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鎖藥房的經營範圍

  無論從產業發展、產業競爭、還是企業運營來看,我國連鎖藥店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藥店的經營範圍很廣,需要藥監部門批准併發許可證的範圍有中藥飲片、中成藥、抗生素製劑、生化製品、生物製品等,詳情請諮詢藥監部門。

  連鎖藥店的行業情況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連鎖藥店成立於1996年,截至目前,行業主要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從目前產業集中度和競爭格局等諸多因素綜合來看,我國連鎖藥店行業正處於快速增長期向洗牌期過渡的階段,相比成熟市場,我國連鎖藥店行業仍有較大的發展和整合空間。

  無論從產業發展、產業競爭、還是企業運營來看,我國連鎖藥店均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產業發展方面:單體藥店的整合空間巨大,我國目前零售藥店超過40萬家,其中連鎖藥店約佔14萬家,連鎖藥店佔零售藥店總體的35%***美國比例約為60%***,無論是政府還是連鎖藥店企業,都力促這一比例繼續提升。此外,優勢企業的擴張、資本力量的介入、行業的高速增長、顧客消費能力的增強和上游對終端需求的日益強烈,都有助於連鎖藥店的大發展。

  產業競爭方面:我國連鎖藥店不僅集中度偏低,而且發展很不平衡,具體表現為,東部地區的市場比較集中,有的地方甚至過度飽和,西部市場的擁有量明顯不足;省會城市、大中型城市市場相對飽和,二級城市及農村地區零售藥店的數量明顯匱乏。

  企業運營方面:目前我國連鎖藥店總體運營管理水平不高,仍存在著巨大的改進空間。運營成本的降低、藥店盈利能力的增強、服務水平的提高、連鎖優勢的發揮、店面的有效擴張、化妝品等高毛利品種的引進,都將有助於連鎖藥店的發展。

  未來連鎖藥店將堅持內生式發展和外延式擴張並重

  從藥店總體數量來看,我國的藥店總數並不少,但和成熟市場相比,我國藥店結構並不合理。需要優勢連鎖企業通過整合行業資源來優化產業結構,資本和政策等將有力地推動這一程序。為此,連鎖企業除了關注以產品經營為重點的內生式發展外,還應當注重以資本吞吐和配置為重點的外延式擴張,通過投融資、併購重組等方式迅速做大企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

  未來五年,我國將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鼓勵和支援大型藥品流通企業通過收購、兼併、託管、參股、控股和強強聯合等方式,實現規模化、集約化和國際化經營,打造一批年經營過百億元甚至過千億元的藥品流通龍頭企業;支援專業化和有特色的中小藥品流通企業做精做專,佔領特色化細分市場;支援老字號藥店做長做久並創新發展;引導一般中小藥品流通企業加盟或併入大型藥品流通企業,實現規模化經營。 同時,鼓勵藥品零售企業積極探索採取連鎖經營等現代營銷方式,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經過五年努力,我國連鎖藥店比例要達到藥店總數的2/3,並全面配備執業藥師,提高藥品質量管理和藥學服務水平。“目前,我國38萬多家藥店,僅有4萬多執業藥師,遠不能滿足群眾用藥指導、諮詢的需求。”溫再興說。

  此外,行業主管部門和協會,將圍繞行業特點和市場需求,加強基礎建設,為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如抓緊建立行業標準體系,建立能夠全面客觀反映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動態的行業統計制度、開展“誠信經營”示範建立活動等。

  連鎖藥店的制約因素

  由於缺乏全國統一的指導原則和開店政策,導致各地在審批時間、審批數量和准入資格審查等方面標準不一,這並不利於藥品零售市場的自由競爭,容易導致地方保護、暗箱操作等違規現象發生。往外擴張的大型連鎖站住腳後才發現,醫保定點資格是它們無法逾越的障礙。

  大參林連鎖藥店有限公司董事長柯雲峰

  “‘醫保定點’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

  新版GSP將正式實施,業內一致認為,其在全面提高對藥品經營企業的軟硬體標準和要求的同時,也將引發藥品零售行業大洗牌,併購重組將接連出現。

  但,連鎖藥店的擴張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由於缺乏全國統一的指導原則和開店政策,導致各地在審批時間、審批數量和准入資格審查等方面標準不一,這並不利於藥品零售市場的自由競爭,容易導致地方保護、暗箱操作等違規現象發生。往外擴張的大型連鎖站住腳後才發現,醫保定點資格是它們無法逾越的障礙。

  在藥品零售連鎖企業收購單體藥店後,原藥店的醫保定點資格將被登出,收購方需重新申報。政策的不統一,出現了有的地方規定了需重新開業兩年以上才可申請醫保定點藥店;有的地方受醫保定點藥店總數的控制,併購後的連鎖藥店無法繼續獲得醫保定點資格。

  我認為,未來可以對醫保定點藥店醫保支付商品以“醫保專櫃”的形式進行分割槽管理、單獨結算;另外國家可以通過建立醫療保險結算實時監控資訊系統,鎖定違規證據。對違規門店及企業應從嚴處罰,加重違法成本。

  康顧多醫藥連鎖總經理張國芳

  “經營連鎖藥店的成本並不低,而發展跨地區連鎖的成本更是異常之高。”

  與單體店相比,經營連鎖藥店的成本並不低,而發展跨地區連鎖的成本更是異常之高。每到一個新地方必須建立配送中心,相應也得增加一個總部機構。事實上,不僅僅是跨省要建庫,跨市也要建庫。我認為,做藥店最舒服的日子是開個六七家店,還未成為連鎖店的時候,一年賺個三四百萬。

  如果選擇收購,其實並不划算,整合時可能碰到不可逾越的障礙,也會在成本控制、本地化經營、政府關係方面遭遇難題。

  另外,若新版GSP能夠嚴格執行,傳統的開店模式也面臨一大挑戰。本身執業藥師短缺問題嚴重。沒有執業藥師不僅僅意味著不能銷售處方藥,也意味著至少30%的銷售流失,這會讓藥店的生意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