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雞的飼養技術和管理要點

  柴雞具有耐粗飼、適應性、覓食性、遺傳效能穩定、就巢性強和抗病力強等特性。對於具備一定條件的農戶來說,飼養柴雞的成本比較低廉,適合家庭養殖。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柴雞的飼養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柴雞的飼養方法

  柴雞外觀體形清秀,頭尾上翹,羽毛緊湊,羽色有深麻、淺麻、黑色、淺花、偶爾也有白色和其他一些雜色羽毛,其中以深麻、淺麻為主。冠為單冠,冠形大小中等,厚實、直立。臉、耳葉均為紅色,脛上無毛,顏色有青色和白色兩種,面板為白色。成年母雞體重1.5公斤左右,公雞體重2.0公斤左右。習性活潑,覓食性強,適合散養。 雞蛋顏色為淺粉色,蛋形較長,小頭較尖,近似30度左右的圓錐形,蛋重較小,一般開產蛋重33克左右,高峰後蛋重50克左右,蛋清粘稠,蛋黃為杏黃色,顏色較深,卵黃膜韌性較強,一般開啟後可用筷子夾起蛋黃而不散。

  一、詳細介紹

  名稱來歷

  柴雞肉質堅韌,腿纖細,似乾柴,又常棲息於柴禾之上,故名柴雞;也叫笨雞,麻雞。

  營養價值

  ---雞 100克食部含量

  ---可食部分34%,水分74.2克,蛋白質21.5克,脂肪2.5克,糖0.7克,熱量111千卡,鈣11毫克,磷190毫克,鐵1.5毫克,胡蘿蔔素0,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09毫克,尼克酸8.0毫克,維生素C-,維生素A-,粗纖維0,灰分1.1克。

  雞肉含有維生素C、E等,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另外含有對人體生髮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結構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

  雞肝性味甘微溫,能養血補肝,凡血虛目暗、夜盲翳障者可多食之。另外能養心安神、滋陰潤膚。

  若脫髮過多,或遺精、白帶過多,可用雞蛋二隻,加首烏同煮食之。雞肉能讓秀髮亮起來,每週至少應該吃3次。

  蛋黃油具有清熱解毒,收斂生肌的作用。外擦患處可治療嬰兒溼疹,乳頭皸裂、凍瘡潰爛、水火燙傷、口腔潰瘍等症。

  《食療本草》指出,“黑雌雞,治反胃、腹痛、骨痛、乳癰、安胎”。

  雞肉的分類有:雞脖、雞翅、雞翅尖、琵琶腿、小腿、雞爪、雞胸、雞架等。

  適合人群

  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祖國醫學認為,雞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功效。

  二、養殖技術

  林下養殖柴雞主要把握以下幾個環節:

  場地選擇

  養殖柴雞不是任何林地都能養,應選擇地勢高燥、排水條件好,通風透光性良好,最好是林下間作牧草的林地,避免在經濟林下***蘋果、梨、杏、桃等樹種***養殖柴雞。

  疫病防治

  育雛應按照雞的生長要求,在鄉鎮***或頂目區***就近集中育雛,30 d左右再到林中放養,育雛期間應做好防疫工作。具體防疫程式如下:1日齡,用馬立克氏病疫苗在頸部皮下注射。5 日齡、17日齡,用新腎支28/86疫苗點眼和滴鼻。11日齡、25日齡,用法氏囊病疫苗滴鼻;30 日齡,用新支H52疫苗皮下注射。放養後需要接種疫苗的,最好能飲水免疫,需要注射或刺種的,也要安排在夜間雞歸巢後,把雞隔離成小群再逐群免疫,減少雞的應激性。

  飼料補給

  根據林中飼草和昆蟲資源情況來制訂合理的人工補飼次數和數量,保證每天最少1次,且放在傍晚補飼,這樣更利於雞的正常生長髮育,提高經濟效益;飲水要保持清潔衛生,每天至少更換一次飲水,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更要勤換飲水。

  環境消毒

  由於放養雞直接接觸了外界環境,和舍飼雞相比,給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場地要每星期消毒1次,以減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在選用消毒劑時,要多種輪換、交叉使用。常用的消毒藥有:①複合酚類:菌毒敵、農家福、菌毒滅、來蘇兒等,對病原微生物有較好的殺滅作用。②醛類:戊二醛、環氧乙烷、甲醛等屬高效消毒劑,其氣體或液體均有強大殺滅微生物的作用。③季胺鹽類:消毒-99、百毒殺等,對細菌繁殖體和親脂性病毒有較好殺滅作用。④含氯製劑:84消毒液、菌毒淨、優氯淨等。可殺滅所有型別微生物,可用於飲水消毒。⑤過氧化類:過氧乙酸等,消毒效果較好,價格便宜,但有一定腐蝕性。

  三、餵養方式

  農民餵養柴雞採取林下養雞方式,很容易造成飼料浪費,在生產過程中採取以下措施可有效防止飼料浪費。

  科學選擇料槽或料桶,合理控制飼餵量由於散養柴雞吃料時容易擁擠,常把料槽或料桶打翻,造成飼料浪費,因此在飼餵過程中應把料槽或料桶固定好,其高度和雞背高度一致,並且數量要適當有所增加。每次加料量不要過多,加到料槽或料桶容量的1/3即可,以雞40分鐘吃完為宜。每日分4次加料,夏季應在清早、晚上涼爽時多喂,中午氣溫高時少喂。

  科學配料,降低飼料成本利用本地原料資源,在保證飼養標準不變的前提下選用廉價原料,以有效降低飼料成本,例如可用餅粕類原料代替部分魚粉,或用芝麻餅、花生粕、菜粕代替部分豆粕等。

  及時淘汰不符合標準的雞不符合標準的雞是指病、弱、殘個體及低產或停產的母雞。除此之外,還要及時淘汰多餘的公雞。

  科學保管飼料存放飼料及原料的庫房應乾燥、通風,防止飼料發生黴變。購進原料時應根據生產需要多次少量購進,儘量減少原料貯存的時間,以防止其發生黴變。另外,還要防止鼠害、鳥害,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四、管理要點

  1.場地選擇

  應選擇遠離村莊、公路,無汙染且有利於疾病控制的場地。同時養雞場交通要相對方便,照明用電和水源要有保證。

  2.進雛前的準備工作

  柴雞育雛一般選擇在春季進行。因為這段時間氣溫回升,氣候較乾燥,陽光充足,有利於雛雞的生長髮育。但在進雛前要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將育雛室清掃乾淨,地面用2%火鹼溶液潑灑。其次要將料槽、水槽、雞籠等用具清洗乾淨,並擺放到位,做到育雛室乾淨、密閉、保溫,同時還能嚴防鼠、蛇等侵害。進雛前1周要對育雛舍和裝置進行燻蒸消毒。

  3.育雛方式

  最好選用育雛籠或在網上育雛,地面平養育雛墊草一定要厚,以5~8釐米為宜,並勤換墊草。現在柴雞的孵化有土炕孵化、全自動孵化箱孵化。建議選用正規孵化場的雞苗,因正規孵化場的雞苗已免疫過馬立克氏病,並且對沙門氏菌病已用藥物預防,成活率比較高。選取的雛雞應活潑靈敏,雞苗大小、體重均勻,眼睛明亮有神,臍部收縮良好,肚腹柔軟,手握有掙扎力。

  4.溫度和溼度

  柴雞苗相對於商品蛋雞苗,對溫度要求更嚴格。柴雞苗對溫度特別敏感,一般應掌握在36~38℃,溫度稍低極易扎堆壓死。夏季夜間雞舍門口、視窗處比較涼爽,雞容易向該處擠堆而被壓死,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及時降溫。1~7日齡的雞苗相對溼度為61%~65%,2周齡以後的為50%~60%。

  5.密度和光照要求

  對於雛雞,在網上平養或籠養,1~2周齡時每平方米40只,3~4周齡時25只,5~6周齡時15只;地面墊料平養時酌減。育雛期後,一般夏季30日齡、春季45日齡、冬季60~70日齡開始放養,放養密度以每667平方米***1畝***1000只左右為宜。公雞放養4個月,體重達到1.25~1.5公斤時上市出售,母雞可轉到固定雞舍繼續飼養。

  1~45日齡實行全光照,如果夜間熄燈,則易扎堆壓死。45日齡後,可在棚舍內先紮上架,訓練雞上架後逐漸關燈。

  6.飼料和飲水

  要走出柴雞散養對飼料要求不高的誤區,特別是育雛期***1~45日齡***必須飼餵高營養的飼料,可新增部分青菜葉、青草等。育成期***46~120日齡***,可逐漸降低蛋白飼料的供給,提高青綠飼草的喂量。如果作為產蛋用的母雞,飼料中可加入20%~25%的穀糠,這樣既可避免產蛋雞過肥影響產蛋,又能提高蛋的品質。

  柴雞最好不要斷喙,為了減少飼料浪費,前期***1~30日齡***可用市售塑料料槽,30日齡後可用直徑15~20釐米、長2.5~3米的竹竿,縱向鋸一個5釐米左右的開口作為料槽。

  雛雞第一次飲水時間以孵出後12小時為宜。初次飲水最好用溫開水,水溫30~35℃,並加入5%葡萄糖。對於育成期的柴雞,飲水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應飲乾淨井水,夏季中午不能斷水;②夏季天氣炎熱時,應在水中加入0.5%小蘇打、維生素C,以緩解熱應激;③每次下雨後,應在飲水中加入慶大黴素或恩諾沙星等預防消化道疾病。

  7.免疫與應激

  柴雞免疫應結合當地的生產實際而定,可參照當地商品蛋雞的免疫程式,即4~5日齡用雞新城疫、腎傳支H120疫苗免疫。12日齡用法氏囊疫苗。18日齡用新城疫克隆30疫苗。20日齡用法氏囊疫苗。35日齡用新城疫Ⅳ系疫苗。40日齡用雞痘刺種。60日齡再用雞新城疫Ⅰ系疫苗肌肉注射免疫1次。柴雞除了上述免疫程式外,雞痘病必須一年四季都進行免疫,因為冬季黏膜型雞痘的發病也比較多。柴雞育成期免疫接種要在晚上進行,因這時抓雞方便。接種時應做到不漏一隻雞。疫苗開啟後最好在1~2小時內用完,多餘的疫苗應深埋處理。雷雨多的季節,雞隻易出現應激,在育成雞舍內一定要用竹竿或木棍綁上充足的人字架,以免驚群扎堆,壓死雞隻。[2]

  五、飼養管理

  育雛期

  1.進雛前的準備工作對雛雞舍進行徹底的消毒。

  舍內全部裝置要進行檢修。進雛前雞舍溫度應升至33℃,相對溼度不低於60%。光照定為23小時光照,1小時黑暗。使飲水器處於亮光處,便於雛雞找到。

  2.接雛選擇健康活潑,掙扎有力,叫聲清脆,收臍良好,羽毛清潔,均勻度好的苗雞。雛雞接入雞舍後,應儘早提供飲水***不低於35℃***及飼料,保證每一隻雛雞都能正常飲水和吃料,對不飲水的雛雞可進行人工幫助。雛雞進舍15日內,禁止清掃地面。

  育成期

  1.放養場地建設 ①圍網放養場地確定後,要選擇尼龍網圍成高1.5米的封閉圍欄,雞可在欄內自由採食。圍欄面積根據飼養數量而定,一般每隻雞平均佔地8平方米。

  ②雞舍的搭建選擇地勢高、乾燥、排水良好、距離道路500米以上的地方修建,也可在樹林中或林地邊,坐北朝南修建雞舍。雞舍可採用塑料大棚式,寬6米,長度按雞的數量而定,大棚頂內層鋪無滴膜,上鋪一層用以保溫隔熱的稻草,在稻草上再用塑料薄膜覆蓋,並用繩固定。塑料大棚縱軸的兩側下沿可捲起或放下,以調節室內溫度和換氣。棚內地面可墊細沙,使室內乾燥,每平方米養雞6只-8只,同時,搭建多層產蛋窩和棲架,產蛋窩大小以容納2只雞為宜。

  2.飼養管理要點 育成期是指***31?240日齡***雛雞經育雛脫溫後到母雞開產、公雞上市階段,是雞生長髮育的關鍵期,要注意以下飼養管理技術要點。

        ①放養季節選擇儘量安排雛雞脫溫後在白天氣溫不低於10℃時開始放養。

        ②放養馴導與調教為使柴雞按時返回棚舍,便於飼餵,脫溫的柴雞在早晚放歸時,可定時用敲盆或吹哨來馴導和調教。最好倆人配合,一人在前面吹哨開道並拋撒飼料,讓雞跟隨哄搶;另一人在後面用竹竿驅趕,直到全部進入飼餵場地。為強化效果,開始的前幾天,每天中午在放養區內設定補料槽和水槽,加少量的全價飼料和清水,吹哨並引食1次。同時,飼養員應及時趕走提前歸舍的雞。傍晚再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歸舍馴導。如此反覆訓練幾天,雞群就能建立條件反射。

  ③供給充足的飲水在雞活動的範圍內放置一些飲水器具,如每50只雞準備1瓷盆水。同時避免讓雞喝不乾淨的水。

  ④定時定量補飼補飼時間要固定,不可隨意改動。

  夏秋季可以少補,春冬季可多補一些;30-60日齡日補精料25克左右,日補1次-2次。參考配方為:玉米61%、豆粕15%、花生仁餅6%、麩皮7%、細糠5%、魚粉3%、骨粉1.7%、植物油1%、食鹽0.3%。8周齡後,要提高飼料的能量濃度和飼餵量,還需要增加油脂,但不可加牛油、羊油等羶味濃的脂肪。脂肪的新增量為3%-5%。日補精料量,3-4月齡補30克-35克,5-6月齡補40克-45克,7-8月齡補50克-55克,日補2次,早晚各1次。

  ⑤發酵生蟲在放牧場內利用經殺菌消毒處理髮酵的豬、雞糞加20%的肥土和3%的糠麩拌勻堆成堆後,覆膜發酵7天左右,將發酵料鋪在磚砌地面上,用草蓋好,保持潮溼20天左右即可生蟲。每天將發酵料翻撒一部分,供雞食用,可節約飼料30%。

  ⑥補充光照冬春季節自然光照短,必須實行人工補光。每平方米以5瓦為宜,從傍晚到晚10時,從早晨6時到天亮。不能猛然長時間補光,每日光照增半小時,逐漸過渡到晚上10時。若自然光照超過每日11小時,可不補光。晚上熄燈後,還應有一些光線不強的燈通宵照明,使雞可以行走和飲水。在夏季昆蟲較多時,可在棲息的地方掛些紫光燈或白熾燈。

  ⑦防獸害和藥害要採取措施防止黃鼠狼、老鷹等天敵捕雞。若在果園內放養柴雞,噴灑農藥時一定要使用生物農藥。

  ⑧定期防疫與驅蟲按雞疫病防疫程式,30日齡雞新城疫i系凍幹苗滴鼻或點眼1.5頭份,雞痘皮下刺種雙針;40日齡禽流感

  油苗莖背部皮下注射0.4毫升;50日齡喉氣管炎凍幹苗點眼1頭份;60日齡新城疫i系凍幹苗肌注1頭份;90日齡喉氣管炎凍幹苗點眼1頭份;110日齡雞痘凍幹苗皮下刺雙針,新城疫油苗肌注0.6毫升,新城疫iv系飲水4頭份;120日齡禽流感

  油苗肌注0.6毫升。定期使用藥物進行驅蟲。

  ⑨精心管理育成期管理要做到“五勤”。

  一是放雞時勤觀察。健康雞總是爭先恐後向外飛跑,病弱雞行動遲緩或不願離舍。二是清掃時勤觀察。清掃雞舍和清糞時,觀察糞便是否正常。三是補料時勤觀察。補料時勤觀察雞的精神狀態,健康雞往往顯得迫不及待,病弱雞不吃食或反應遲鈍。四是呼吸時勤觀察。晚上關燈後傾聽雞的呼吸是否正常,若帶有“咯咯”聲,則說明呼吸道有疾病。五是採食時勤觀察。從放養到開產前,採食量逐漸增加為正常。若發現病雞,應及時治療和隔離。

  產蛋期

  母雞體重達1.3公斤-1.5公斤時開產,商品蛋雞群公母比例為1:25。飼養管理是白天讓雞在放養區內自由採食,早晨和傍晚各補飼1次,日補飼量以50克-55克為宜,在整個產蛋期***241-600日齡***要做到以下幾點。

  1.產蛋期營養濃度飼料應以精料為主,適當補飼青綠多汁飼料,其精料營養濃度,粗蛋白含量在15%-16%、鈣為3.5%、磷為0.33%、食鹽0.37%。要加強雞過渡期的管理,由育成期轉為產蛋期喂料要有一個過渡期,當產蛋率在5%時,開始喂蛋雞料,一般過渡期為6天,在精料中每2天換1/3,最後完全變為蛋雞料。

  2.增加光照時間一般實行早晚兩次補光,早晨固定在6時開始補到天亮,傍晚6點半開始補到10時,全天光照為16小時以上,產蛋2個月到3個月後,將每日光照時間調整為17小時,早晨補光從5時開始,傍晚不變,補光的同時補料,補光一經固定下來,就不要輕易改變。

  3.產蛋初期飼養一看蛋重。

  產蛋2個月後,蛋重基本達到正常標準,平均24個雞蛋重1公斤,營養不足會影響蛋的重量。二看蛋形。柴雞蛋蛋形圓滿。若蛋大端偏小,是欠早食,應補充足夠的精料。三看產蛋率上升趨勢。最遲3個月後產蛋率達到60%左右;如果產蛋率波動較大,要從飼養管理上找原因。四看雞體重。產蛋一段時間後,如雞體重不變,說明管理恰當;雞過肥或過瘦,都應調整飼餵量。五看食慾。餵雞時,雞很快圍聚爭食,可以適當多喂些;若來得慢,不聚擾爭食,應少喂些。

  4.預防母雞就巢性幽暗環境和窩內積蛋不取,可誘發母雞就巢性,所以應增加揀蛋次數,做到當日蛋不留在產蛋窩內過夜。一旦發現就巢雞應及時改變環境,將其放在涼爽明亮的地方,多喂些青綠多汁飼料,雞會很快離巢。

  5.嚴格防疫消毒在放養環境中生長的柴雞,容易受外界疾病的影響,所以防疫、消毒工作必須到位。一要在獸醫人員指導下嚴格按照雞疫病防疫程式進行防制。二要搞好衛生消毒。放養場進出口設消毒帶或消毒池,並謝絕參觀。三要做到“全進全出”。每批雞放養完後,應對雞棚徹底清掃、消毒,對所用器具、盆槽等燻蒸1次再進下一批雞。

  6.注意天氣惡劣天氣或天氣不好時,應及時將雞群趕回棚內進行舍飼,不要上山放養,避免死傷造成損失。

  六、散養管理

  近年來,柴雞山地***林、果樹地***散養在各地得到蓬勃發展,迎合了人們崇尚綠色食品的消費需求。同時,採取散養改善了雞隻的生長環境,為增強雞體質、減少雞群患病、減少藥費開支、減輕養雞業帶來的環保壓力、改善雞產品品質有重要意義。但通過我們下鄉走訪調查,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養殖戶加以注意。

  1.雞品種的選擇

  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部分養殖戶對柴雞品種的認識存在很大片面性,認為柴雞就是指當地的土雜雞,所以選擇了當地的土雜雞養殖,儘管所產雞蛋售價較高,但由於生產效能太低而導致經濟效益很差。其實,柴雞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即可以是適合當地飼養的地方品種雞,也可以是即能實施集約化生產又適合散養的培育品種。通過近年來的生產實踐看,目前的海蘭、海賽克斯、農大三號等品種雞,都適合散養,並且在散養情況下所產蛋品質也不錯,經濟效益較高。

  2.散養雞同樣需要飼餵優質全價料

  優良的品種必須通過科學的飼養和管理才能使其遺傳特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無論是集中飼養還是散養,都必須保證雞隻充足的營養。許多養殖戶固執地認為,生產真正的柴雞蛋就不能喂全價飼料,只能喂原糧。結果導致產蛋率太低,效益低下。實踐表明,在散養環境下,雞隻補充原糧與全價料,所產蛋的品質並無明顯差異,但產蛋量和綜合效益卻有很大的差別。

  3.合理的飼養密度

  有的養殖戶為利用有限的空間,過分加大飼養密度,達到每畝***667平方米***果園或林地上千只的飼養量,且固定在一個區域內,地面雜草被雞隻啄食一光。這就失去了散養的意義。合理的飼養密度應為每畝200只左右,並且應根據場地大小,生長草的多少、散養的雞多少等情況,進行分割圍欄,採取定期輪牧的飼養方式,等一處散養地的草被雞採食差不多時,將雞隻趕到另一片散養地,保證散養地有足夠的可食的草、蟲、樹葉等。

  4.合理設定產蛋箱

  產蛋箱應在雞群產蛋前1個月左右設定好,每4~5只雞設1個產蛋箱。產蛋箱形式、大小應一致,以避免雞隻為選擇產蛋箱而引起啄鬥。為讓雞找到產蛋窩,在雞群剛開產時可在產蛋箱內先放置1~2枚雞蛋或蛋殼,幫助雞將產蛋地點固定下來,從而減少“丟蛋”。切忌等雞群已經產蛋後再匆忙設定產蛋箱。

  5.嚴格實施防疫程式

  散養雞雖然體質增強,減少了雞群患病機會,但並不意味著就不得病了。由於散養雞在野外與鳥、獸接觸較多,通過鳥、獸傳播的疾病也較多,因此,除實施科學的飼養管理外,同樣應該重視防疫,嚴格防疫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