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怎麼養生

  秋季陽氣漸收,陰氣生長,故保養體內陰氣成為首要任務。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秋季養生的方法,希望對你有用!

  秋季養生的方法

  宜補充健身湯

  秋季飲食以滋陰潤燥為原則,在此基礎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湯,一方面可以滲溼健脾、滋陰防燥,另一方面還可以進補營養、強身健體。秋季常食的湯有:百合冬瓜湯、豬皮番茄湯、山楂排骨湯、鯉魚山楂湯、鰱魚頭湯,鱔魚湯、赤豆鯽魚湯、鴨架豆腐湯、枸杞葉豆腐湯、平菇豆腐湯、平菇雞蛋湯、冬菇紫菜湯等。

  宜多吃魚

  秋天是需要進補的季節,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進補導致肥胖,不妨吃點魚肉,魚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

  秋季起居調攝

  秋天的氣候變化較大,早秋熱溼,中秋前後燥,晚秋又以涼、寒為主,所以人們在起居上應提高警惕,注意養生。

  睡眠調節

  秋天,天高風勁,使肺氣收斂,因此睡眠應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頭向西臥為好。深秋時節氣候較寒冷,不宜終日閉戶或夜間矇頭大睡,要養成勤開窗通風,夜間露頭而睡的習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呼吸疾患。

  秋季養肺為要

  秋氣內應肺。肺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體真氣之源,肺氣的盛衰關係到壽命的長短。秋季氣候乾燥,很容易傷及肺陰,使人患鼻幹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飲食應注意養肺。要多吃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芝麻、藕、菠菜、鱉肉、烏骨雞、豬肺、豆漿、飴糖、鴨蛋、蜂蜜、龜肉、橄欖。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此外還可適當食用一些藥膳,如:參麥團魚、蜂蜜蒸百合、橄欖酸梅湯等。

  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過多,會使肺氣更加旺盛,進而還會傷及肝氣,所以秋天飲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礎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補肝氣,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櫻桃、柚子、檸檬、山楂、番茄、荸薺等。

  宜多吃粥

  初秋時節,天氣仍較熱,空氣潮溼,悶熱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難保人們不貪食過度,這些均會傷損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養胃,又可帶來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鴨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蘿蔔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餅粳米粥等。

  秋季養生注意事項

  1、多睡1小時。

  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身體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疲憊感,這就是“秋乏”。此時,就應該相應地調整起居,尤其是睡眠,要充足,最好比平常多睡一個小時,並且保證有質量的午睡,不僅可以讓人保持精神,還能在冬季來臨之前儲存能量,養精蓄銳。

  2、喝粥健脾胃補中氣。

  百合粥、銀耳粥、杏仁粥、蓮子粥、堅果粥和芝麻糊等,都是很好的養生早餐。醫生提醒,調理保養身體應該從秋天開始,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能增強抵抗力。

  3、多喝水去秋燥。

  去秋燥必須養陰,而養陰的重點在於留住水分。建議早上起床後喝一杯溫水,可以讓整個消化系統甦醒過來。但是千萬不要喝冷水,因為人的脾胃喜溫忌寒,低於室溫的水多喝反而有害健康。

  4、避免過早地新增衣物。

  初秋,暑熱尚未退盡,不宜過多過早地新增衣服,用來提高機體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秋凍”要因人而異,老人和孩子的抵抗力弱,對天氣變化非常敏感,則應及時增減衣服。“適溫”最重要。尤其在關節、腰部、咽喉、頸部等地方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5、多喝蜂蜜水。

  蜂蜜潤肺、養肺,秋天經常服用,既可以防秋燥,又能抗衰老。有些人說,這個時候生薑要少吃,其實也不一定。生薑性偏溫,對於小感冒發發汗還是比較管用的。

  6、貼秋膘要循序漸進。

  進入初秋,夏天裡比較差的食慾逐漸好轉,但這個時節人的腸胃功能比較弱,太多的肉類等高蛋白食品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腸胃功能。

  7、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比如銀耳、百合、糯米、蓮子、豆類及奶類,但不可一次進食太多,少食多餐。

  8、少吹空調風扇。

  初秋早晚溫差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發作,經常吹空調、吹風扇,可能引發肩周炎、頸椎病等,要少受“冷刺激”。

  9、避免臍部、胃部受涼。

  天氣漸涼,肚臍部位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要及時增添衣物。睡覺時蓋好腹部,關好門窗。

  10、輕鬆運動。

  飯後兩小時,可以做些不太累的運動,如快走、慢跑、跳操、瑜伽等。適度的運動有利於改善血液迴圈,對消化吸收能力也有幫助。

  11、精神調養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初秋,天氣萬物由春夏的勃勃生機轉向蕭條冷落,加上乾燥,人們出現心情波動甚至情緒低落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應注意收斂情緒、維持心性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