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孩子們必須把那些需要記住的字,詞語記在自己的腦子裡才有可能寫成一篇美麗的文章。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增強孩子記憶的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是家庭教育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因為“記憶是智慧之舟”“記憶是智力的核心”一位哲學家說:“人如果沒有記憶力,就將和動物一樣,社會不會進步,世界只能永遠處在混沌之中……”這當然是虛擬的說法,但是它能幫助我們充分認識記憶的重要作用。

  一個人的記憶力好,看書、學習知識就能學得快、記得多、記得牢,用時能得心應手、功效高、成績大;反之,一個人記憶力不好,學習速度就慢、記不牢,到用的時候想不起來,自然要影響學習效率、工作效果……

  人們普遍認為:人的記憶力大體上差不多,這是粗略的看法。如果細緻考察會發現,人的記憶力往往因小時候所受的教育不同而有差別。有的人記憶力能達到很高水平,而有的人記憶力則相對較差。為了認識這個問題,我們來看幾個例項:

  王桀是漢末的文學家,他因受過早期教育,記憶力特好:一次他和朋友出遊,見到一塊石碑,上有碑文。朋友說:都說你記憶力好,你能看一兩遍就把它背下來嗎?王桀一兩遍,很快就把碑文背下來了;還有一次,眾人在街頭看人下棋,王桀也在一邊看熱鬧,不料兩個下棋人爭執起來:一個下棋人一怒把棋盤掀翻了。後來又想重新比量,可是在擺原棋時,人們又發生了爭執。王桀很快就把原棋擺出來了。但人們不信服。於是王桀把那棋用布蓋上,他在另一個棋盤上又按原樣擺出,結果一子不差,人們這才信服了,王桀的記憶力是高超的。

  三國時期有個叫張鬆的人,記憶力好,也很有學問內,後來曹操把他新寫的兵書“孟德新書”給他看,他看一遍就背下來了,說這樣的書他看得太多了,沒什麼新意,曹操一氣之下把原稿燒了,後來因為嫉妒他就把張鬆殺害了。

  現代人記憶力強的人也有很多,我國的橋樑專家茅以升小時候也受到很好的早期教育,能在很短時間就背下來很多古詩文。有一次茅以升的爺爺抄寫古文,他在一邊看著,心裡念著,等到爺爺把古文抄完,他已經能背下來了;他還能整段整段的背誦《紅樓夢》的精彩篇章。

  國外也有很多記憶力強的人物:1957年,一名英國人能把圓周率背到小數點後5050位;1978年,加拿大一名十七歲的學生能背到8057位;在前蘇聯還有個記憶力好的記者,他從來不用筆記本和通訊錄,所有的資料他全能記在心裡,他記得他每次過生日時都來了哪些客人?誰給他送了什麼禮物?人們之間說了什麼話……他外出採訪時,對方介紹的很長內容他都能很好的複述出來……

  有人說:人的記憶力好壞是天生的、遺傳的,這種說法是不確切的。應當肯定的說,人的一切才能都是後天取得的。除張鬆的情況不清楚外,上面另三個人全是受過早期教育的人,考察其他記憶力好的人,也多受過早期教育。

  由此我們可以說,小時候受過早期教育——自然也就是大腦受過鍛鍊的人,記憶力都好;這也告訴我們幼兒時期是訓練孩子記憶力的最佳時期。那麼,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呢?

  人的才能全是後天學習得來的,水平高超的運動員、雜技演員、鋼***提***琴手、畫家***包括學者、科學家……***都是長期學習、鍛鍊的結果。人的記憶力也不例外,但是一定要在嬰幼時期進行,這是因為伴隨大腦生命力最強時期進行,可以使大腦得到最好的發育,因此大腦的功能也就更好***音樂家、畫家……也是在幼兒可塑性最強時期學習才更有效***。

  具體的訓練方法並不複雜:就是經常讓孩子練習記憶;經常背兒歌、背詩詞、背古文;多向孩子提供可以練習回憶的問題,比如家長和孩子上街上回來後問孩子:看到了什麼?買了幾樣東西?花了多少錢?……昨天家裡來了哪一位客人?你同客人說了些什麼?……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大腦記憶部分就會因為經常收到良性刺激而發育得好、功能增強,進而大大提高記憶能力。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就這麼簡單嗎?是的,長跑運動員腿部肌肉發達,體操運動員胳膊肌肉發達,舉重運動員腰部力量好……都是因為“用進廢退”的結果。這道理相通的,也不難說明白。只是培養孩子的記憶力需要在孩子的幼兒時期就進行,而且要持之以恆的進行。

  提高孩子記憶力的方法:

  1、豐富孩子的生活環境 有生活經歷才有記憶,有的孩子年齡很小,卻因為“見多識廣”,能記住和講述很多見聞。從小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給他玩各種顏色***如:曼陀羅***、有聲的、能活動的玩具,聽音樂,多與孩子講話,給孩子念兒歌、詩歌,講故事,帶孩子去公園、動物園、商店,和孩子一起做遊戲等等,這些都會在他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記憶。這些印象在遇到新的事物時會引起聯想,幫助孩子記住新的物件。

  2、從培養孩子注意力入手 離開了對識記材料的注意,記憶自然也如過眼煙雲消失殆盡。因此,要想提高孩子記憶力,訓練孩子注意力應作為整個訓練過程的第一步。針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不可急躁,更不能強迫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可以注意觀察孩子,如果孩子對某一事物感興趣,那好,我們就以這個事物作為起點,讓孩子儘可能對這個事物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只要孩子一次比一次能堅持的時間更長一點,父母就應該感到欣慰。

  3、制定規律的作息制度 有規律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防止孩子在大腦中形成錯亂的時空觀念。在作息制度實行初期,父母可以一邊安排孩子的活動,一邊向孩子敘說:“12點半了。現在是午餐時間,寶寶該吃飯了。”“1點半了,寶寶該午睡了。”“4點了,寶寶可以玩玩具了。”建立正確的時空概念可以在無形中強化孩子的記憶力。

  4、給孩子明確的識記任務 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嘗試讓孩子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識記某些事物。如在聽故事、外出參觀、飯後散步時,都應該給孩子提出識記任務。“寶貝,媽咪記性不好,待會兒你得記住回家的路哦。”“寶貝,我們昨天出來散步走到哪兒啦?媽咪還想去那兒。寶貝帶媽媽去好不好?”

  5、欣賞古典音樂---@腦波音樂 腦智慧學的研究表明,多給孩子欣賞一些優美的古典音樂作品不僅可以陶冶孩子性情,還可以增強孩子對語言的記憶力。這種訓練最早可以從孩子聽胎教音樂開始。不管孩子是在玩玩具、做遊戲、讀書還是吃飯,家長都可以放一些比較輕柔優美的音樂,讓孩子有意無意地欣賞就可以了。

  6、創設各種有趣的記憶遊戲 遊戲始終是孩子的最愛。孩子在遊戲過程中身心都處於亢奮狀態,這時候孩子記憶的積極性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媽媽,我們玩昨天玩的遊戲好不好?”孩子可能把具體玩遊戲的時間搞錯,但是他會記住遊戲本身。根據孩子的這一特點,父母可以自己創設一些有趣的遊戲來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

  7、適當重複,加深印象 越熟悉的事物孩子越容易記住,適當重複可以幫助孩子對需要記憶的物件加深印象,產生長久的記憶。比如,父母想要讓孩子認識各種顏色,其實根本不需要拿出專門的時間來教孩子認識顏色,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見到什麼物品告訴孩子這是什麼顏色:“這些紅色的花好漂亮。”“寶寶要吃蘋果,這個紅紅的蘋果很好吃。”經過多次重複,孩子就能牢記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