒童是廣大中小學生中的一部分,他們的教育管理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日常管理的主要內容,學校是留守兒童教育管理的主陣地,教育主管部門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一是我市在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中,把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作為重要內容,開展個案研究。我們在留守兒童比例較大的同田和蕉坑兩鄉開展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試點工作,並及時將取得的經驗向全市推廣。因此在20XX年,我市各中小學校均建立了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 20XX年秋季,市文化教育局統一製作了一套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工作制度,印製了一套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工作檔案,提出了全市中小學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的建設標準、工作任務和要求。各校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均做到 八有 ,即有牌子、有專用教室、有場地、有設施、有熱線、有制度、有志願者隊伍、有活動;九種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學習制度、教育管理和管理制度、活動制度、作息制度、值班制度、活動記錄制度、資訊卡制度、心理諮詢制度。二是各中小學校都成立了留守兒童 親情之家 領導小組。做到學校校長負總責,分管副校長具體抓,學校黨支部、共青團、工會、綜治辦、政教處、少先隊等組織直接抓,層層簽訂留守兒童幫扶教育工作責任狀。我市各中小學校都制定了留守兒童工作方案和工作計劃,做到每月都有研究留守兒童工作的內容,每週都有活動安排部署。抓住目標要求和活動實施步驟,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具體目標和實施方案,以突出關愛為教育幫扶的核心,為留守兒童搭建了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平臺。三是加大了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市教育主管部門把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列入各校年終工作目標考核內容,切實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堅持教師主力,切實負起關愛責任

  篇2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規模不斷擴大,勞務經濟已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但由於種種原因,許多外出務工人員將子女留在農村,由此產生了一批特殊群體,即 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並需要其他親人照顧,年齡在十六歲以下的兒童。即沒有能夠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家裡,在當地農村上學的農村流動人口的子女。

  孩童時期是人的身體發育、性格養成、知識積累的關鍵時期,缺乏父母關愛與呵護的留守兒童,由於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他們極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產生很多偏差性的問題。雖然國家在近些年加大了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力,也出臺並實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與措施,加強文化與心理的教育與引導力度、保護留守兒童的合法權益等以改善留守兒童的現狀,但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覆蓋了整個社會,而且留守兒童的數量持續增長的趨勢。因此,在留守兒童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無論是新出現的還是已有的,均亟待解決。

  大觀鎮留守兒童現狀

  據新華網釋出的全國婦聯的最新研究報告給出的最新資料指出:目前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約有5800萬人。四川農村留守兒童人數高達230餘萬,佔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最高,達到11.34%,而且在各地分佈很不均勻,凸顯教育失衡問題。南溪區作為宜賓市全域開放的橋頭堡,經濟發展和市民素質需要並駕齊驅,而留守兒童過多的問題勢必影響未來南溪的全面發展,所以對南溪區留守兒童的關注與關愛必不可少。

  1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選取南溪區相對發展較好的大觀鎮進行留守兒童的調查,對包括大觀鎮中心校、長慶九年制學校在內的十所小學採用統計學中分層抽樣、整群抽樣、全面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結果真實可信,後期資料分析相對可靠。此次調查的小學有大觀鎮中心校、牟亭小學、菜花小學、勝利小學、飛馬小學、民康小學、興旺小學等八個小學,地理位置均衡,學校規模層次明顯。調查分為學生調查問卷附件一,包含資料統計、教師調查問卷附件二,包含資料統計、學校概況瞭解等幾部分構成,年級橫跨4至6年級,共涉及近1500餘名學生,近百名教師,回收有效學生調查問卷150份,教師調查問卷17份。

  2資料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