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如何激勵經理人

創維的經驗:

激勵經理人大有必要

一家企業的經理人,無論是創辦者的家族成員還是非家族成員,只有獲得合理的待遇,才會對企業作出最大的貢獻;激勵機制的缺失,則可能造成優秀經理人出走,致使企業經營受到衝擊。這方面,黃巨集生家族控制的創維集團有過深刻的經驗教訓。

被譽為“彩電業第一職業經理人”的陸強華,1996年離開上海廣電股份公司加入創維後,在4年間將創維的年銷售額由7億元提升到44億元。可惜黃巨集生對員工的激勵不足,有報道指,黃對陸的薪酬承諾很難兌現,這導致了陸2000年帶領手下150多名銷售骨幹離任,投奔同行業的高路華。創維集團的營銷系統遭到空前重創,2000年虧損1.26億元。

黃巨集生痛定思痛,開始對員工加大激勵,例如2002年重賞科技功臣李鴻安100萬元和300萬份股票期權,邀請核心高管人員進入董事會,並拿出1億股股票期權***約佔總股本的5%***分配給集團要員。到2008年,創維實現營收153.29億港元,盈利達5.03億港元。就算在老闆出事之後***黃巨集生及其弟黃培升2006年7月被香港區域法院裁定串謀盜竊及串謀***等四項罪名成立,被判入獄,黃巨集生至2009年7月才出獄***,企業也沒有崩塌甚至還在壯大,可算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黃巨集生入獄後不僅沒有減持創維數碼***00751.HK***股權,還繼續監察員工表現並進行激勵,比如提出2007/2008年度節約4億元開支,並願意拿出其中一半獎勵有功高管和員工。

創維一例說明兩件事:一是經理人得到妥善的激勵,是企業成功的重要元素;二是職業經理人的主要任務是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益,促使其達到未來的營運目標是激勵方案的拿捏重點。

針對職業經理人與

家族經理人的不同激勵方式

一般而言,企業激勵經理人的舉措主要包括兩種,即薪酬回報及晉升機制,二者常常相輔相成。如何恰當地使用這兩種舉措,則需視企業的特性及其所需的不同人才而定。比如家族企業的發展壯大,往往有賴於職業經理人與家族經理人的緊密合作,因此,企業一方面要激勵職業經理人發揮營運管理的成效,另一方面要激發家族經理人延續家族企業的使命感。

企業營運效益一般是可量度的,所以,可以用年薪、花紅這類較實質的薪酬回報對職業經理人作出激勵,而他們晉升的階梯大多都離不開營運的層面,晉升路徑有序而緩慢。反觀家族經理人,通常是家族企業的繼承人,他們晉升的速度看似較為無序且快速,例如香港的利豐集團第四代繼承人馮裕鈞,在入職7年內便由採購員升至執行董事,比非家族成員的晉升速度要快約20年。這看似內外不公平的晉升速度,主要在於家族經理人的任務是傳承企業的特殊資產,並扮演導航、協調及監察的角色,因此,他們在特定職務上的歷練便不需如職業經理人般專業。

既然家族經理人將來是企業的一把手,而且晉升飛速,那麼,職業經理人為何仍願為家族企業效命?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兩位學者拉齊爾***Lazear***與羅森***Rosen***於1981年提出的錦標賽理論***tournament theory***可能對這個問題有啟示。職業經理人在爭取升遷的過程中,就好像在進行一場錦標賽。要誘使他們在攀爬至更高層級的競賽中付出最大的努力,各層級間的薪酬應有顯著的差額,特別是在最高與次高級別經理人之間。在西方的企業中,總經理***CEO***通常是經理人晉升階梯的頂點,即錦標賽的最高位置,因此,其薪酬遠超過其他級別。

在家族企業中,董事長大多由家族成員擔任,職業經理人晉升階梯的頂點比非家族企業為低,故而,其頂點級別***總經理***的薪酬應高於非家族企業同級的水平,他們才會感受到合理的激勵。例如在香港,坐和記黃埔***00013.HK***第三把交椅的霍建寧是出名的打工皇帝,其2009年以1.24億港元高踞打工者薪酬榜首,時薪達14188港元,比起很多非家族企業的第一把交椅還要高出許多***表1***。

需要注意的是,重賞企業內最高位置的職業經理人,並不是錦標賽式薪酬設計的目的,其真正目的是激勵最高位置以下的次級經理人努力向上,因為即使他們無法晉升為企業的第一決策者,退而其次成為企業內最高的非家族經理人,回報亦非常可觀。

反觀家族經理人,雖然晉升快速,但似乎在現金、花紅與期權等薪酬設計上平淡無奇。這是因為,延續家族企業的使命感難以由短期的物質收入激發,確保股利所得與最終繼承家族股權,是他們最直接且長期的激勵。不過,如果家族使用信託方式持股,家族經理人最終也不會擁有這些股權,而只可與其他家族成員分享股利,因此,企業便需要在其他方面***例如直接的薪酬回報***對他們加大激勵。

我們研究了104家香港上市家族公司中最高報酬的家族經理人***多數是企業的主席、副主席、董事長、總經理或行政總裁***2008年的報酬總額,結果發現,如果家族使用信託方式持股,其報酬總額明顯較高,中位數為601.1萬港元;如果家族直接持股,其報酬總額的中位數只有413.5萬港元***圖1***。另外,我們比較了他們的報酬總額與公司總資產的比例、報酬總額與公司淨利潤的比例,其中,以信託形式持股的,比例的中位數分別是0.25%和4.07%,均高於直接持股家族的0.17%和1.5%。這些結果顯示,以信託方式持股的家族經理人需要更多直接的薪酬回報,以彌補失去家族股票繼承權的損失。

光明乳業的教訓:過猶不及與不公平的股權激勵均不可取

在使用薪酬回報激勵經理人時,除了直接的年薪、花紅、佣金外,股權或股票期權***stock options***也是企業常用的方式。唐駿在2004年由微軟加盟盛大網路***SNDA.NASD***時曾表示,自己一定會在盛大工作滿3年,其中很大的誘因是盛大與其訂立的回報結構是薪酬再加266.1976萬股盛大期權,這些期權分4年執行。到他2008年離開盛大時,這部分期權的收益達數千萬美元,而盛大在唐駿的帶領下亦完成了走向國際的目標。

股票期權的本意是將職業經理人的收入與企業的股價捆綁在一起,激勵他們為企業的發展而奮鬥。雖然這是為了調動經理人的積極性,但分寸卻很難掌握:過度積極的股票期權方案,可能導致經理人過度激進,甚至利用職權舞弊,終將企業推向深淵;而不平衡的股票期權方案,可能激化內部矛盾與派系鬥爭,造成人才流失。光明乳業***600597***2005年遭遇的品牌危機,可能就與其高管激勵方案分寸拿捏不當而導致的這兩大危害有關。

2002年光明乳業上市時,設立了管理層激勵基金,並於2002、2003年度分別一次性計提600萬元和560萬元基金,2004年,光明乳業動用這一基金從二級市場購買流通股,作為對時任總經理的王佳芬等四位高管完成關鍵經營指標的激勵***表2***。在這一方案的刺激下,光明乳業的規模快速擴張,其控股子公司在2003年新增17家之後,2004年再增5家;銷售額與利潤也持續增長,主營業務收入由2001年的35.2億元直線飆升到2004年的67.86億元,增長近一倍;2004年還創下了3.1億元的中國乳業盈利最高紀錄,成為業界績優大藍籌。四位高管也因此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以2004年年報公佈前一天光明乳業收盤價6.28元/股計算,他們獲得的股票市值超過563萬元,其中,王佳芬持股市值達288萬元。那一年,她以年薪313萬元躋身“2004年中國上市公司高管身價排行榜”前十名。

然而,樂觀的增長數字掩蓋了光明乳業疾速擴張的種種隱患。2005年6月5日,河南電視臺曝光光明乳業子公司鄭州光明山盟乳業有限公司***簡稱“光明山盟”***將過期奶回爐並用於銷售;6月10日,《都市快報》報道其杭州生產基地出現“早產奶”,即將6月10日生產的牛奶生產日期標為6月15日。隨著此後各媒體的跟進報道,光明乳業當月在上海、北京等地的銷售額下降3成左右,股價也從6月13日的4.5元跌到7月14日的3.58元,跌幅超過20%。無論“回爐奶”還是“早產奶”,不僅顯示企業有壓縮生產成本以提升盈利的可能,也暴露了光明乳業在大舉購併之下對子公司缺乏有效的管理,而整體上又缺乏合理的激勵機制。

光明乳業股權激勵方案的一個明顯缺陷,在於有違平衡。這一方案只針對少數資深高管,而非整個管理層或員工,這常常會造成矛盾。在其激勵方案實施後的幾年間,一些新晉的職業經理人紛紛離職,原因為何,無由得知,但若是他們也能透過股權分沾企業成長的喜悅,是否會留下來與老幹部一起奮鬥呢?

此外,光明乳業眾多子公司的經理人要麼沒有任何股權,要麼僅持有子公司的股權,同樣可能形成利益衝突。比如出事的光明山盟通過購併而來,其高管僅擁有該企業20%股權,這就有了利益衝突:生產回爐奶、早產奶等違規產品,子公司可以獲利,由此帶來的品牌價值下降的後果卻大部分由母公司承擔,從而對企業的所有成員都產生惡劣影響。這也是管理學上關心的總部和下屬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尤其是在母公司要樹立品牌形象時,投資是母公司做,但收益由所有子公司分享,子公司經理人 為了財富增長,不顧品牌形象違規經營,形成的傷害不需要等比例承擔。

以股票期權激勵經理人,還有其他的問題:如果公司股價的表現脫離了職業經理人所付出的努力,那麼期權便有可能產生反效果,打擊經理人的士氣。2002年,創維拿出了1億股股票期權分配給集團的管理層和骨幹員工以作激勵,雖然之後數年集團業績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但受公司2001年鉅額虧損、上市涉嫌造假案及黃巨集生入獄等事件的影響,創維股價起伏不定,甚至比起一些期權的行權價還要低,使得創維無法向獲得這些期權的高管兌現其激勵承諾。為了防止骨幹員工離開,黃巨集生後來多次回購企業股票以提升股價,並採用其他較直接的方法***例如獎金***向核心管理層進行再激勵。

激勵經理人的更多方式

股票期權之外,虛擬股票、豐厚的福利與津貼、設立內部創業機制等方法也可用於激勵經理人。

虛擬股票:使用股票或期權作為激勵,可能會攤薄大股東的股權,令其喪失企業控制權的風險增加,因此,企業或可考慮使用虛擬股票***phantom stock***的激勵模式。倘若經理人實現了公司的業績目標,便可獲得虛擬股票,享受分紅和股價升值的收益,但並沒有企業的所有權和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這些“股票”,在經理人離開公司時,這些“股票”便會自動失效。發放虛擬股票的好處是不會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股本結構,因此能防止家族股權被攤薄,同時還可以避免公司股價異常下跌***非業績掛鉤因素造成的下跌***對虛擬股票持有人收益的影響。

福利與津貼:家族領導人無可避免要對職業經理人下放權力,而如何激勵經理人適當地運用其被授予的權力,是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環節。如果將職業經理人的報酬與其表現掛鉤,可能會提高經理人的效益,但直接的金錢報酬也可能是其濫用權力的誘餌。因此,企業可以考慮給他們提供有償假期、教育培訓、醫療福利、子女教育資助、房屋津貼和退休保障等較為間接的激勵。這種方法能減低經理人為獲得更多金錢收益而犧牲質量的動機,因此,對於重視優質服務和產品質量的企業相當奏效。

內部創業:職業經理人每天辛勤地為公司創造利潤,但由於大部分的財富不屬於自己,很自然便會產生離職創業的慾望,內部創業的激勵方式可以幫助企業留下人才。在企業的支援下,員工承擔一些內部工作專案並與企業共同分享成果,這不僅可以滿足員工的創業慾望,也能提升其經營企業的層次,讓他們把企業變成自己公司一樣去努力拓展。王品集團只用了15年就達到50億新臺幣的營業額,成為臺灣第一大餐飲集團,關鍵在於其從2000年開始啟動了“醒獅團計劃”,鼓勵高層主管內部創業,不僅讓他們在較小的風險下享受到了“當老闆”的成就感和收入,還將其工作能量發揮到最大,有助於公司的擴張策略。

要留意的是,這種激勵方式可能使職業經理人偏離母體企業的理念與目標,原因是他們創業後會有更強的自主意識。此外,如果內部創業的工作專案太多,會增加母體企業領導和控制的難度,折衷的辦法是先將企業的事業與資產分類為核心與非核心事業,核心事業仍由創業者與其家族經營;非核心事業則容許非家族經理人收購大部分股權,家族則退居二線為投資股東。這一做法對即將面臨傳承的家族企業幫助特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