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吃什麼藥

  痛風性關節炎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骨關節疾病,它常見於40歲之上的人群。哪麼痛風關節炎吃什麼藥治療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詳細講解相關知識吧。

  中醫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偏方

  痛風屬於中醫“痺症”範疇。痛風可阻滯筋脈骨節,出現關節紅腫疼痛或伴發熱等臨床症狀。治療痛風性關節炎,中醫以活血通絡、清熱利溼解毒為主,可採用以下單方。

  蒼朮12克,黃柏15克,川牛膝2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土茯苓、絡石藤各30克,丹蔘15克,薏苡仁5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3劑。

  威靈仙10克,獨活12克,土茯苓30克,山慈菇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3劑。

  忍冬藤、川牛膝各20克,虎杖、秦艽各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3劑。

  土茯苓30克,蠶砂10克,海風藤20克,丹蔘15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3劑。

  忍冬藤、薏苡仁各50克,車前仁30克***沙布包入煎***。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連服3劑。

  秦艽、黃柏各15克,土茯苓、水牛角片各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3次服。

  車前草30~6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早晚分服。連續服用12~15劑,症狀可見緩解。為防止復發,以後每隔20天再連續服藥10~15劑。

  痛風關節炎的用藥原則

  1.急性發作期首選秋水仙鹼,最有效,用藥後6—12小時症狀可減輕,但毒性大,且不能降低血內尿酸,也不能阻止痛風后的形成和發展。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用藥至症狀控制或副作用出現時應停藥。有胃腸道症狀時可加用阿托品。

  2.單獨應用保泰鬆或非甾體類藥物消炎痛等時,約需3—5天才控制發作。也可與秋水仙鹼,每天2mg,分3次口服,連服2天至數天,一般效果好,無不良反應。

  3.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鬆或強的鬆龍、地塞米松等可控制症狀,但不宜長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