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勵志文章3篇

  對於那些剛剛步入職場的人而言,他們的前方註定還有千千萬萬的荊棘和阻礙等著他們浴血而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工作的勵志文章:想成為一名CEO,你要做好這三件事

  24歲時,我告訴我老闆某種程度上,也就隨口一說,我想成為一名CEO,他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那還是在1974年,我還是一名在IBM工作的軟體開發人員。那時,卑微的工程師們可別指望能管住成功的銷售人員。

  但是,我的老闆指導我,幫我認真審視了我自己,並幫我制定了成為CEO的切實可行的計劃。30年後,我最終在商業領域實現了我的目標,但是,這也付出了大量細緻的計劃,以及高度的專注和堅定的決心。

  如今,通往CEO之路看起來多種多樣,尤其是在科技和網際網路公司裡。然而,要成為一名高效的領導者,一些必備的技能仍然和以前一樣。這些技能通常需要一輩子的經歷來學習,但也有些捷徑。如果你的人生經歷還不夠長,卻充滿了幹勁和大膽的想法,那麼,要具備成為CEO的資格,你最好做好以下三件事:

  1、建立一個團隊用以補充你自身的不足

  即使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高階主管,也需要一些與自己有所共鳴的人來提供指導,尤其是在那些不是他或她所擅長的領域中。對於年輕的領導者而言,這是用以避免一些嚴重問題的必備元素。經驗缺失會導致一些痛苦的結果:僱錯了人、浪費資金、陷入糟糕的合同糾紛、或是觸犯法律,而這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想想馬克·扎克伯格和謝莉·桑德伯格在Facebook的例子吧:馬克負責產品,謝莉則更多負責業務人員。他們彼此互補各自的技能,併為建立一個成功的企業這一普通的目標而通力合作。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創立公司時,兩人都是25歲引進了更富經驗的埃裡克·施密特,這樣,在他們接手其所擁有的權力之前才可以進行深入的管理。

  在建立以你為主導的團隊時,不要找那些與你自己極度相似的人。要找那些與你互補、並對你有所挑戰促使你成長的人。

  2、運用辯證思維的力量

  如果你在20歲的時候沒有任何負擔地開始創業,你可能會有一些優勢,同時也會有不少缺點。

  最大的缺點是缺乏成就,而這些成就正是一個潛在的投資者用以衡量你獲取成功可能性的依據。這隻能靠你向儘可能多的、會聽取你建議的人推銷你的創意來克服。在風險投資領域,海灣地區的投資者歷來更願對沒有經驗的團隊賭一把。另一個潛在的、有益的策略是,僱傭一個擁有更多經驗的人來募集資金,同時,注意不要在募集過程中失去對業務的掌控。

  與此同時,作為一名年輕的領導者,你可能擁有一項有趣的優勢,那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你會嘗試用各種方式來做事。這可能會導致一個突破,那些更有經驗的人可能會由於過去的負面經歷而錯失機會。這會很棒。但是,真正的突破還是相當罕見的。多數進展都是增量式的,而所獲得的成果也是增量式的成功,因此,利用過往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歷同樣有益。

  3、學會謙恭

  領導者需要坦誠和謙虛,而學會謙恭是比較適當的通常來說確實如此。事實上,對於谷歌來說,智慧的謙恭——能夠退一步,接受他人更好的想法——是更重要的招聘標準,這更勝於學歷的高低。不幸的是,謙恭常常被認為是一種示弱,而實際上,它是一個領導者所能擁有的最大優點之一。

  謙虛的人聽從他人的意見、向他人學習。當有人比自己更有能力時,他們會為了解決問題而讓出位子。他們會給予他人應有的信任。在事情進展順利時,他們也不太容易自大。為了他們不斷質疑自己的看法和動機,以確保自身真正符合所需的經營效果。對於建立一個高效的組織而言,這些價值觀都是至關重要的。當然,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獲得商業上的勝利。

  保持謙虛很好,但是,一個領導者也必須有志獲取成功。

  所以,我的建議是,學會謙恭,同時別忘了獲得成功。

  工作的勵志文章:如果你做的事情毫不費力,那麼就是在浪費時間

  Heidi Roizen女士一度是矽谷人人爭相學習的典範。她曾創辦自己的公司並管理了 14 年之久。後來,她擔任蘋果公司主管開發者關係的高階副總裁,哈佛商學院甚至還有專門關於她的案例。

  以下是 Roizen 提出的八條原則,她正是利用這些原則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建立起廣泛的人際網路並不斷推動創新。這些過來人的經驗對於新入行者彌足珍貴,可以作為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發展重要的領航燈。

  1、如果你做的事情毫不費力,那就是在浪費時間

  梅琳達·蓋茨曾有一次路過小女兒的房間,看著她在嘗試著自己穿鞋,她女兒說:“這很難,但是我喜歡困難的事。”

  我喜歡這種態度。在你經歷過很多困難時期後,你會發現渡過難關是你最美好的經歷。

  成功的創業者追求一種永不止步的狀態。你努力工作,超越能力的極限,不斷地嘗試、失敗、再嘗試;你每天、每週都問自己“我還能做什麼更有難度的事情嗎”,這時你才能理解這種勁頭。

  有趣的是,很多懷有雄心壯志的人卻力求消除工作中的困難。他們想平步青雲,順利到達夢想彼岸,這是不對的。”現實情況是,即使你真的輕鬆成功,你也會感到無聊。所以,找點困難的事情做吧。

  創業的美妙之處正在於其艱難。沒有安全可言,沒有穩定的收入,你必須完全靠自己。

  2、你的品德決定了你生活的基調

  做第一家公司 T/Maker 的 CEO 時,曾有一次防火灑水器故障毀掉了所有庫存商品。幸運的是,大多數產品都不太值錢。更幸運的是從另一個角度說,房東不知道貨品不值錢,願意用保險賠付一切損失。

  當時的條件確實很誘人,我們本可以收到 15萬美元的賠款。但是我們決定說出真相,因為不僅我們知道庫存的價值,我們的員工也知道,如果我們決定作假,那我們怎麼向員工交代。

  你要成為員工的榜樣,清楚自己所做每件事的後果。如果公司領導層決定收了這筆錢,那就等於告訴員工,作假是被允許的,就好像是在說:“虛報費用是沒問題的,如果想要的話把多餘的裝置帶回家也行。”

  這看起來輕而易舉,但是真正做到卻不容易。你可能會想:“我可以怎麼簡單怎麼來,我可以這麼說,我可以對消費者撒謊來達成交易。”

  有時你能逃脫掉,有時卻逃不掉,大多數情況你最終都是逃不掉的。

  3、你的內心比你掌握更多的資訊,你的行為決定了公司的文化基調。

  做有些事是為了晚上能睡個安穩覺,另一些是為了搭建良好的工作關係。當你把標準定得更高時,你會發現更容易把持自己。

  在斯坦福商學院,有一門“商業創新”課程,要求學生進行一週練習:睡前把你明天要做的一個決定寫在紙上,第二天早上起來立即做決定。這個練習的目的是告訴學生直覺是如何做決定的,以及直覺能夠有多麼準確。

  內心的直覺建立在多年的經驗以及對於人類行為持續不斷的觀察上。我在做一些艱難的決定時往往會聽從直覺,尤其是涉及到人的時候——和誰工作,和誰保持聯絡,把誰炒魷魚等。每次資料指示和我想的不一樣時,聽從資料都會讓我後悔不已。

  4、挑選團隊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絕大多數公司的成敗都取決於團隊的質量。

  過去這些年裡,Roizen見過太多年輕的創業者犯同一個錯誤:他們有一個創意,開了一家公司,但是當需要聘用管理人員的時候,他們不想找一個比他們更懂的人來做。他們不想被威脅,所以就找跟他們同齡,和他們懂得一樣多的,找自己信任的熟人。這種做法聽起來不錯,但是同時,創業者因為怕被壓制或大權旁落而錯失了許多專業人才。

  5、如果你希望成為團隊內最聰明的人,那你會建立一支平庸的隊伍

  你真的希望你負責銷售的副總比你還不懂銷售?你想要你的 CFO 不如你懂財務?當然不是。你應該去冒險,找到正確的人,並且信任他們。你的工作是激勵這些人,並確保他們和睦相處。

  我的目標永遠是成為團隊裡最笨的人,我希望我的身邊都是些真正有才華的人。這才是讓人興奮的事情,我們才能完成最艱難的挑戰。

  6、生活真的是反覆無常的

  倒黴事兒會發生在你頭上,你會失敗,失控的事情會發生,你需要接受現實。在這種境遇下,你如何挺過去,堅持到成功呢?一條建議:把事情都想成一團糟。

  快樂的關鍵是降低你的預期。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追求自己的目標,這意味著你應該對前進路上的不完美做好準備。

  Roizen想起她認識的一位總是嚴謹制定計劃的創業者,每一件事都計劃得滴水不漏,但是實際上事情從沒有完全按計劃施行過。

  如果你期待每件事都順利進行,壞事就可能會落到你身上。生活有時候可能很遭,當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時,整頓行裝,繼續前行。如果你跌倒了卻爬不起來,那麼你的餘生也將一事無成。

  Roizen回憶起自己不久前看的一本書,書中說在問到過去5 年發生過的最好和最壞的事情是什麼時,大部人說出的都是同一件事,甚至包括離婚、得癌症或是失業等。

  但當你接著問他什麼是促使生活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事情時,往往就是這些壞事。有時,接受生活的起伏,你會發現一些偽裝起來的好事。

  7、充分利用時間

  你所擁有的最重要的東西就是你的時間,因為你不能創造更多時間。所以,你需要對自己如何利用時間瞭如指掌。

  想想所有需要花時間的事情,開始時對它們一視同仁。你要明白,睡覺是花時間的,閱讀也是花時間的。搞清楚你喜歡做什麼,什麼能夠最大限度的拓展你的能力,然後重新規劃時間,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情上。理想的情況是,你能留出一些時間用來思考和睡覺,但是 Roizen 說有時候也確實很難實現。

  在工作上花更多的時間就意味著陪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少了。人們有一種幻覺認為關係和交流不需要用時間來維繫,但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可能沒法完全平衡你的時間,但是至少試著來。

  如果你不給你自己留時間,那就沒時間做些正確的事,總會有各種突發情況。

  8、20-40-60 法則

  演員 Shirley MacLaine 最早提出了這個法則,主要內容是:20歲時,你總在擔心別人是怎麼看你的;40歲時你覺醒了,我才不管別人是怎麼想的。60歲時你才發現,根本沒人管你。這個法則的核心理念就是:從一開始就沒有人想著你。

  當然,這既是好事兒,也是壞事。壞處在於沒有人在一直關心你好不好,掙多少錢,你對工作和人際關係是否滿意。“你需要為自己著想,如果你在做一件不喜歡的工作,你需要自己做出決定是否換個工作,你不能在辦公室等著別人幫你做決定。

  你的老闆不會想著你,你的同事沒有想著你,你需要替自己著想。

  這聽起來令人難以接受。有些人花很多時間思忖別人是怎麼看待自己的,深受折磨,其實完全沒必要這樣。

  人們總是為一些犯過的小錯誤折磨自己,在會上說錯話,叫錯人名等。你可能浪費幾個星期的時間來懊惱,導致工作效率低下。如果你發現自己是這樣的,那麼請記住:沒有人像你自己一樣關注你。所以就不要擔心太多了。

  工作的勵志文章:成就職業生涯的十個習慣

  對於那些剛剛步入職場的人而言,未來在他們的腦子裡已經延展到了銀河系之外。但是就現實來說,他們的前方註定還有千千萬萬的荊棘和阻礙等著他們浴血而過。事實上,在職場這條平淡無奇卻又波瀾壯闊的平凡之路上,掌握以下十個習慣,等於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1.勤於整理資料

  文件命名至少包含三要素“時間+主題+人名”,最好用雲盤備份。時刻整理辦公桌和電腦桌面,最需要的東西放在最容易拿到的位置。

  2. 做事做到位,反覆確認每一個細節

  給上級或同事發郵件時,提交交付件時再想想,能否做的再完美一些,格式梳理一下,措詞更通順一些,電子郵件寫清楚標題,記得放附件等等。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和不要用錯別字,端正標準的東西才是讓人舒適的。這些小細節都會給個人加分。

  3.及時回覆郵件

  收到的郵件簡訊,24小時內一定要回復,每天下班前,將你的郵件信箱清理完畢。預感重要的郵件當時就標星,方便以後查詢。

  4. 重視面對面溝通

  上級安排任務,在聽取任務時不要忙著默默的點頭答應而忽視了任務存在的細節問題,導致真正著手做才發現問題,又得一遍遍的找領導詢問!所以在領導安排任務時,一邊努力聽清清楚任務的細節,一邊預估一下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並當場與領導討論溝通。

  5.及時反饋

  完成任務時先出最基礎的版本,及時彙報,抓緊修改,提高完成度,及時結題。在執行的任務到了關鍵節點要彙報進度以及遇到的問題,讓上級隨時掌控進展。工作過程中,遇到一些需求不明確的小問題,第一時間進行溝通確認。即使是不可解決的,也必須讓領導第一時間瞭解到。接到一項似乎不合理的工作,不能馬上拒絕或是抱怨。應該從上級的角度去考慮,先做再解釋,並及時的與領導進行溝通和彙報。

  6.輕重緩急的排列

  將每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分四類1、緊急而重要;2、緊急而不重要;3、不緊急而重要;4、不緊急不重要。按照以上的順序每天做好安排表然後照著做就行了。不要為一些瑣碎的小事分心。也不要在自己忙的時候還給別人幫忙一些不重要的事。幹掉拖延症!

  7. 說話挑重點

  開會時不要長篇大論,講話講重點,根據實際情景選擇語速。別人說話認真聽,用腦子對話。不小心打斷了要幫他人回憶,提高溝通效率是非常棒的自我升值。辦公場合講話控制音量,少談大聲談八卦笑話私事。

  8.時刻做筆記

  做好工作任務記錄,工作事情很多,又要的比較急,若不去記錄下來的話,難免會忘記什麼。所以將事情按照時間、地點、事由、人物、過程等詳情記錄下來,不僅幫助自己理清思路,也有助於以後的查閱。最好培養定期總結的習慣。

  9.學習身邊的大牛

  多勾搭人。勾搭行業大牛並跟他交流學習,能省去很多學習時間。

  10.經常記錄和整理自己的目標

  不要偏離已有目標,做一件事情,就明確了目標朝著目標努力,不要把精力花在不相干的雕飾上。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