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核心能力的識別

  企業的本質是一個能力的集合體,能力是對企業進行研究的基本單元,企業擁有的核心能力是企業保持長期競爭優勢的源泉,積累、保持、運用核心能力是企業長期根本性戰略。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由於核心能力具有上述特點,難以被仿製和替代,因此核心能力的識別就變得非常困難,而且在大多數文獻中引證的企業案例往往帶有事後追溯的特徵。也就是說,一個企業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已經成功了;一個企業之所以具有核心能力,是因為它已經取得了競爭優勢。我們的任務是從企業的成長曆程出發***即從“事前”和“事中”的角度,而不僅僅是事後分析***,尋找識別核心能力的途徑,從而幫助企業培育、鞏固、應用和轉換核心能力,以取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識別核心能力的基本方法有兩種:一是以活動為基礎;二是以技能為基礎.這兩種方法雖然有助於企業識別其重要活動和關鍵技能,但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了核心能力的資產特徵和知識特徵,即核心能力更多表現在專用性資產、組織結構、企業文化、積累知識等隱性和動態要素方面。因此,核心能力的識別應該從有形***資產***和無形***知識***、靜態***技能***和動態***活動***、內部***企業***和外部***顧客和競爭對手***等多角度、多層次著手,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識別進而培育和保持核心能力。

  1.價值鏈分析

  核心能力的價值鏈分析實際上是以活動為基礎的。公司是一個由一系列活動組成的體系,而不是個別產品或服務的簡單組合。有些活動的經營業績好於競爭者,並對最終產品或服務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活動就可以被稱作核心能力***辛德、艾伯倫,1999***。核心能力與活動的一個細微但卻重要的差別是:活動是企業所從事的,而核心能力則是組織所擁有的。

  價值鏈分析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它能有效地分析在企業從事的所有活動中哪些活動對企業贏得競爭優勢起關鍵作用,並說明如何將一系列活動組成體系以建立競爭優勢***波特,1997***。價值鏈分析可以用來識別對企業產品的價值增值起核心作用的活動。真正的核心能力是關鍵的價值增值活動,這些價值增值活動能以比競爭者更低的成本進行,正是這些獨特的持續性活動構成了公司真正的核心能力。

  20世紀70年代後期,美國通用電氣有限公司的核心能力是營銷和良好的產品形象,而松下公司和無線電裝置公司等競爭者對GE公司造成很大的衝擊,因為他們培育了增值較多的活動——松下公司是在零配件方面,而無線電裝置公司則是在零售方面。儘管他們提供的產品相似,但是在價值鏈中,他們的核心價值增值活動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核心能力也各具特色。

  2.技能分析

  從技能角度分析和識別核心能力對企業來說最容易接受和掌握,而且哈默爾和普拉哈拉德主要也是從技能著手分析核心能力的***1995***。大多數競爭優勢源泉根植於出眾的技能:業務單位制造出更高質量的產品,有更好的銷售人員,並且對顧客更體貼、更周到,原因在於具有某些與眾不同的訣竅。沒有一個業務單位在各種職能上都有出眾的技能,但成功的業務是因為在對某些業務單位戰略很重要的職能上具有一定技能優勢。如果這種戰略是關於質量的,該單位可能在製造技能方面或全面質量管理上具有優勢;如果該戰略是關於服務的,那麼該業務單位將需要在服務技能上,通過設計更優秀的系統或更簡易的服務產品擁有某些優勢。

  業務單位想成功地施展一種關鍵業務技能,就必須成功地實施其戰略的活動,大多數戰略活動包括一組關鍵業務技能。這組關鍵業務技能中的每一種都能夠進一步分解為“部件”和“子部件”。部件是按高標準實現關鍵業務技能所需要的因素。部件可以分解為子部件,甚至能進一步細分。某些部件對業務技能的總體業績有較大的影響,我們可以把這些部件稱為關鍵性部件。

  一項業務技能的每種部件都依賴於訣竅。關鍵性部件中訣竅的質量對整體業績可以產生巨大影響。在關鍵性部件裡,公司具有能夠開發某些自己特有的訣竅,以及不能被競爭對手廣泛使用的出眾能力或知識。通過界定“關鍵業務技能”,精確抓住“關鍵部件或子部件”,可以識別和培育企業核心能力,從而獲得競爭優勢。

  3.資產分析

  資產專用性越強,可佔用性準租越多,締約成本將超過縱向一體化的成本,企業更傾向於交易內部化.因此,企業內的專用性投資是取得和維持準租金的源泉。雖然鉅額的固定資產投資可以形成進入壁壘獲得超額利潤,但這種有形的專用性資產產生的優勢容易模仿因而難以持久,穩定而持續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於無形資產的專用性投資。

  無形資產主要分為四大類:市場資產、智慧財產權資產、人力資產和基礎結構資產*** Broo-king,1998***。我們看到卓越公司的優勢並不是體現在現代化的廠房和先進的機器裝置上,而是蘊藏在下列諸多的無形資產中:

  ***1***市場資產:產生與公司和其市場或客戶的有益關係,包括各種品牌、忠誠客戶、銷售渠道、專營協議等。

  ***2***人力資產:體現在企業僱員身上的才能,包括群體技能、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領導能力、企業管理技能等。

  ***3***智慧財產權資產:受法律保護的一種財產形式,包括技能、商業祕密、版權、專利、商標和各種設計專用權等。

  ***4***基礎結構資產:指企業得以執行的那些技術、工作方式和程式,包括管理哲學、企業文化、管理過程、資訊科技系統、網路系統和金融關係等。

  人力資產是整個企業執行的基礎,市場資產和基礎結構資產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核心,智慧財產權資產只能取得暫時的相對優勢。與其說可口可樂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其可口可樂配方,還不如說是可口可樂公司成功地使消費者相信其具有祕密配方的能力,這個能力建立在市場資產和基礎結構資產等無形資產基礎之上。因此,識別企業的核心能力可以從審計企業的無形資產著手,特別是品牌、渠道、文化、結構和程式等方面,因為這些因素是企業自身長期投資、學習和積累的結果,從而具有難以模仿和複製的特徵。

  4.知識分析

  正如埃裡克森和米克爾森所說的那樣,核心能力可以被認為是關於如何協調企業各種資源用途的知識形式。不過,波蘭尼***Polanyi***關於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劃分,儘管有利於解釋企業核心能力難以模仿和複製,但對於企業進行知識分析則顯得粗糙。較權威的對知識的分類來自經合組織***OECD***。OECD將知識分為四種類型:知道是什麼的知識***Know-what***;知道為什麼的知識***Know-why***;知道怎麼做的知識***Know-how***;知道是誰的知識***Know-who***。其中,前兩類大致屬於顯性知識,後兩類屬於隱性知識。企業知識並不是企業個體所有知識的總和,而是企業能象人一樣具有認知能力,把其經歷儲存於“組織記憶”***organizatlonal memory***中,從而擁有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