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壞死鍼灸什麼穴位好

  缺血性股骨頭壞死,是一種常見病,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多種多樣,特發性股骨頭壞死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鍼灸治療,那股骨頭壞死鍼灸什麼穴位?下面就隨一起來了解下吧!

  股骨頭壞死鍼灸的穴位

  1、穴位交替使用法:秩邊、環跳、承扶、委中、承山為一組;伏兔、血海、風市、陰陵泉、足三裡、豐隆、解溪、太沖為一組。兩組穴位交替使用。補法或平補平瀉,留針30分鐘。半月1個療程,間休5天。

  2、溫針法:針刺環跳、秩邊、居髎、衝門、風市、足三裡、絕骨等穴,針後髖部加火罐。7天1個療程,間休3天。

  股骨頭壞死的簡介

  股骨頭壞死是一個病理演變過程,初始發生在股骨頭的負重區,應力作用下壞死骨骨小樑結構發生損傷即顯微骨折以及隨後針對損傷骨組織的修復過程。造成骨壞死的原因不消除,修復不完善,損傷-修復的過程繼續,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變形,關節炎症,功能障礙。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

  引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因素,主要有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是因為外傷導致股骨頭的血運中斷而造成的結果,包括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和粗隆間骨折等。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具體發病機制仍不十分明確,但大量研究表明其發生與糖皮質激素的應用、過量長期飲酒、基因突變等有關說。

  1.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外源性皮質類固醇激素增多 常見於長期使用或短期大劑量使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激素者。發病機制尚不清楚,目前有脂肪栓塞、骨細胞脂肪沉積、骨內高壓靜脈淤滯、骨質疏鬆、凝血機制變化等數種學說。

  2. 乙醇中毒 長期酗酒者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為10%~20%。有研究者認為是由於胰酶釋放造成脂肪壞死繼而鈣化。也有研究者認為飲酒過量可導致一過性高血脂症,並使血液凝固性改變。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拴寒、造成骨缺血壞死。

  3.其它如血紅蛋白病、痛風、高雪氏病、軟骨營養不良、鐵中毒、糖尿病、胰腺炎、血友病、盆腔放射治療等醫源性創傷也可造成股骨頭缺血壞死。

  股骨頭壞死的誤區

  1、股骨頭壞死只能換頭

  在沒有出現感染、假體鬆動等合併症的情況下人工關節的使用。

  壽命一般為20-30年。因此做人工關節最佳的年齡為60歲以上。年齡太小的患者如果關節疾病確實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可做,只是面臨更長時間的考驗。對於股骨頭壞死來說臨床醫生應針對股骨頭壞死的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不能換頭的患者或者年輕患者建議採取保守治療。

  2、股骨頭壞死不能運動

  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傳統方法之一就是讓病人臥床,牽引患肢,以此來限制病人的活動和負重,以減少股骨頭的負荷,達到治療的目的。但是,臥床牽引不當會引起肌肉萎縮、關節囊及韌帶攣縮、關節僵硬等問題,讓肢體的功能障礙更加明顯。因此,在限制其負重和行走的前提下,可以積極地進行適度功能鍛鍊,再配合全身的整體治療,有助於身體康復。

  預防股骨頭壞死的方法

  1、改掉不良生活習慣。

  應改掉長期酗酒的不良習慣或戒酒,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脫離致病因素的接觸環境,清除酒精的化學毒性,防止組織吸收。

  2、遠離激素類藥物。

  在治療某些疾病上,特別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時儘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藥物。相關疾病必須應用激素時,如高血壓,糖尿病,面板病等,要掌握短期適量的原則,並配合擴血管藥、維生素D、鈣劑等,切勿不聽醫囑自作主張,擅自更改用量,濫用激素類藥物。

  3、飲食節制。

  不吃辣椒,不過量飲酒,少吃燒烤熏製類食物,注意增加鈣的攝人量,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

  4、髖部受傷正確處理。

  髖部受傷後應及時治療、切不可在病傷未愈情況下,過多行走,以免反覆損傷髖關節。股骨頸骨折要採用堅強內固定,也要用帶血管蒂骨瓣頭植骨,這樣能促進股骨頸的癒合,增加頭骨的血液運輸,防止骨壞死,術後也要進行定期的隨訪,適當的補充鈣劑,預防此病的發生。

  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方法

  一、非手術治療

  對於早期、疼痛不明顯或股骨頭未塌陷、因各種原因無法接受手術治療,或影像學發現骨壞死但無臨床症狀者,可採用非手術治療。其治療原則是:積極治療原發疾病,減少或避免負重,以及消除外源性致病因素,以利於股骨頭的自身修復。治療目標是重建或修復股骨頭的血運,促進壞死骨的修復,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非手術治療法包括:①一般治療,包括停止服用激素、戒酒等針對發病原因的治療,以及牽引、減少或禁止負重、理療、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等對症治療,有助於減輕症狀,促進修復。②藥物治療,微血管擴張藥物為常用藥,主要用於改善區域性微迴圈。中藥適用於早期或中晚期患者的配合治療,以活血化淤為主。③高壓氧療,高壓氧療法可使動脈氧分壓增高,與其它非手術治療相配合是無創治療早期骨壞死較好選擇。④介入治療,經旋股內、外動脈及髂內孔動脈灌注溶通藥物,包括尿激酶、複方丹蔘、罌素鹼、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改善區域性的血液迴圈,對ANFH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可緩解症狀,改善關節功能。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應定期檢查拍攝X線片,監測康復效果,直至病變完全癒合後才能重新負重。

  二、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治療是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主要治療手段,方法較多,具體手術方式選擇取決於病程分期,可分為以下幾種。

  1.髓芯減壓及植骨術 適用於股骨頭缺血的早期***Ficat I、II期***,頭的外形完整且無半月徵時。其操作簡單,透視下環鑽於大轉子下通過股骨頸鑽至股骨頭軟骨下4-5mm,取出骨栓,刮除壞死組織,肝素鹽水沖洗後充填骨條。

  2. 骨移植術 分為不帶血管和帶血管蒂兩種。不帶血管蒂的骨移植術可用於Ficat Ⅱ、Ⅲ期,去除頭內壞死骨,用自體鬆質骨和皮質骨填充,起減壓、支撐和骨誘導作用。帶血管蒂的骨移植術甚至可適用於Ⅳ期,填入帶血運的皮質骨起支撐作用。其良好血運可滿足股骨頭血供,加速骨癒合。

  3. 截骨術 截骨方式有經轉子間旋轉截骨和內、外翻截骨等。一般認為僅適於FicatⅡ、Ⅲ期、45歲以下、有髖部疼痛、壞死病灶小到中等、旋轉角小於20°的患者。

  4. 髖關節表面置換術 包括全關節表面置換、半關節表面置換和區2 種。適合於Ficat Ⅱ、Ⅲ期、壞死麵積小於30%,年紀輕、髖臼軟骨無明顯改變的年青患者。

  5.全髖關節置換術 主要用於Ficat Ⅲ~Ⅳ期,即大面積的骨壞死和嚴重的關節面塌陷階段。可根據患者年齡、骨質情況、全身狀況和活動量選擇假體型別和固定方式。

  三、治療上的爭議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眾多的治療方法中,除對FicatⅠ期患者採用非手術療法和髓芯減壓,FicatⅣ期患者應用全髖置換術這一觀點基本一致外,對FicatⅡ、Ⅲ期治療爭議較多。主要是由於缺乏大樣本量可對比的成功病例的長期隨訪文獻,以及各文獻使用的成功率標準、統計學方法、ANFH 分類標準等存在差異。近年來,細胞因子***包括BMP-1、EGF、FGF等各種生長因子***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動物研究不斷興起, 取得了一定療效。但目前僅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尚缺乏較大樣本的臨床研究和循證醫學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