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沙蔘的方法

  沙蔘有養陰清肺、化痰益氣、怯痰止咳之功效,用於肺熱燥咳、陰虛勞嗽、乾咳痰粘、氣陰不足、煩熱口十等症。那沙蔘怎麼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植物特徵及品種

  ***1***植物特徵:多年生草本,有白色乳汁侏高50~1O0厚米。莖生葉互生,狹卯形或矩網狀狹卵形,邊緣有不整齊鋸。花序狹長;萼鍾狀,先端5裂,裂片披針形,有毛;花冠淡紫色至紫藍色,寬鍾狀,長約1.8釐米,5淺裂,裂片三色形,外披毛,雄蕊5;花絲基部寬大,有柔毛;子房下位。蒴果球形。

  ***2***品種簡介。品種的生態型很多,且種質混雜,目前各地普遍栽培的品種有:

  大紅袍綠梗參。根冠較少,參根產量低。

  野生紫梗少葉參。長勢弱,產量難以提高。

  農家紫梗少葉參。分圳比以上兩個品種增產8.6%和6.7%。

  萊陽l號紫梗少葉參。是近年從農家紫梗少葉參巾經連續系統選出的一個理想品種,比上述品種增產20%,能創高產。

  2、生物學特性

  輪葉沙蔘種子發芽起點溫度為8℃,萌發適宜溫度為l5~l8℃。生長髮育適溫15~25℃,溫度低於10℃生長髮育不良,高於25℃時,長莖葉而不利於根生長,6~8月為根生長膨大期,8-9月開花,9~10月結果。

  輪葉沙蔘的適應性廣、抗逆性強。經實驗證明,在雲南海拔1600~1900米,年均氣溫12—16℃,年雨量800—1800毫米,年相對溼度65%以上的山區、半山區均可種植。對土壤和栽培制度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質地疏鬆、微酸或微鹼性砂質壤土、壤土、紫色土為宜。前作以禾本科、豆科作物為好。

  3、栽培技術

  ***1***選地與茬口。沙蔘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1.1%以上、鹼解氮70毫克/千克以上、有效磷15毫克/千克以上、有效鉀15毫克/千克以上,pH值6.3-6.5微酸性輕壤、中壤、棕壤土類種植均可。前作以烤煙、洋芋、芋頭為好,其次是玉米,切忌重茬。這樣的土地條件種出的沙蔘,質地白皙,粉性足,肉厚,木質部細,通根潔白無黃梢,參根乾重高。據測定砂土種沙蔘的鮮幹比為4:1;而輕壤、中壤地的鮮幹比則為3:1,水分少,乾重高。

  ***2***整地與施肥。沙蔘是直根系植物,根可長達1米,要求土層要深,整地要細透50釐米以上。同時,在深翻土地前每畝施入土雜肥3~4噸,碳銨60千克,普鈣基肥佔70%施入,翻犁後整平耙細。理成寬;80~100釐米、高20~25釐米的墒,待植。

  ***3***繁殖方法。用種子繁殖。可採取春播***2-3月***或秋播***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播種,雲南多數地區採取春播。

  ①確保密度。在理好的墒上採取寬幅或窄幅開溝條播。寬幅每條18釐米,每墒播2~4條,窄幅每條;10釐米,每墒播3~5條;溝幅深3~4釐米,溝底要平,土垡要細,溝距10~15釐米,畝播種4千克左右。播種後蓋嚴踩實,先蓋1釐米細土,踩實後再蓋1釐米細砂。

  ② 苗期管理。苗出土後需有良好的墒情作保證,保持土壤溼潤,出現第1片真pt-H,-j即可間苗,3 5片時定苗,株距為10 15釐米,每畝留苗14萬一16萬株。

  ***4***田間管理

  ① 中耕除草。早春氣溫回升後,若地面板結,要用釘耙鬆土保墒。沙蔘是密植作物,行距小、莖葉嫩、易斷,不宜用鋤中耕,必須隨時除草。沙蔘較抗旱,以田間持水量65%為適宜,但在早春乾旱時,注意補水促苗,以噴灌或潑澆為好。使土壤上幹下溼,促根下扎伸長。多雨季節要特別注意排水。

  ②追肥。結合雨前雨後或澆水進行,每畝以15 20千克尿素作提苗肥,一般分2次追施,分別於定苗後和旺長前施用。後期就不再追肥,只分別在旺長中、後期和花蕾期,用0.2%磷酸二氫鉀葉面噴施,根外追肥3~4次。

  ***5***病蟲害及其防治

  ① 根結線蟲病。5月初開始發生。線蟲侵入植株根部,吸食汁液、刺激細胞形成根瘤,使苗發黃,甚至死亡。防治措施:忌連作或前作為豆科作物;整地施肥時,每畝用15%殺線蟲顆粒劑、或3%呋喃丹顆粒劑2-3千克,均勻撒施後翻犁。

  ②縮葉病。是一種由紅蜘蛛傳毒引起的病毒病。病株葉片皺縮、扭曲,生長遲緩,植株矮小畸形。防治措施:選無病植株留種;於苗期,即5月上、中旬發生紅蜘蛛時,噴灑20%蟎死淨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10%松脂合劑乳油500—800倍液。苗期發病前噴灑1~2次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

  ③大灰象甲。以成蟲咬食幼芽和幼葉,造成嚴重缺苗。防治措施:於清晨或傍晚,在根際附近人工捕殺成蟲;每畝用鮮蘿蔔條或菜葉5~7千克切碎,拌90%結晶敵百蟲10克成毒餌,傍晚撒於地面誘殺。

  ④ 鑽心蟲。幼蟲鑽入根、莖、葉、花蕾中危害,使根莖中空、花蕾不實,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防治措施:冬季清園,減少越冬蟲源;掌握在幼蟲孵化盛期,噴灑18%殺蟲雙水劑600 800倍液,或10%多來寶乳劑1000—2000倍液,或25%蘇雲金桿菌乳油2000—3000倍液。防治效果均好。

  ***6***良種繁育。選擇砂質土壤地建留種地,施足基肥的同時,每畝增施15—20千克普鈣。選擇生長健壯,株形一致的1年生植株做種苗,每株只留主莖上的果盤,摘除側枝上的小果盤,以集中養分促使籽粒飽滿。7月中旬果實呈黃褐色時,標誌種子成熟,隨熟隨採,否則容易脫落。

  4、採收與加工

  ***1***採收。春參***二年生參***在第3年7月收穫;秋參***一年生參***在第2年9月收穫。以秋參為好。以下部葉片微黃,頂葉深綠,80%以上植株心葉未長出時收穫為好。收穫時先在墒的一側挖1深溝,露出根條用手拔除,除去參葉,抖去泥土,放於陰涼處。

  ***2***加工。將參根按粗細分開,選晴天早上加工。先洗去泥,捆成0.7~1.2千克的把,將尾根先入開水內順鍋轉2-3周***6-8秒鐘***,再將整把撒入鍋內燙煮,並用棍不斷攪動,繼續加熱使水溫沸騰,直到參根中部能捏去皮時,把參根撈出,剝去外皮,晒乾即能藥用。如遇陰天則應烘乾,以免變色黴爛。

  沙蔘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春播,將當年新收穫的種子與上凍前進行沙藏催芽處理。方法是在半陰半陽處挖0.3米深的坑,長度視種子多少而定。然後將1份種子摻3份沙子混合均勻,放到坑內,澆水,表面再覆蓋一層席片或柴草。第二年清明至穀雨節前取出,每天攪拌1次,將要發芽時篩去沙土進行播種。

  田間管理

  當幼苗長出l~2片真葉時進行間苗,保持株距5~7釐米。不太乾旱儘量不澆水。要加強中耕促使主根下扎。如需澆水,應澆小水。生長期間要追肥2次,第一次在麥收前,每畝迫施複合肥25千克;第二次在小暑至大暑節問,每畝追施尿素20千克或追施豆餅、棉籽餅等肥料,施肥後澆水。高溫多雨季節要注意排水,以防爛根。

  主要病蟲害

  病毒病,此病多以預防為主,可多施基肥增強抗病能力,並及時除治蚜蟲,減少傳毒媒介。蟲害有根結線蟲、鑽心蟲、象鼻蟲、紅蜘蛛、蚜蟲和蠐螬。根結線蟲可用1.8 %阿維因素3 000倍液灌根,7天灌1次,連灌2次;鑽心蟲、象鼻蟲用5O%辛硫磷1 000倍液噴治;紅蜘蛛和蚜蟲用40 %樂果乳油l 500 倍液噴治;蠐螬用50 %辛磷1 O00倍液澆灌毒殺。

  收穫加工

  北沙蔘以根入藥。冬前播種的到第二年白露節前後.葉子枯黃時刨收,春播的北沙蔘可以稍晚一點刨收。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泥土,放在沸水中燙後剝去外皮,晒乾或烘乾入藥。

  藥材形狀與質量

  去皮沙蔘細長,圓柱形,頂端略細,中部稍粗,下端漸細。表面淡黃白色,粗糙,有細縱皺紋或溝紋及細小裂縫,全體糊化,角質樣。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有射線狀花紋,中部有白色或淡黃色木質心,形成層環狀,棕黃色,韌皮部淡黃白色。以根條細長,均勻,質堅脆者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