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珍惜工作的勵志文章

  即便是為了生存,我們也應該珍惜現在的工作,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篇1:珍惜眼前的工作崗位

  工作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進取的支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本舞臺。珍惜崗位就是珍惜生命,進而提高自己的人生價值。

  然而,很多人在工作中卻不珍惜崗位,總是心浮氣躁,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沒有立足本職埋頭苦幹,當然他們也不會有建功立業的成就感。這種人一見到別人做出了成績,就會因羨慕而嫉妒,進而大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牢騷,似乎自己沒有成就,不是因為工作不努力,而是崗位不合適。但是,一旦領導將他們放到某個重要崗位上,他們又會因沾沾自喜而樂以忘憂,以致成天在“一杯茶水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中消磨時光。至於人生的理想、奮鬥的激情、進取的潛能、創造的才智,統統都在這種舒適安逸中慢慢泯滅殆盡,到頭來,難免平平庸庸、無所作為。可見,不珍惜崗位,實際上就是苟且偷安,敷衍人生,最終是對自己生命的浪費。

  有人或許會說:重要的崗位容易調動人的積極性,而平凡的崗位很難讓人產生敬業之情,不值得珍惜。但道理並非如此。就一個城市而言,沒有人當市長是不行的;同樣,沒有人做清潔工也是不行的。想當市長的人很多,想當清潔工的人肯定不多。可是,市長只需要一個,清潔工卻需要幾千人,甚至幾萬人。即使這樣,如果清潔工不認真工作王傑是一家汽車修理廠的修理工,從進廠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喋喋不休地抱怨,什麼“修理這活太髒了,瞧瞧我身上弄的”,什麼“真累呀,我簡直討厭死這份工作了”……每天,王傑都是在抱怨和不滿的情緒中度過。他認為自己在受煎熬,在像奴隸一樣賣苦力。因此,王傑每時每刻都竊視著師傅的眼神與行動,稍有空隙,他便偷懶耍滑,應付手中的工作。

  轉眼幾年過去了,當時與王傑一同進廠的3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另謀高就,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獨有王傑,仍舊在抱怨聲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

  珍惜崗位,實際上表現的是一種敬業精神。當前,我們很多人在學習西方企業的精神和教義,其實我們更應該學習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千多年前的諸葛亮就曾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名垂千古。

  珍惜自己的工作是一條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經之路。只有踏踏實實,充分用好自己在崗位上的每一天,刻苦鑽研,奮發圖強,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

  當年,年輕的帕瓦羅蒂從師範學院畢業後,問他父親:“我是選擇當歌唱家呢,還是當老師?”父親回答他說:“你如果想同時坐在兩把椅子上,只會從椅子中間掉下去。生活要求我們只能選擇一把椅子坐。”

  同樣,如果你不珍惜自己的崗位,好高騖遠,這山望著那山高,到頭來只會一事無成。也許你覺得自己的崗位很平凡,那麼請你回頭看看石油工人王進喜、公交車售票員李素麗……他們中的哪一個不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辛勤的耕耘,又哪來豐收的喜悅?

  珍惜崗位就是珍惜自己的就業機會,拓展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如果你對工作總是漫不經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珍惜自己的崗位,到頭來損害的不光是企業的利益,自己也會因此而丟掉手中的飯碗!

  更大的成功和更高的薪水需要我們從珍惜自己的崗位做起,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我們從珍惜個人的崗位做起。

  篇2:不珍惜工作就會失去工作

  競爭總是伴隨著危機,在如今這樣一個殘酷競爭的時代,無論是企業還是企業員工都處在危機之中。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競爭更是日益激烈。職場和商場中的競爭已經成為一場不進則退、永無止境的競賽。

  人們在總結職場失敗者以及衰敗企業的原因後,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失敗並非突然而至。事實是,在這些人和企業表面上春風得意的時候,危機就已經潛藏其中了。

  美國康奈爾大學曾經做過一個有名的“青蛙試驗”。試驗人員把一隻健壯的青蛙投入熱水鍋中,青蛙馬上就感到了危險,拼命一縱便跳出了鍋。接著,試驗人員又把該青蛙投入冷水鍋中,然後開始慢慢加熱。開始時,青蛙怡然自得,毫無戒備。一段時間以後,鍋裡水的溫度逐漸升高,而青蛙在緩慢的變化中卻沒有感受到危險,最後,一隻活蹦“蛙未死於沸水而滅頂於溫水”的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動物界,類似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在我們人類身上。

  作為員工,我們更要有危機感。這種危機感的體現就在於對工作的珍惜程度,危機感強的員工,總會對工作倍加珍惜,因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珍惜工作,不時刻保持危機感,自己的位置就有可能被別人替代,自己不珍惜工作,就會如同溫水中的青蛙,面臨被企業淘汰的命運。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句話多年前很多深圳的朋友都在人才市場看到過,這反映了多年前深圳人對工作的危機感。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佔有市場領地的競爭日趨激烈,高學歷、高能力的人才大批湧入社會,“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理念,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與此同時,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各行各業的在職人員倘若不稱職,隨時就會有失業的可能。

  對於員工來說,心中常有危機感對你將是件利大於弊的事情。從表面上看,人們努力工作是被環境及生活所迫,但真正的動機卻是發自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心中危機感的驅使,努力工作並不是別人勉強你去拼搏,而是你自己內心裡有一股潛在的向上的力量,希望自己活得成功而快樂。

  一名三十多歲的普通女職員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感有著更深的理解:

  她認為,要想不失業,唯一的辦法就是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不斷地努力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以後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事業。“今天我努力工作”,這不僅是一名員工對待工作的態度,更是減少後顧之憂,拓寬未來之路的最佳手段。

  試想我們不去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下崗甚至失業後的情況,那時我們不再有年齡的優勢,不再有蓬勃的朝氣,更不具備高學歷、高能力,我們如何就業、如何生存呢!到那時我們面臨的將不再是單純的努力找工作的問題,我們還將面臨努力適應新的行業,努力面對一系列的社會難題。

  現在,很多企業,甚至有些地方的行政機關都在單位的牆壁上貼著“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標語,但是,很多職員卻對單位的做法明顯地持有抱怨的態度,他們沒有一點危機感,而且很多員工的工作效率是非常低下的。

  現代社會是一個追求效率的社會,沒有一個單位能夠在效率低下的狀況下得到發展。所以,這些單位必然會讓那些工作不努力、不珍惜自己工作的人下崗。無論你在什麼性質的單位工作,你都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認為大家都是這樣,能混一天算一天。否則,最後你將難以逃脫被裁員的命運。

  工作要有責任感、使命感,更要有危機感、壓力感。而努力工作的關鍵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崗位,力爭把自己鍛鍊成崗位能手。

  非常遺憾的是,很多人工作時候不努力,總是在失業之後才恍然大悟,在找工作的艱難中才想到自己以前應該好好工作,但是,為時已晚。更可悲的是,很多人就這樣“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地重複著,他們很少認為是自己錯了,更多地是去責怪公司和領導。

  今天,年輕人更要有這種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好好珍惜自己現在擁有的工作,在工作崗位上精心謀事、潛心幹事、專心做事,把心思集中在想幹事上,把本領用在本職工作上。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必定要去努力找工作。珍惜你現在的工作吧,即便是為了生存。

  篇3:責任是立身之本

  馬雲說:“一種信仰決定一種生活,一種使命承擔一份責任。”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現實世界裡,沒有不需要承擔責任的工作。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是生命價值的體現。奮鬥在特定的工作崗位上,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你肩負的責任就越重。現實中的每個人都在不同的工作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每一個人都有“‘規定”、有“任務”、有“使命”,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並承擔自己的責任。優秀,是每個人心中的夢想,但世上真正優秀的人畢竟是少數,平凡的人卻隨處可見。也許我們只能做一個有責任心的普通人,但在工作中堅守自己平凡的崗位,構建一個責任社會,則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最重要的使命。

  有的人工作、做事情常常抱著敷衍塞責、應付了事、得過且過的態度,只求過得去,甚至丟三落四、漏洞百出。待追根溯源、欲究其責時,總是輕描淡寫、漫不經心地歸罪於“粗心”。殊不知,心之粗細來自責任心的有無。其實,責任心是種平常心,也是最好的“心”。

  彼特在畢業前到一家化工公司實習,工作還不到一個月,就發現很多附屬的廢料產品並沒有得到充分地提取,一些廢料中還殘留沒有被提取的原料。他想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的話,公司豈不是白白流失很多利潤?於是,他找到了負責這項工作的工人,跟他說了這個問題,這位工人的回答是:“如果技術上有問題,工程師一定會跟我說,現在還沒有嘟一位工程師向我說明這個問題,這說明現在沒有問題。”彼特是一個責任心很高的人,於是,彼特又找到了負責這項技術的工程師,對工程師說了他發現的問題,但工程師很自信地說:“我們-的技術是目前世界上一流的,怎麼可能會有你說的這種問題呢?即使有問題,現在也解決不了,等以後有更先進的機器和技術再說吧”工程師並沒有把彼特說的看成是大問題,還暗自認為,一個剛開始實習的大學生,能明白多少,不過是因為想博得別人的好感表現自己罷了。

  但是彼特認為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於是他拿著沒有提取充分的材料找到了公司負責技術的總工程師。他說:“先生,我認為這是一塊沒有提取充分的礦石,您認為呢?”總工程師一眼,說:“沒錯,年輕人你說得對。哪裡來的礦石?”彼特說:“是我們公司的。”總工程師很詫異地說:“怎麼可能,我們公司的技術是一流的,怎麼可能會有這樣的問題?”“工程師也這麼說,但事實確實如此。”彼特始終堅持自己的看法。“看來確實是出問題了,但是怎麼沒有人向我反映這個問題?”總工程師有些發火。

  總工程師召集負責技術的工程師來到車間,果然發現了一些提取並不充分的原材料。經過檢查發現,原來是監測機器的某個零件出現了問題,才導致了原料提取不亢分。公司的總經理知道了這件事之後,不但獎勵了彼特,而且還晉升彼特為負責技術監督的工程師。總經理不無感慨地說:“我們公司並不缺少工程師;但缺少的是負責任的工程師。”

  那麼多工程師就沒有一個人發現存在的問題?且在彼特提出問題後,他們還不以為然,這就是缺乏責任心的一種表現。對於一個企業來講,人才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才。

  在企業需要你承擔重大責任的時候馬上去承擔,這就是最好的工作態度。如果你認為等一切準備好了、時機成熟了再去承擔可能會更好,或許到那時你已經不可能再承擔起任何重大的責任,不可能做好任何重要的事情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做就做像彼特這樣的員工,這樣的員工在任何一個企業都同樣適用。

  南丁格爾是一名普通的護理工。後來,她被人們譽為“護理學之母”,創立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護理學,使護理工作成為一種受尊敬的社會職業。

  在一場戰爭中共約有50萬人死亡,英軍的損失最高。大多數士兵不是陣亡,而是因飢餓、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和野戰醫院的條件差而死於其戰傷。此時南丁格爾率領38名護士奔赴前線開始了護理工作。在幾個小時內,成百上千的傷員從巴拉克戰役上被運了回來,而南丁格爾的任務就是要在這個痛苦嘈雜的環境中,把事情弄得井井有條。她們都有條不紊地處理著,假如什麼事情也沒有準備好,那麼一切都需要從頭安排。而當各種事務都在有序地進行著時,她自己就會去處理其他更危險、更嚴重的事情。在她負責的第一個星期裡,有時她要連續站立20多個小時來分派任務。一位和她一起工作過的外科醫生說:“南丁格爾是一個責任感很強的人,我曾經和她一起做過很多非常重大的手術,她可以在做事的過程中,把事情做到非常精準的程度……特別是在救護垂死的重傷員時,常可以看見她穿著制服出現在那個傷員面前,俯下身子凝視著他,用盡她全部的力量,使用各種方法來減輕他的疼痛。”,一個士兵也說:“在她到來之前,我們那裡總是亂糟糟的,但在她來過之後,那兒聖潔得如同一座教堂一般。”另一位士兵回憶道:“她和一個又一個的傷員說話,向更多的傷員點頭微笑,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她那親切的身影,最後滿意地將自己的腦袋放回到枕頭上安睡。”

  南丁格爾正是在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驅使下,才在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就使傷員的死亡率從50%迅速下降到了3%,創造了當時戰場上的奇蹟。

  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將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對任何人而言,要想擁有美好的生活就必須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這種責任感是對職業的忠誠度和對崗位的敬業精神。高度的責任感將會激勵著我們即使面對逆境,也會鼓足勇氣;即使面對誘惑,也會不為所動。今後的道路,要將責任根植於內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直面責任,讓我們充分調動潛能,發展能力。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我們也會因此而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