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魚的養殖方法是什麼有什麼忌宜

  地圖魚黑色橢圓形的身體上佈滿了不規則的紅色、橙黃色的斑紋,就像是一幅地圖,那麼你對地圖魚的飼養方法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地圖魚怎麼養最好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地圖魚的飼養方法

  1、放養密度

  地圖魚耗氧量較大,一般在水族箱飼養中,以稀放為宜。在120x50x50cm的水族箱中,地圖魚體長在6cm時,可放養40尾左右,體長在10cm時,可放養20尾左右,體長在18cm時,可放養4—6尾,體長在25cm以上時,可放養2尾。

  2、水溫

  地圖魚生活的適宜水溫為22—28℃,最適合水溫為24—26℃,水溫低於18℃,地圖魚就會死亡,高於30℃,地圖魚也生活不好甚至死亡。

  3、水質

  地圖魚對水質要求雖不十分嚴格,但水質新鮮,可以大大促進魚的生長速度每天晚上,水族箱換水量達1/2—3/4,一個月後,體長2cm的地圖魚可達7cm左右。每次換入新水,都能刺激魚體新陳代謝,增強食慾,所以生長速度加快。一般在飼養過程中,每天換水量達1/2,每週徹底換水一次,換水的同時,把地圖魚浸洗在0.5%的小蘇達水溶液中10分鐘,以促進代謝,增強食慾,加快生長速度。

  4、食物

  地圖魚喜食動物性活餌料,幼魚期一般以蚯蚓、水蚤、孑孓為食;成魚期一般以小魚、小蝦、泥鰍等為食。每天攝食2~3次,每天投食以半小時內吃完為好。

  5、光照

  地圖魚每天都需要接受適當的光照。在一天中,至少要接受2小時的光照,這樣才能保證地圖魚的正常生活,使地圖魚的體色更加豔麗。同時,通過光照,來轉化水質,使飼養水不易敗。

  養地圖魚的忌宜

  1、宜無病先防,忌病後尋藥。

  魚類發病初期症狀不易觀察到,待發現時病魚常已很少攝食或停止攝食,給用藥帶來困難。

  2、宜定期預防,忌人防我防。

  魚類發病都有一定的週期性。如初春、晚秋低水溫期魚類易發水黴病,初夏、中秋易發草魚及青魚的老“三病”,夏季高水溫期則是暴發性魚病的高發季節。根據魚病發生的這種規律性,可以超前預防。

  3、宜綜合預防,忌單一用藥。

  魚類發病是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因而預防魚病必須針對各類致病因子、採取綜合措施,抑制病原體,改善水環境,提高魚體抗病能力。包括徹底清塘、魚種消毒、定期注水和施用生石灰、科學施肥與投餌,定期內服外治等。

  4、宜低溫消毒,忌高溫藥浴。

  藥浴是防治魚病的重要方法,一般都在低溫季節放養魚種時,在木桶或木盆裡進行,夏季採用這種方法,由於水溫高,藥物作用增強,危害性很大。

  5、宜輪換用藥,忌單一用藥。

  水體中如單用一種藥物防病治病,魚類的各種致病菌和寄生蟲會產生抗藥性,降低用藥效果,應積極推廣輪換混合用藥,但酸***物和鹼***物不應混合使用。

  6、宜擇時用藥,忌隨時用藥。

  魚藥的使用效果,尤其是全池潑灑藥物的使用效果與水混、溶氧、光照等有密切的關係,水溫高、溶氧豐富、光照強,可以加快用藥生效速度和提高藥效,減輕用藥副作用。因而防治用藥宜在晴天午後進行。

  7、宜適量用藥,忌亂加藥量。

  各種魚藥用量都是經多次試驗後確定的,可有效地防治魚病,且副作用小。如過量使用,不但加大了成本,而且有可能造成藥害。

  8、宜選用非金屬容器貯溶藥物,忌用金屬容器。

  魚藥大都是化學合成藥物,化學性質不太穩定,易與金屬發生化學反應,成分和性質都發生變化。因此貯存、溶化魚藥應選用陶瓷、木材、塑料等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容器。

  地圖魚的形態特徵

  地圖魚是熱帶魚中體形較大的一種魚,在適宜自然條件下可達30釐米長,現已有幾種不同變種。

  地圖魚體形魁梧,寬厚,魚體呈橢圓形,體高而側扁,尾鰭扇形,口大,基本體色是黑色、黃褐色或青黑色,體側有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和紅色條紋,形似地圖。成熟的魚尾柄部出現紅黃色邊緣的大黑點,狀如眼睛,可作保護色及誘敵色,使其獵物分不清前後而不能逃走。因體色暗黑,又稱黑豬魚;其尾鰭基部還有一中間黑、周圍鑲金黃色邊的圓環,遊動時閃閃發光,因此又叫尾星魚。地圖魚的背鰭很長,自胸鰭對應部位的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前半部鰭條由較短的鋸齒狀鰭棘組成,後半部由較長的鰭條組成;腹鰭長尖形;尾鰭外緣圓弧形。地圖魚色彩雖然單調,其形態卻很別緻,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據介紹,地圖魚經人工飼養後,很有感情,當人們走近水族箱時,它會游過來,表示歡迎。

  飼養地圖魚的注意事項

  水溫:地圖魚飼養並不難,對水溫的要求在22-26℃,需要每天接受適量的光照,大概2-3小時左右,通過光照能使地圖魚體色更加豔麗,同時通過光照可以殺菌,防止魚病及水質腐敗。

  水質:地圖魚怎麼養,水質保持很重要,地圖魚喜歡老水,可以不用經常換水,但水質新鮮,可以大大促進其生長速度。一般有過濾系統情況下,每2-3天換一次水,用吸管吸出箱底積糞、殘餌等汙物和下層水,換水量為1/3-1/2。水族箱底不宜鋪設細砂和植水草,不過可適量放一些鵝卵石,以防止過多的排洩物沉積集聚導致水質惡化。地圖魚耗氧量較大,一般配備一臺具有潛水、噴氧、抽水三合一的潛水泵,最好24小時開機。

  食物:地圖魚是有名的能吃能拉,幼魚期可投喂枝角類浮游動物、水蚯蚓和人工配合飼料***主要成份粗蛋白質含量必須大於38%***。成魚期可投喂小魚蝦等活餌料及冰凍魚蝦碎肉末、人工飼料等。投餌應定時投喂,每天2-3次,人工飼料應在投後10分鐘食完為宜,殘食和浮於水面的糞便應及時用撈網撈出,防止水質汙染並影響觀賞效果。

  疾病:地圖魚對環境適應能力強,很少會生病,必須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平時注意水族箱的清潔和消毒工作。水族箱應配備水溫表,養成隨時觀察水溫的習慣,水溫應控制在20-30℃,此時地圖魚攝餌旺盛,生長迅速。水溫在18℃時攝餌減少,活動力下降,易發疾病,15℃以下活動力極弱,10℃以下會發生死亡,應及時安裝潛水型加熱棒,可採用垂直、水平或45°角方式完全沉入水中。


養地圖魚的忌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