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膝蓋疼的原因和緩解方法

  一些家長都曾碰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經常喊膝蓋疼,家長朋友們則會開始緊張。下面小編將帶大家看看小猴膝蓋疼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小孩膝蓋疼的原因

  一、生長原因:下肢疼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生長痛,晚上睡覺時,孩子常叫腿痛或下肢關節痛,揉一揉,疼痛便減輕。第二天早晨起床後,疼痛就消失了,一切活動自如。這種關節痛是孩子生長時常出現的現象,我們稱其為生長性疼痛。尤其是3~8歲的孩子,每年可長高7~8釐米,由於骨骼生長迅速,而其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因而會產生牽拉疼痛。

  二、髖關節滑膜炎:髖關節滑膜炎也可能導致膝關節疼痛。髖關節滑膜炎多見3~10歲,5歲左右常見,多數是單側,急性髖部疼痛或向大腿內側及膝部放射,男多於女。患兒不肯下地走路或行走時患肢跛行,沒有關節腫脹,但有侷限性壓痛,核磁共振檢查有關節少量積液。疼痛可在數小時或幾日消失。

  三、股骨頭缺血壞死:股骨頭無菌性壞死也會使得患兒出現不明原因的跛行、下蹲困難;膝內側疼痛,但無區域性壓痛;患側髖中心壓痛,髖內、外旋可誘發疼痛,或活動部分受限;晚期疼痛減輕或沒有症狀,患肢肌萎縮或下肢短縮,髖關節活動輕度受限或正常。

  四、脛骨結節骨軟骨炎:脛骨結節骨軟骨炎常見於8~15歲,男多於女,多數是單側。五、風溼熱:風溼熱易引起踝、膝、髖、腕、肘、肩等大關節疼痛,即風溼性關節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關節腫脹及壓痛。疼痛短暫,有的僅1~2天即減退。如不控制,可引起風溼性心臟病。

  五、其他疾病:導致膝蓋疼痛的其他疾病還有過敏性紫癜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化膿性關節炎、外傷性骨折與脫位等。

  緩解膝蓋疼的方法

  確定孩子是“生長痛”之後,除非是疼到不能忍受時,醫師才會開一些止痛藥,大部分情況,生長痛是不需要特別治療的。但有一些緩解疼痛的方法,父母不妨瞭解一下:

  1.補充營養素

  應該讓寶寶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對膠原合成有利,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富含VC的蔬菜和水果,如青菜、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

  2.減少劇烈運動

  生長痛不是病,不需要限制寶寶的活動,但如果疼痛比較厲害時,應該注意讓寶寶多多休息,讓肌肉放鬆,不要進行劇烈活動。

  3.區域性熱敷、按摩

  爸爸媽媽可用熱毛巾對寶寶疼痛部位進行按摩或熱敷,這樣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從而緩解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按摩時,一定要注意揉捏的力度。讓寶寶在溫柔的撫摸下入睡。

  4.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讓寶寶忽略疼痛的有效方法。爸爸媽媽可以用講故事、做遊戲、玩玩具、看卡通片等方法來吸引寶寶。對待病寶寶要比平時更加的溫柔體貼,因為家長的鼓勵和精神支援,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鎮痛良方,有時甚至比藥物還有效。

  5、其他

  若是由於其他的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膝蓋疼則需要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