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

  爸爸媽媽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這樣孩子長大以後,在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時就會比較淡定了。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父母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的方法

  1.經常問孩子問題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提高孩子面對危險的警惕能力。爸爸媽媽儘量放低自己的身份,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使用好奇的語氣,讓孩子能夠積極得動腦。

  爸爸媽媽可以問孩子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比方說:如果你回家路上迷路了應該怎麼辦?在你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該怎麼解決?在得到孩子的答案以後,可以告訴孩子正確的處理方法。

  2.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現代的社會都是很複雜的,如果孩子應變能力強的話,可以沉著地面對問題,所以爸爸媽媽從小就要讓孩子能夠獨立思考問題。

  另外也要傳授給孩子更多的知識。這樣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就能夠運用自己的知識鎮定與從容地解決問題。在孩子解決問題的時候,爸爸媽媽不要插手,不然孩子以後遇到同樣的問題時就難以獨立解決了。

  3.多參加活動

  爸爸媽媽不妨在生活中多給孩子創造一些困難。比如說可以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模擬逃生遊戲,讓孩子有類似的經驗,以後遇到危險的時候就可以從容一些了。

  4.拓寬人際圈

  在孩子跟不同的人接觸多了以後,生活能力就會自己提高的。在和別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這必須要孩子自己去實踐。孩子接觸到越多的人,人際圈就會越廣,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有朋友來幫助自己。

  從小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會讓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從容淡定,讓孩子可以自信從容地化解生活中的問題。

  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家庭成員的政治、思想、道德狀況

  這是學生的家庭德育環境。家庭成員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的,巨大的,而且也是複雜的。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傾向與表現比較長一致,是一種有明顯特徵的德育環境。有的家庭,政治、思想、道德傾向與表現不一致,對孩子的影響就需具體分析,看他接受哪方面的影響更多些。其中要特別注意家庭成員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

  2、家庭的人際關係狀況

  一個家庭的人際關係如何,既是德育環境,又是智育環境。這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有直接影響。經常吵架鬥氣,以至鬧分家鬧離婚的家庭,會使孩子產生沒有溫暖、沒有愛、厭煩、恐懼等心理,從而導致思想消沉,學習也沒動力。

  而家庭人際關係雙由多方面因素決定,有經濟的,有思想的,有道德的,有政治的,也有性格的。認清不同的因素,對認識學生的表現很有益處。僅僅籠統地認為人際關係不好而沒有對多方面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往往在做孩子工作時不知如何下手。

  3、家庭對孩子思想品質的教育狀況

  是否在思想品德方面對孩子有嚴格要求,而且經常抓緊教育。在這方面,各個家庭是很不一樣的,它反映了家庭教育的自覺程度和實際水平。有的家庭對孩子只有期望,沒有具體要求,也沒有經常做好教育工作;有的家庭有僅有期望,而且能不斷提出具體要求,及時做好教育工作。這方面,能否與學校、班集體積極配合也是很要緊的。

  4、家長是否尊重孩子的人格

  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而不搞“虐待型”的教育,這既是教育思想問題,又是教育方法問題。有些家長,自身表現不錯,但有嚴重的封建家長制作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不進行說服教育,卻用錯誤的方法對孩子進行呵斥、諷刺、挖苦、各種方式的體罰和強制,結果把孩子“逼”上了下坡路。

  5、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是否適當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曾對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期望,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及所表現出的情況,家長的期望值有的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有專家曾在一所中學初一年級新生家長中做過調查,許多家長由於這是一所普通學校而對孩子的期望一下子跌落下來,有的家長甚至表示完失望了。需知,家長對孩子期望值的變化,會在言談話語以至行動中表現出來,這就直接影響孩子的心態、情緒從而導致孩子的自我期望也會發生變化。家必須注意對孩子期望值過高、過低的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工作。

  家庭教育好方法

  1、不要把生活安排地太規則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家長限制他們在生活中的行為,會讓他們感到很煩躁,而且對他們的健康也沒有益處。孩子天生就充滿著潛能,所以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時間去發展自己的潛能,這很有可能會讓他們將潛能發展成自己的一個技能。例如孩子對圖形比較感興趣,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積木,讓他們在玩耍的時候能夠認識這些圖形,鍛鍊孩子的思維想象能力。

  2、教孩子關心別人

  快樂的孩子能夠了解他對別人的意義,如果家長想要發展孩子的這種感覺,可以幫助他們多接觸他人。例如和孩子一起整理舊玩具,舊衣服,並將這些東西捐給慈善團體,幫助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另外,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義工活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這些方式都能夠使孩子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收穫快樂,並養成樂於助人的好習慣。

  3、適當的鼓勵

  當孩子表現很好的時候,家長不要只說一些無味的讚美,要想真正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讚美要具體一點,最好說出細節,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舉止是正確的。但是,家長不能盲目地讚美,這樣會養成他們錯誤的期待,什麼事都想要得到讚美,有些家長會用禮物和金錢來獎勵孩子,這是非常不正確的,因為這種行為會讓孩子把重點放在獲得的報酬上,而並不是良好的行為。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所以家庭教育孩子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想讓孩子更加優秀,那麼可以參考以上所講的幾點,給孩子一個最完善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