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熬湯的中藥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煲湯喝有益於身體健康,有些朋友在熬湯時也會習慣性地加入一些中草藥,當然,不是所有中藥都適合熬湯,那麼有哪些中藥可以用來熬湯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可以熬湯的中藥

  一、黃芪

  功效:強心、提升陽氣,可預防感冒、增強免疫。

  做法:較適合用於湯品,將黃芪與所有食材一起下鍋熬煮至少30分鐘,建議搭配寒性、涼性食物,如黃芪冬瓜湯。

  提醒:便祕燥熱者不宜。

  2、核桃

  功效:補腎助陽、潤腸。

  做法:可加入湯品或菜餚,建議與寒性、涼性食物一起入菜,如核桃燴百合,湯品或菜餚做成後再放入核桃。

  提醒:易口爛的燥熱體質者,勿單獨食用核桃。

  3、枸杞

  功效:補血及明目,有助降血糖、血壓、膽固醇。

  做法:可加入湯品或菜餚,易腹瀉虛寒體質,建議搭配溫性、熱性食物入菜;易便祕燥熱體質,應搭配寒、涼性食物,湯品或菜餚快做成後再加。

  提醒:勿單獨服用,以免虛寒者愈寒、燥熱者愈熱。

  4、黃精

  功效:可潤肺止咳、滋補脾胃,具有涼潤作用。

  做法:較適合用於湯品,將黃精與所有食材一起下鍋熬煮至少30分鐘,建議搭配溫性、熱性食物,如黃精雞湯。

  提醒:因性質寒涼,較適合燥熱體質者。

  加中藥熬湯的禁忌

  1、煲太久

  有些人總怕湯熬的時間太短不入味兒。其實,如果煲肉湯,時間以半個小時至一小時為最佳,這樣既能保證口感,又能保證營養。時間過長會增加湯中嘌呤的含量,進而增加痛風的風險,此外,食物中的營養也會慢慢流失。 如果是燉骨頭湯或豬蹄湯,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不要超過3小時。若湯中加了藥材,更要注意時間,有些中藥材經過長時間煮制會散發出一些有毒物質,這樣湯不但沒有滋補的效果,反而會傷害身體。

  2、亂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過喝湯進補,所以在煲湯時會加入一些中藥材,但是,不同的中藥材特點各不相同,煲湯前,必須通曉中藥的寒、熱、溫、涼等各性。比如:西洋參性微涼,人蔘、當歸、黨蔘性溫,枸杞性平。

  另外,要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選擇中藥材。比如:身體寒氣過盛的人,應選擇當歸、黨蔘等性溫的中藥材,但體質熱的人吃後可能會上火。因此,在煲湯時如果想要加中藥材,最好根據自己的體質來。

  3、早早就加鹽

  鹽是煲湯時最主要的調料之一。

  有些人認為早點加鹽可以讓鹽完全“融入”食材和湯中,提高湯的口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因為鹽放太早會使肉中的蛋白質凝固,不易溶解,也會使湯色發暗,濃度不夠。鹽放得晚並不會影響湯的味道,反而還能使肉質保持鮮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鍋時再加鹽。

  4、湯大沸

  煲湯時,開始時應該先用大火將湯煮開,然後轉為文火煲湯。因為大火會使肉中的水分流失過快,導致其口感變差。控制火候以湯微微沸騰為好。另外,文火慢慢浸泡藥材,藥材中的有用成分才能被最大化地利用起來。

  5、調料雜

  “多放調料提味兒”也是煲湯中的一大誤區。調料太多太雜可能會串味兒,影響了湯原有的鮮味,也會影響肉質的口感。

  一般來說,一種肉配合2~4種調料比較完美。比如:煲雞湯時只需放入薑片、月桂葉、花椒即可。

  注意:利用中藥材煲湯時,一定要注意藥材與調料之間是否會相沖相剋。

看過的人還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