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基本發聲練習方法

  我想很多學唱歌的人都想把聲樂練習好,那麼你知道聲樂基本發聲的練習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小編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一

  練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樂錄影帶,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時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練

  最好找一個專業的老師,指導一下,才不會誤入歧途,不會把聲帶損害,要注意唱歌時不要多用自己的聲帶,要讓自己的聲音傳的遠而穩,注意運用氣息,否則會使聲帶生繭

  歌唱是一門藝術,要想提高兒童表現歌曲的能力,應給予他們唱歌技巧的訓練,訓練的內容包括:唱歌的姿勢、呼吸、發聲和咬字等各方面的要求。

  我想很多人都有些嗓子限制,就認為自己不適合唱歌等...其實絕大多數人,都是可以唱的非常棒的,就算嗓子很不好,也可以通過自我的鍛鍊逐漸培養出來的.

  二

  發音練習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更完善地演唱歌曲,所以必須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回聲,明確漢字語言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字吐字結合起來練習。練唱時,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引長歸韻的咬字方法,先念幾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演唱時發母音的著力點,應儘量接近聲區的集中點,使三個聲區的共鳴得到銜接和靈活調整。

  歌唱藝術是聲音與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我們唱好歌曲,不能只講聲音,不講感情,反之也不行,我們應對歌曲的思想內容、表現手法以及詞曲作者、歌曲的時代背景,有個全面的瞭解和分析,再進行適當的處理,把歌曲的藝術形象準確完整地再現出來,達到以情帶聲,聲情並茂。

  意旋律的發展,注意強弱對比,唱出的旋律最好有曲線美,就象我們說話時陰揚頓挫。還有模仿也是很有效的。

  三

  首先,在練習漸強的哼唱的同時,仔細體會氣息對哼鳴的支點感覺,同時要嚴格保證大聲時的不變和位置的準確,注意氣息控制的均勻和聲音之間的關係。

  其次,在練習漸弱的發聲中,要仔細體會音量漸弱的發聲動作須嚴格保持不變,以保證聲音共鳴位置的準確與氣息支援作用的穩定。

  再次,要根據自己掌握的情況,音量可以從中強至中弱進行。鞏固以後,可以從弱到強甚至更強的範圍中進行練習。要注意,這一階段的練習一定要加強興奮感,進一步開啟喉嚨,在哼唱狀態下放大聲音,讓聲音得到頭腔共鳴以及胸腔共鳴。這種既有氣息支援,又有穩定的喉頭以及整體共鳴的聲音會給人一種朦朧的美感。在練習當中,最好多用“嗚”母音練習,練習中加入“嗚、淤、依”母音,容易找到通向頭腔的通道。由於發“嗚”母音時舌位低,軟顎和小舌向上拱起,口腔內開度較大,氣息能很集中地撥出,因此,容易唱出既豐滿又通暢的半聲,對開啟頭腔,由輕聲過渡到真聲,都有很大的幫助,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我們既要利用輕聲弱聲尋找半聲的效果,又要重視輕聲唱法的基本功,重點抓住“建立正確的輕聲歌唱”,它直接關係到輕聲練習四個階段的聲音通暢和適應性。解決好“歌唱的喉嚨狀態”,發出真中摻假、假時藏真、真假混合在一起的甜美圓潤、剛柔兼備、易於控制、能強能弱的歌唱性聲音。而建立歌唱性的聲音是聲樂學習的第一步,也是歌唱者較難掌握的一步。

  最後,根據學生聲音的具體情況,注意適度開啟喉嚨,體會自然張口往裡深吸氣時剎那間喉嚨的狀態和感覺,體會自然深吸氣時的瞬間過程,軟顎自然上提,舌根下降,喉結下放,喉肌鬆弛,這時整個身體、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及至共鳴器官都進入了開而放鬆的歌唱最佳狀態,唱出飽滿的聲音,從而達到“輕聲唱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