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皮炎怎麼治療

  面部再發性皮炎是春季一種多發性面板疾病,主要表現是面板乾燥有緊繃感,面板表面脫屑,面部特別是雙頰部位潮紅。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治療臉部皮炎的方法。

  治療臉部皮炎的方法

  1、調節飲食,限制多脂及多糖飲食,忌飲酒和辛辣刺激性事物。並建議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2、維生素B6、B2及複合維生素B,女性患者可加用安體舒通20mg Bid口服,或者雷尼替丁0.15 Bid口服。癢得厲害的可以止癢鎮靜劑。

  3、用溫水清潔有脂溢性皮炎的部位,然後用棉籤蘸取適量膚。脂。平塗抹在有脂溢性皮炎的部位,塗抹之後輕輕按摩揉搓一會兒,讓它完全吸收。每天使用2--3次,有奇效。可徹底治好各種皮炎。

  4、中藥:組方:蒲公英,甘草,墨旱蓮,薏苡仁,茯苓,酒女貞子,黃芪,丹蔘,制何首烏,白花蛇舌草 。

  方劑1 苦蔘、黃柏、明礬、蛇床子各15克,硫黃5克 制用法:水煎。外洗患處。 適應症:皮脂溢性皮炎

  方劑2 當歸、黃蠟各25克,紫草50克,麻油200克 制用法:將當歸、紫草與麻油同熬,藥枯濾清去藥渣。將油加熱入黃蠟,化盡,待冷後外擦患處,每日1-2次。 適應症:皮脂溢性皮炎

  方劑3 苦蔘90克,野菊花15克,白鮮皮9克 制用法:水煎。取液外洗患處。 適應症:皮脂溢性皮炎

  方劑4 王不留行、香白芷各等份 制用法:研為細末。外撒患處。 適應症:皮脂溢性皮炎

  方劑5 生大黃***研末***100克,冰片20克,食醋250克 制用法:將上藥放入密封瓶中浸泡7天,待變成深棕色後方可應用。先用75%酒精消毒患處,再塗藥液,每日3-4次。 適應症:皮脂溢性皮炎

  方劑6 綿茵陳、生蒲黃各15克,金錢草、車前草、白鮮皮各10克,生地、丹皮、赤芍、蒺藜、鉤藤、粉葛、牛膝各12克,菊花9克,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脂溢性脫髮

  方劑7 茯苓、澤瀉各15克,側柏葉、黃柏、蒼朮、白鮮皮、白蒺藜各10克,生山楂3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適應症:脂溢性脫髮

  方劑8 透骨草、側柏葉各120克,皁角60克,白礬9克 制用法:水煎。洗頭部 適應症:脂溢性脫髮

  方劑9 野菊、生地、赤石脂各15克,牛蒡子、丹皮各10克,荊芥、防風各9克,生苡仁30克,白礬12克,甘草6克 制用法:水煎服。 適應症:皮脂溢性皮炎

  5、抗生素製劑。

  6、抗真菌製劑。

  中藥治療常見皮炎

  一、神經性皮炎

  主要發生於暴露易摩擦部位,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但以秋季多發或者加重。在中醫屬於“皮痾”等範疇。多見於青壯年,主要見於頸後、兩側、肘後、骶尾以及外陰等處。病起之初有瘙癢而無皮損,以後因瘙抓出現抓痕、脫屑、血痂,以後逐漸苔蘚化,形如皮革,堅厚無比。

  用藥參考

  1.內服法:可口服健脾滲溼沖劑,每次20克,每天3次;或龍膽瀉肝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神經性皮炎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2.外治法:可用消炎止癢洗劑外洗患處,每天2次;或飛揚洗劑外洗患處,每天2次;或先用10%硫磺***或風油精***均勻薄薄地塗於患處,然後用電吹風微吹患處,溫度以可以忍受為宜,每天1次,每次20分鐘;或用丹蔘15克,生地30克,柴胡12克,茯苓12克,黃芩15克,甘草6克,煎水洗患處,每晚1次。

  二、面板瘙癢症

  指僅僅有面板瘙癢而無原發性皮損的一種面板病。在中醫屬於“癢風”、“風瘙癢”等範疇。多見於年老體弱或兼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特點是僅有全身性瘙癢和伴有繼發性抓痕、血痂、脫屑和色素沉著,而無原發性皮損。對於長期瘙癢者應排除內臟疾病和惡性腫瘤的存在。

  用藥參考

  1.內服法:可口服烏蛇止癢丸,每次3~5克,每天2次;或口服溼毒清丸,每次3粒,每天3次;或六味地黃丸,每次5克,每天2次;或安神祛癢沖劑,每次 1包,每天3次。2.外治法:可外塗祛風止癢霜,每天2~3次;或塗1%薄荷三黃洗劑,每天2次;或用防風15克,生地25克,白芍12克,細辛6克,白蘚皮12克,蛇床子15克***另包***,地膚子20克***另包***,甘草6克,煎水洗澡,每天1次。

  三、急慢性溼疹

  是一種全身性變態反應性面板病,在中醫屬於“溼瘡”、“溼瘍”等範疇。本病以紅斑、丘疹、水皰、滲出、糜爛、脫屑等多種皮損為特徵,並且常呈對稱性分佈,伴有劇烈瘙癢和心情煩躁,容易併發感染,對患者精神、心理、工作和學習影響極大。

  用藥參考

  1.內服法:可口服龍膽瀉肝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炎必克膠囊,每次3粒,每天3次;或黃連上清丸,每次1丸,每天3次;或甘露消毒丹,每次9克,每天3次;或二妙丸,每次9克,每天2次;或歸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六味地黃丸,每次9克,每天3次。2.外治法:以滲出、糜爛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1號,冷溼敷或外洗,然後外搽皮炎1號油膏;以紅斑、丘疹瘙癢為主者,可用三黃洗劑或黃柏六一散外撲;以肥厚、苔蘚樣變為主者,可用皮炎外洗2號外洗,然後用黃連皮炎膏或苦蔘膏外搽。

  四、急慢性蕁麻疹

  是一種常見的面板血管反應性過敏性面板病,在中醫屬於“癮疹”等範疇。起病先有面板瘙癢,後有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略高出於面板,呈散發性,可融合成環狀、地圖狀;幾團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不等,消退後不留痕跡,時隱時現。進食魚蝦等可加重。

  用藥參考

  1.內服法:可口服防風通聖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玉屏風散丸,每次6克,每天3次;或逍遙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歸脾丸,每次9克,每天3次;或烏雞白鳳丸,每次1丸,每天2次。2.外治法:可用路路通60克,蠶沙50克,厚朴30克,防風20克,加水適量,煎水薰洗患處;或用百部20克,明礬 10克,50%酒精100毫升,浸泡2周後,外塗患處,每天3~4次。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