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勵志文章3篇

  殘疾人勵志文章1

  一個人如果下決心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或者下決心要做成什麼樣的事,那麼,意志或者說動機的驅動力會使他心想事成,如願以償。?

  殘疾人也能做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

  羅伯特・巴拉尼1876年出生於奧匈帝國首都維也納,他的父母均是猶太人。他年幼時患了骨結核病,由於家庭經濟不寬裕,此病無法得到根治,使他的膝關節永久性僵硬了。父母為自己的兒子傷心,巴拉尼當然也痛苦至極。但是,懂事的巴拉尼,儘管年紀才七八歲,卻把自己的痛苦隱藏起來,對父母說:“你們不要為我傷心,我完全能做出一個健康人的成就。”父母聽到兒子這番話,悲喜交集,抱著他不知該說些什麼,只是以淚洗面。

  巴拉尼從此狠下決心,埋頭勤讀書。父母交替著每天送接他到學校,一直堅持了十多年,風雨不改。巴拉尼沒有辜負父母的心血,也沒有忘掉自己的誓言,讀小學、中學時,成績一直保持優異,名列同級學生前茅。?

  18歲進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900年,獲得了博士學位。大學畢業後,巴拉尼留在維也納大學耳科診所工作,當一名實習醫生。由於巴拉尼工作很努力,該大學醫院工作的著名醫生亞當・波利茲對他很賞識,對他的工作和研究給予熱情的指導。巴拉尼對眼球震顫現象深入研究和探源,經過3年努力,於1905年5月發表了題為《熱眼球震顫的觀察》的研究論文。這篇論文的發表,引起了醫學界的關注,標誌著耳科“熱檢驗”法的產生。巴拉尼再深入鑽研,通過實驗證明內耳前庭器與小腦有關,從此奠定了耳科生理學的基礎。?

  1909年,著名耳科醫生亞當・波利茲病重,他主持的耳科研究所的事務及在維也納大學擔任耳科醫學教學的任務,全部交給巴拉尼了。繁重的工作擔子壓在巴拉尼肩上,他不畏勞苦,除了出色地完成這些工作外,還繼續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深入研究。1910年至1912年間,他的科研成果累累,先後發表了《半規管的生理學與病理學》和《前庭器的機能試驗》兩本著作。由於他工作和科研有突破性的貢獻,奧地利皇家授予他爵位。1914年,他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金。?

  巴拉尼一生髮表的科研論文184篇,治療好許多耳科絕症。他的成就卓著,當今醫學上探測前庭疾患的試驗和檢查小腦活動及其與平衡障礙有關的試驗,都以他的姓氏命名。

  殘疾人勵志文章2

  我曾看過一部電影,名叫《夢之隊》,是一部大型青少年勵志電影。我很感動。

  故事的主人公韓老師原本是軍區隊一名籃球健將,但在一次激烈的比賽中,他不慎受傷,腳殘疾了,再也不能打籃球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自暴自棄,他來到了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當了一名體育老師。憑著對籃球的熱愛,憑著對這群孩子們的熱愛,他硬是把一群無組織、,無紀律甚至有一些野蠻的孩子們調教成了一個團結互助,而且有實力的籃球隊——夢之隊。在訓練過程中,韓老師也遇到了種種困難,家長們也竭力反對。迫不得已,韓老師只好出去騎車拉客賺錢,補貼給家長們。他還自己掏錢為隊裡買了許多裝置,也包括隊員們的球鞋和隊服。最終,經過他們各自的努力,終於在比賽中取得了勝利,贏得了冠軍。

  夢之隊,這個夢不只是這群孩子的夢,同樣也是韓老師的夢,他把自己對籃球的熱愛寄託在這群孩子們的身上。故事的主人公韓老師雖然身殘但志堅,他與這群孩子們都百折不撓,不畏艱難。再回頭看看我們,一個個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在我們身上,更多的是獨生子女的缺點:怕苦、怕累,遇到困難就退縮。韓老師是一個自強不息,堅持不懈,身殘志不殘的人。面對他,我們真應該感到慚愧。 作文

  故事中的主人公韓老師是好樣的!我們要向他學習,學習他自強不息,堅持不懈的精神。

  殘疾人勵志文章3

  人要有一種偉大的慾望,還要有能夠實現這種慾望的技能和堅忍。

  ——柏拉圖

  橫跨曼哈頓和布魯克林之間河流的布魯克林大橋是個地地道道的機械工程奇蹟。

  1883年,富有創造精神的工程師約翰·羅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著手這座雄偉大橋的設計。然而橋樑專家們卻勸他趁早放棄這個天方夜譚般的計劃。羅布林的兒子,華盛頓·羅布林,一個很有前途的工程師,確信大橋可以建成。

  父子倆構思著建橋的方案,琢磨著如何克服種種困難和障礙。他們設法說服銀行家投資該專案,之後他們懷著無可遏止的激情和無比旺盛的精力,組織工程隊,開始施工建造他們的大橋。

  然而大橋開工僅幾個月,施工現場就發生了災難性的事故。約翰·羅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華盛頓的大腦嚴重受傷,無法講話也不能走路了。誰都以為這項工程會因此而泡湯,因為只有羅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這座大橋建成。

  然而儘管華盛頓·羅布林喪失了活動和說話的能力,他的思維還同以往一樣敏銳。一天他躺在病床上,忽然一閃念想出一種能和別人進行交流的密碼。

  他惟一能動的是一根手指,於是他就用那根手指敲擊他妻子的手臂,通過這種密碼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設計和意圖轉達給仍在建橋的工程師們。

  整整13年,華盛頓就這樣用一根手指發號施令,直到雄偉壯觀的布魯克林大橋最終落成。 

  勝利與失敗這間的差距並不似人們想像的那麼大,僅僅是一念而已。慾望可以將一個人的力量發揮到極至,也可以逼得一個人獻出一切,排除所有障礙,慾望使人全速前進而無後顧之憂。

  凡是能排除所有障礙的人,常常會屢建奇功。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應當充分發揮我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