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原因和治療方法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體徵,如仰臥位或側臥位能摸到脾臟邊緣應認為脾臟腫大。那麼,對於脾大要怎樣去治療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脾大的原因及治療,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脾大的病因

  感染性***30%***:

  ***1***急性感染:見於病毒感染,立克次體感染,細菌感染,螺旋體感染,寄生蟲感染。

  ***2***慢性感染:見於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蟲病,慢性瘧疾,黑熱病,梅毒等。

  非感染性***20%***:

  ***1***淤血:見於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縮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積液,Budd-Chiari綜合徵,特發性非硬化性門脈高壓症。

  ***2***血液病:見於各種型別的急慢性白血病,紅白血病,紅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溶血性貧血,真性紅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多發性骨髓瘤,系統性組織肥大細胞病,脾功能亢進症。

  ***3***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結節性多動脈炎,幼年類風溼性關節炎***Still病***,Felty病等。

  ***4***組織細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黃脂瘤病***韓-薛-柯***綜合徵,嗜酸性肉芽腫。

  ***5***脂質沉積症:如戈謝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6***脾臟腫瘤與脾囊腫:脾臟惡性腫瘤原發性者少見,轉移至脾臟的惡性腫瘤也罕見,原發癌灶多位於消化道,脾臟囊腫罕見,分真性和假性囊腫,真性囊腫分為表皮囊腫,內皮囊腫***如淋巴管囊腫***和寄生蟲性囊腫***如棘球蚴病***,假性囊腫分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脾臟本身的腫瘤及囊性擴張***20%***:

  脾臟本身腫瘤及囊性擴張均較少見,有原發性脾臟惡性淋巴瘤的報道,囊性擴張見於皮樣囊腫,淋巴管囊腫及寄生蟲囊腫***包囊蟲病***,假性囊腫如:瘧疾,血吸蟲病等可因出血,炎症,血清性等原因引起。

  發病機制

  引起脾臟腫大的病因眾多,每種疾病引起脾大的機理亦不盡相同,有時一種病因而引起脾大的機理則可能是多種因素,其機理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細胞浸潤 細胞浸潤引起的脾臟腫大見於各種炎性細胞浸潤,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白血病細胞浸潤,各種腫瘤細胞浸潤,炎性細胞浸潤多見於急性感染性疾病,往往還伴有脾臟明顯充血,嗜酸性粒細胞浸潤見於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和部分脂質沉積症;各種白血病細胞浸潤引起的脾臟腫大,以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最明顯,其次是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以淋巴細胞型較明顯,其次是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和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各種腫瘤細胞浸潤,脾臟本身的惡性腫瘤少見,原發於淋巴系統,骨髓和腸道的惡性腫瘤可侵及脾臟,如:惡性淋巴瘤的淋巴瘤細胞發生脾浸潤,其中以霍奇金病脾臟受累較多,約佔50%,偶有單純脾型霍奇金病,這種病可表現有巨脾;多發性骨髓瘤的骨髓癌細胞浸潤;惡性組織細胞病的惡性組織細胞浸潤;腸道惡性腫瘤轉移至脾臟,均可因腫瘤細胞浸潤而發生脾大。

  2.脾臟淤血 脾臟是體內最大的貯血器官,各種原因造成的脾臟血液迴流受阻,均可造成脾臟淤血性腫大,如:肝硬化門脈高壓症,門脈及下腔靜脈血栓形成,腫瘤栓子,先天或後天的血管畸形;各種原因引起的右心衰竭,縮窄性心包炎或心包大量積液均可致脾臟淤血而腫大。

  3.髓外造血 脾臟是造血器官,在骨髓增殖性疾病時,脾臟又恢復其造血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髓外造血導致脾臟腫大,尤以骨髓纖維化時髓外造血最明顯,脾臟腫大也明顯。

  4.組織細胞增生 組織細胞增生症是由組織細胞異常增生,累及全身多個臟器,尤以肝脾,淋巴結,骨髓,面板,胸腺等處最突出,可表現明顯的脾臟腫大,如:勒-雪症,韓-雪-柯症,慢性感染性疾病,黑熱病,結締組織病,Felty,Still病,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可致脾臟組織細胞增生而發生脾臟腫大。

  5.纖維組織增生 由於長期慢性淤血,慢性感染,細胞浸潤等病因的長期慢性刺激,組織細胞異常增生致脾臟纖維組織大量增生而使脾臟腫大,變硬。

  6.脂質代謝障礙 由於脂類代謝酶缺乏或功能障礙,引起脂質代謝障礙,脂類在組織中沉積造成脾大,如:戈謝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類脂質代謝障礙病,是由於β-葡萄糖腦苷酶不能把葡萄糖腦苷脂轉變成半乳糖腦苷脂,結果使組織細胞內大量腦苷脂貯積,其中的慢性型表現巨脾,尼曼-匹克病為脂質代謝障礙累及內臟器官的單核巨噬細胞組織,這種病可能是由於神經磷脂酶缺乏,以致使神經磷脂貯積於肝脾及神經系統的巨噬細胞內,致脾臟明顯增大。

  脾大的治療方法

  由於引起脾臟腫大的病因甚多,所以遇脾臟腫大的患者時,應結合患者的症狀及其體徵,積極尋找原發病,治療上無疑應針對原發病治療。若患者臨床表現脾臟腫大,伴有一種或多種血細胞減少,而骨髓造血細胞呈增生表現,則可稱之為脾功能亢進***hypersplenism***。當脾功能顯著亢進,而治療其原發病療效又不明顯,且原發病允許時,可行脾切除術。但應從嚴掌握脾切除的適應證:脾大顯著,有壓迫症狀;嚴重溶血性貧血;粒細胞嚴重降低且常發生感染;血小板顯著減少,或伴有出血表現。當脾臟切除後,血小板、粒細胞及紅細胞可恢復或接近正常。

  由於脾切除後可發生下列併發症:血栓形成;易發生血原性感染***脾臟是保護性血液過濾器官***;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因此,遇老年或長期臥床及幼年患者發生脾亢時,是否行脾切除術,應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