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國學啟蒙書介紹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朱子家訓》、《增廣賢文》作為國學中經典之經典亦為國學啟蒙寶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幼兒國學啟蒙書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幼兒國學啟蒙書簡要介紹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朱子家訓》、《增廣賢文》作為國學中經典之經典亦為國學啟蒙寶典,鑄就“國學蒙學之最、中華不可或缺之魂”。這些經典凝聚了我國數千年的文明史和傳統文化,體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行文流暢,氣勢磅礴,辭藻華麗,前後連貫,朗朗上口;內容豐富,包含有諸如天文、地理、歷史、治國、修身、道德、倫理等豐富知識,堪稱國學經典。古往今來,無數少年兒童從中汲取知識,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在如今這個充斥著各國文化的時代,我們父母更應慎重選取培育幼兒的適當文化知識,從紛繁的文化雜燴中給我們孩子最好的、最純的、最精的。而國學,我們五千年文化精髓,是我們孩子成才的必備,是我們父母給與孩子最有愛心、期待、價值的豐碩禮品。

  《三字經》,是知名度極高的蒙學讀物,數百年來,流傳廣泛,家喻戶曉。《三字經》有著豐富的內容。近代學大師章太炎說:“其書先舉方名事類,次及經史諸子,所以啟導蒙稚者略備。”也就是說《三字經》是一種內容全在同

  的啟蒙讀物。它的內容排列也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訓兒童重在禮儀孝梯,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梯,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百家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採用四言體斧正,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便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現象。它所輯錄的幾個姓氏,體現了中國人對宗脈與血緣的強烈認同感。姓氏文化,或譜牒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是世界上“尋根意識”最重的族群。《百家姓》在歷史的衍化中,為人們尋找宗脈源流,建立血親意義上的歸屬感,幫助人們認識傳統的血親情結,提供了重要的文字依據。它是中國人認識自我與家族來龍去脈不可缺少的文化文獻基礎藍本。在傳本《百家姓》中,我們看到的既有古“姓”,也有今“氏”。中國人的姓氏流變,就在這一部小小的《百家姓》中了。

  《千字文》,全名為《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樑周興嗣編撰。《千字文》相傳為梁武帝蕭衍命周興嗣取王羲之碑拓一千個不重複的字,編為韻語而成。《千字文》知識豐瞻,音韻諧美,非常適宜蒙童記誦、學習,成為千百年來傳統的經典蒙學教科書。即使在今天,閱讀並學習《千字文》,對於青少年感知傳統文化與文明,瞭解中國歷史,體會漢字傳情達意的準確與精美,認識古人的智慧,一窺國學堂奧,都是入門的捷徑。《千字文》為孩子們提供了最為濃縮的國學精神。閱讀並理解《千字文》的孩子,與沒有閱讀過《千字文》的孩子,在文化構成與精神養成方面的不一樣的。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論語》一書比較真實地記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是中華儒學不可分割的一部經典!

  《弟子規》,清代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李毓秀,字子潛,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已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對兒童言語行動提出要求,教以應該怎樣待人處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愛。《弟子規》淺顯易懂,押韻順口,內容又符合封建倫理,是以極有影響,清代後期成為廣為流傳的兒童讀本和童蒙讀物,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弟子規》所能提供的精神資源值得重視。傳統不可割棄,《弟子規》對於賡續本土文化命脈,涵容古老文明,對於今日青少年人格的養成養正,都是有意味的基礎讀物。

  《朱子家訓》本為朱柏廬教育子女所用,他在家訓中要子女安分守已,勤勞節儉、敦睦人倫、慎冬追遠,將古代聖賢理想用平白的話語說給子女們聽。這可以看作是儒學齊家思想在一個具體家庭中的實踐。所謂訓,就是訓誡、準則。這些準則,從整體上看,體現了儒學的觀念形態,立身正大,從容靜氣。中國舊學的齊家之說,此為最通俗的讀本。由訓誡而提出的立身之法,為士林所重。本書由於它的深刻、精警,而又明白如話,發人深思,故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的一些話語,迄今已成為漢語中的常用成語,為百姓所樂道。

  《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被金錢汙染,“貧居鬧世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友情只是一句謊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尊卑由金錢來決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法律和正義為金錢所操縱,“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世故導致人心叵測,“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惡難辯,“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增廣》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增廣》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國學啟蒙特點

  超強大陣容頂級專家經典打造

  國學教育專家歷時5年鍛造,迄今為止市面上最受歡迎的國學影音誦讀版本!

  張述任、朱季海、釋果寧等國學大師及孫惠波、李翰君、孫雲曉、陳逸梅、馬麗等著名兒童教育專家經過5年多的時間傾情奉獻的國學啟蒙寶典,針對當今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認知模式和接受水平為0-13歲的孩子量身打造。

  中華文化瑰寶,傳統文化美德的傳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強烈推薦的中華瑰寶,完全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美德

  國學經典,是蘊涵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少年兒童誦讀經典,就如同師從賢哲,從人生的第一步就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從高起點展開人生。從小教導兒童誦讀經典,不僅符合兒童學習的天性,而且自幼就開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薰陶,奠定一生儒雅人格的基礎。讀古之人,與聖賢為伍,是一個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現,可以提示人們不要墮入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