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整合營銷案例

  歷經百年發展歷程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全世界矚目的頂級賽事,早已成為品牌爭相營銷的物件。藉助奧運賽事為載體來推廣品牌,將品牌和產品與體育結合,把體育文化與品牌文化相融合,給品牌太多親近消費者的機會。那麼接下來小編跟讀者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

  自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開始,可口可樂便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堅定持久密不可分的合作伙伴。通過啟用奧運新星、贊助火炬傳遞、大力開展市場活動等一系列營銷策略,可口可樂在奧運這個平臺上將自己的輝煌推向頂峰。可口可樂的奧運營銷原則是將“奧運精神、品牌內涵、消費者聯絡”三點連成一線。其全球奧運專案總監認為:“如何將營銷活動、品牌和消費者達成契合,這是企業贊助奧運會成敗的關鍵。”

  2016年,可口可樂推出了“此刻是金”奧運營銷主題,重新詮釋金牌定義,在體現人文奧運精神的同時,將奧運會的金牌時刻帶入到日常生活中來,將“金”與情感相結合,強調人與人間的支援、分享和感動。在奧運會期間,可口可樂將比賽專案等熱點作為切入點,與品牌的營銷有效地結合起來,引起對“此刻是金”的共鳴,達到與顧客的深度溝通、品牌有效傳播的目的。

  二

  Google:獨出心裁的奧運logo秀

  每逢重要的日子,Google都會推出應景的紀念Logo,這樣的傳統儼然已成為其文化的一部分。每屆奧運會時,Google也會隨奧運日程的推進在 logo上新增相應的元素。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Google開始嶄露頭角,主頁的企業logo上多了一隻舉著火炬的袋鼠。袋鼠是澳大利亞的象徵,整個logo形象非常契合悉尼奧運會的主題。4年後的奧運會在希臘雅典舉行,Google在logo創意中巧妙融入了這個地中海文明古國的傳統元素。第一天開幕式希臘神話人物宙斯、雅典娜、波塞冬同時登場,背景則是雅典的代表建築巴農神廟。第三天,游泳專案中各國泳壇高手連連失誤,東道主輕鬆拾得金牌,google便推出了一個老波叉著金牌閉著眼睛睡覺的形象,頗為幽默風趣。Google採用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手法,大大拉近了自己與網友間的距離。

  三

  阿迪達斯:讓奧運成為品牌的DNA

  在所有的奧運贊助商裡,阿迪達斯至少創造了兩個之最:贊助了最多的運動員和最多的運動隊。對於這家老牌體育用品公司來說,奧運就像DNA一樣融入到品牌裡面。北京奧運會,阿迪達斯組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營銷活動,目標是藉此在中國超越老對手耐克,最終它如願以償。除了空前的財力物力投入,阿迪達斯這次奧運營銷活動時間長達四年之久,從雅典奧運會閉幕到北京奧運會閉幕一直都沒有中斷過。其中尤其讓人稱道的是,它把10萬奧運志願者都變成了自己的品牌代言人。阿迪達斯不僅為奧運志願者提供服裝,還跟他們一起開展活動,幫助他們更好的體驗奧運會,最終通過這些“奧運會最前面的笑臉”,把阿迪達斯的品牌形象很好地傳達給了每一個奧運參與者。

  四

  東風日產啟辰:金牌秒殺

  倫敦奧運會雖然只有寶馬是正牌汽車贊助商,“不過沒關係,反正離得遠,我們儘可以打奧運的擦邊球”。所謂各有各的算盤,奧迪車型是中國射擊隊的指定用車,Jeep品牌贊助的則是美國男籃和女籃。相比跨國巨頭,自主品牌也沒有錯過,而且把聲勢弄得更大。東風日產啟辰可對本次奧運營銷下足了功夫,啟動“啟辰金牌秒殺”活動。即只要中國代表隊獲一枚金牌,東風日產就拿出一輛啟辰D50進行秒殺,秒殺價格僅一元。粗略估算一下,按照中國50枚金牌的奪金實力來算,東風日產啟辰此次將給出50輛啟辰D50,價值近340萬元,再加上整個奧運營銷活動的運作費用不下千萬。雖然對於剛剛起步的啟辰品牌來說不是個小數目,但是相對於品牌提升帶來的豐厚回報,還是很划算的。

  五

  麥當勞

  1976年,在蒙特利爾奧運會上,麥當勞首次成為奧運會正式贊助商。作為奧運的長期合作伙伴,麥當勞已連續11次成為奧運會官方餐廳,為數百萬運動員、教練和家人提供高品質的餐飲服務。同時,麥當勞也在全球超過36000家餐廳支援每一個普通人生活中的奧運精神。

  “奧運,沒你不行!”是麥當勞在2016年裡約奧運的傳播戰略及主題。這是今年麥當勞在積極進取,奮博向上的奧運精神基礎上所打造的全新奧運廣告戰役,旨在鼓勵人們發現生活中更好的自己,追求平凡生活中的奧運精神。今年奧運麥當勞與LINE FRIENDS攜手,將布朗熊和可妮兔變身運動健將,打造萌系主題,與全民一起點燃致敬奧運、衝刺奧運的激情。在自媒體宣傳中,麥當勞可算得上是與自身產品結合得最好的品牌,通過賽事與產品的文案結合,為產品推廣吸引了足夠多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