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之勵志文章3篇

  陳安之勵志文章 如何永遠成功

  1、20/80定律

  我想每一個人都聽過20/80定律,也就是說百分之八十的結果是由百分之二十的事情所創造出來的,在成功的路途中,你必須先花百分之八十的時間來創造出百分之二十的結果,最後你所花的百分之二十的時間,它會幫你創造出百分之八十的結果。

  記住,成功是需要時間的,也許你現在覺得你自己已經很努力,但為何收穫還是不夠?這時你就要記住我這裡所提到的觀念了,這個20/80的觀念會幫助你渡過難關,堅持到底。

  我記得我從16、17歲開始打工賺錢,但到了25歲,也就是經過了八、九年非常努力工作的時間,我的月收入竟然是一萬元新臺幣,我那時真的好著急,我心想 努力了那麼久,怎麼結果才如此呢?但那時我回想到了這個20/80的觀念,所以我繼續堅持下去,我竟然在28歲前成為億萬富翁。

  我不曉得你當前的生活如何,但如果你還未得到你所想要的,請你再繼續堅持一下,你要的結果也許馬上就要出現了,所以無論如何對自己一定要保持信心,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2、成功者花時間自我反省

  我從17歲到21歲,每年設定10個目標,總共設定了40個目標,竟然沒有一個是實現的,我嚇了一跳,決定徹底研究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在21歲時,上了我老師安東尼·羅賓Tony Robbins的課程,才體會到我的錯誤在哪裡。

  安東尼·羅賓說:當我們明確了我們的目標之後,我們就必要採取行動,然而我們的行動一定會有所偏差,所以我發現自己的目標通通沒有實現。

  安東尼·羅賓又說:假如你每星期檢討一次,那你就會有52次改錯的機會;假如你每天檢討一次,你就有365次修正的機會;假如你每天上、下午各檢討一下,你就有700多次改正的機會,你的成功機率就大幅度的提升了。

  我那時聽了真的是恍然大悟,因為我終於知道我錯在哪裡,你是否也曾犯過同樣的錯呢?

  記住,失敗絕對不是成功之母,檢討才是成功之母,因為失敗了,不檢討會繼續失敗,假如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更高的成就,那我們就必須要每日好好的檢討我們每天採取的行動所帶給我們的結果。

  3、學習任何事情都需要找一個好的老師或教練

  假如你今天要學打網球,你會不會自己翻一翻書就認為你可以把網球學好?我想大概不會吧。如果你想要把鋼琴學好,你會不會自己隨便翻琴譜就開始彈?應該也不會吧,因為你知道那樣的學習效果不好。

  如果你要把任何事情學的很好,你是否都應該找個好老師來教你呢?網球如此、鋼琴如此、高爾夫球如此,當然成功也是如此。

  老虎·伍茲Tiger Woods,世界第一名高爾夫球選手,最近剛剛又拿了三次大滿貫公開賽的冠軍,並且連續三次創大滿貫公開賽最低杆紀錄,你覺得老虎·伍茲Tiger Woods有教練嗎?廢話,他當然有,而且他的教練是最好的,同時也是最貴的一位。

  老虎·伍茲付他的教練100萬美金一年來看他揮杆,在最近的一次PGA大滿貫公開賽,老虎·伍茲在第三天的比賽之後,覺得自己的揮杆有點走樣,要求他的教練當天晚上改正他的錯誤,並且練習到晚上九點再回去休息。

  老虎·伍茲果然是成功學的實踐者,他不但找最好的教練來指導他,同時也的確每日檢討錯誤,想想看連世界第一名的選手揮杆也會走樣,那我們平日所採取的行動,也可能會走偏,但重點是你必須要有好的教練來指導你的錯誤,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4、努力≠費力

  要成功,努力是必要的,但努力絕非費力,做事情要達到結果,事實上方法總有很多種,你永遠必須去找出最省力的方法才行。

  舉例:有些業務員每天很努力的去拜訪很多新顧客,甚至做很多陌生拜訪,看起來他們很努力,但這樣效果也未必會很好,不如去找兩個他們認識而且是最有可能的購買者去推銷,成交之後再要求這兩位顧客介紹另外兩位最有可能購買的顧客,這樣複製下去,不是省力多了?

  我想效果也會好很多,或是每天拜訪好幾個顧客不如把他們聚在一起然後一次解說,這樣也許會更省時,或是根本不推銷,跟潛在顧客出去玩,先建立良好的友誼,搞不好潛在顧客因為覺得跟你在一起很快樂,之後決定跟你購買,這也絕非不可能。

  或是把你的產品介紹寫出來,因此增加了成交的機率,或許你可以把你的資訊放在網路上,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看你的資訊,也許你可以研究別人的產品介紹或簡介,從中學習新的推銷方法,無論如何,努力絕不是費力。

  5、大部份的消費者買品牌而不是買產品

  看一個人從外表看起,看雜誌從封面看起,看報紙從標題看起,買書從書名看起,買產品先從品牌看起,我現在所講的並非絕對,然而大部份的人卻都是這樣做的。

  有時產品的品牌和知名度比產品的本身還重要,我這樣說不是說產品的質量不重要,而我是想表達花時間來把自己產品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強一下,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中國人常講名利雙收,到底是名比較重要還是利比較重要?我認為當然名比較重要,因為名排在利的前面,當然不只如此,我認為只要名氣一響,生意就會跟著來, 所以求利之前要先求名,賣產品之前要先把品牌的形象塑造好,把產品的知名度打好,這樣一來,獲利就容易多了,你說是不是呢?

  6、做事情要跟別人不一樣,一定要與眾不同

  從個人形象、產品包裝、思考模式通通要跟別人不一樣,大部份的人一想到成功就想到模仿,當然模仿是學習的開始,但你要記住,你不可能靠模仿而超越別人的, 你看Michael Jackson一站出來,看起來就是不一樣,假如你企圖模仿Michael Jackson的穿著一定會被別人笑死的。

  勞力士Rolex,賓士Benz,香奈兒Chanel,就是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要透過Copy他們而成功,實在是太困難了,不如自己去想一些不同的點子來創新,這樣成功的速度,可能就會快些,記住,與眾不同就是你個人成功的開始。

  陳安之勵志文章 無論何人,誠勤二字不能忘

  上世紀40年代初,一位貧困的廣東小夥子來到澳門一家金鋪裡當學徒,他和其他幾位學徒一樣,負責一些掃地、倒痰盂等雜活,根本接觸不到手藝和生意。

  另外那幾位學徒非常失望,幹活也一點不積極,只有這位小夥子努力地幹著這一切,不僅如此,每次幹完後就去問老闆有沒有別的忙可以幫,但每次都失望而回。儘管如此,他還是在老闆心目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有一天,店面裡生意非常忙,老闆就很自然地想起了他,於是讓他來到店面裡幫忙,接待一些小生意。

  小夥子成了真正的學徒,而那幾位師兄弟卻依舊在原來的崗位上唉聲嘆氣。在店面裡,小夥子非常好學,把每件事都做得妥妥當當。每天都是最早一個來到店裡,最晚一個離開,甚至連吃飯的時候也是站在後門口往店面裡看,他覺得只有這樣才可以學到更多的東西。他這個人愛動腦筋,不僅觀察自己店的人,是怎麼樣做生意的,而且還經常假扮顧客,觀察別的珠寶行,吸取別人的長處,改進自己的短處。

  就這樣三年過去了,勤懇的小夥子生意能力,已經超過了所有的老員工。老闆看他能幹,為人又忠厚老實,不僅把他升為主管,甚至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那幾年,正是澳門經濟大發展時期,金鋪一下子增加了好幾家,那些競爭對手使盡各種不良手段,一時間把這家金鋪的老闆搞得手足無措,經過商議後老闆決定也隨波逐流,出錢買關係找“保護傘”賺黑心錢。小夥子不假思索地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商人也是,只有這樣才能贏得顧客的信賴,顧客的信賴就是最好的競爭優勢!

  小夥子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所有的人,他們決定就按小夥子說的辦。沒多久,顧客們就看穿了那些不良金商們的“真面目”,紛紛回到了他們的金店。這讓那些不良金商非常不舒服,有一家金鋪甚至還製造了一些假金器投向市場,冒充是他們生產的。小夥子報警後,警察很快抓到了那位不良金商,而且要把他關進監獄,但小夥子卻上門求情,說人家肯定也是一時糊塗,給他一個機會,就這樣,那位商人又出來了。

  沒有一個人理解小夥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可小夥子卻說:一個商人最好永遠不要有敵人,做生意要胸襟廣闊,大事過得去,小事不計較!

  果然,沒幾天後那位商人竟然上門來負荊請罪,而且還成了小夥子的朋友。他有做不完的生意時,甚至還會介紹到小夥子的金店裡去。

  《傳遞夢想,傳遞愛!》歡迎您加 為堅持夢想的人服務,持續進步,永不放棄!

  報名陳安之課程,訂購教材,熱線:133 8851 9569 ,陳勤益老師QQ:515101856,陳勤益,陳安之老師親自頒發冠軍獎盃講師,名師推薦

  就在這種經營中,小夥子的店發展很快。1946年,他來到香港經營起了一家完全屬於自己的金店,當時香港的金飾業競爭十分激烈,市場上的一般金器成色都是百分之九十九,小夥子決定,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首創推出含金量99.99%的足金,然而這卻意味著每賣出一兩金就都要虧幾十塊。

  這種做法就連他的員工都說簡直是犯傻,小夥子卻說:拿出最大的誠意對待顧客,顧客也一定會用最大的誠信對待我們的!

  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這種虧本成了一種免費的廣告,顧客紛紛來這裡購買黃金珠寶,經銷商們也爭相來這裡取貨,小夥子在這時進行了適當提價,果然,沒有任何人提出抗議!

  就在這種“勤於做事,誠以待人”的經營中,小夥子的金鋪也最終發展成了現在的“周大福珠寶”,這位小夥子,就是如今個人資產排名全球富豪第132位的周大福創始人:鄭裕彤!

  經營珠寶業的成功,使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鄭裕彤成為香港實業界的知名人物。然而,當人們還在把他看作一個珠寶商的時候,鄭裕彤已經不動聲色地殺進了房地產業。

  鄭裕彤第一次投資房地產,是1952年在跑馬場建造藍擴別墅;此後又在香港鬧市區的銅鑼灣建造了香港大廈。六十年代中期,香港受“”影響發生,許多富人都將土地、房產低價拋售,而當時具有眼光和魄力乘機收購的人,後來都成了超級富豪。1968年,鄭裕彤購置的地產最多。他說,他對香港的前景充滿信心,他相信所有行業的興衰都是有周期性的,在低潮時購進,總不會錯到哪裡去。事實證明他果然沒有做錯。

  進入七十年代,隨著金飾生意的興隆,鄭裕彤已經不滿足在地產業上小打小鬧,而是要大幹一場。

  1970年,鄭裕彤與何善衡、郭得勝等人組成“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他佔百分之五十七做大股東,全面向地產進軍。不久,新世界斥資一億三千萬,向太古集團買入尖沙咀海傍藍煙囪地皮,1982年,全世界超一流的豪華建築新世界中心竣工了。這個被稱為“城中之城”的巨集偉建築,包括新世界酒店和麗晶酒店,幾萬平方米的購物中心,數千個商業單位、辦公樓和豪華住宅。當年鄭裕彤購下這塊地皮時,付出的是香港最高的地價,而今隨著房地產價格的飛漲,僅這塊地就已值十億港元!而新世界酒店和麗晶酒店都進入了世界十大酒店的行列,每年都要為他賺數億港元!

  鄭裕彤很為自己的這一傑作得意,他常常獨自在這裡徘徊,流連忘返。他說:當時我想,這個地方代表香港,船一到維多利亞港就看到,怎麼都要把它搞漂亮。

  這幢美奐美輪的歐式建築,現已成為新世界集團的標誌。

  如何用小資金控制大資產,公司上市無疑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1972年,香港正逢開埠以來的最大牛市,新世界趁機上市,贏利可觀。同年11月,新世界瞅準機會,以每股面值一元、認購價兩元,集資一億六千萬港元,幸運地避過1973年股災危機。

  但是鄭裕彤是不會輕易滿足的,繼建成新世界中心之後,他又親自策劃、完成了“碧瑤灣”高階住宅區的力作。這一規模的住宅工程佔地八十萬平方英尺,興建大小樓宇五十幢,而且配套設施齊全,有兒童遊樂場、游泳池、網球場等,依山傍海,成為香港有名的高階住宅區。

  如果說新世界、碧瑤灣還不令人驚奇的話,那麼香港會展中心則徹底地讓人們對鄭裕彤刮目相看。

  1984年,鄭裕彤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達成協議,投資十八億港元,在港島灣仔興建“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這個中心將是亞洲同類設施中規模最大、裝置最完全、現代化水平最高的會議展覽場所,總面積約四十一萬平方米,包括一座五十五米高的會議展覽中心、一幢豪華住宅大樓、兩幢酒店。它將是八十年代香港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建築之一!

  然而幾年時間過去了,圖紙卻沒有變成現實,鄭裕彤遲遲沒有動工,周圍的人都為之迷惑不解,但鄭裕彤卻自有打算。1986年10月,一條重大新聞傳遍了世界各地:英國女王將出訪香港,就在人們想著這會對中英關係產生什麼影響的時候,鄭裕彤出人意料地宣佈,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將在英國女王抵達香港的那一天,破土動工!而就在動工儀式上,英女王出現了,將鄭裕彤和他的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推到了全世界的面前!

  鄭裕彤成為大贏家,由於他每每大膽投資,從此外界冠以“鯊膽彤”大膽稱號。

  ,鄭裕彤與林百欣合作,購入亞洲電視大部分股權,使得新世界集團成為亞視兩個股東之一。此後,又斥資二十七億港元收購轄有八百二十五家酒店的美國華美達酒店管理集團。1993年5月,還收購了瑞士一家擁有四十間酒店的集團,使新世界集團成為全球最大的酒店管理集團之一。

  可以說,鄭裕彤達到了自己人生的巔峰,成為港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超級富豪。

  成為億萬富豪的鄭裕彤,在別人問起他的致富之道時,鄭裕彤說:我認為,“幸運”可能光臨你一兩次,但她不可能終生都陪伴你。其實,人的一生,“勤”字才是最重要的,然後是“誠”字,只要有了這兩點,你的事業就基本上奠定了。

  縱觀鄭裕彤的發跡史,沒有一個時期、沒有一項業務不是靠“勤”和“誠”發展起來的。他總結自己在生意上和生活上的“二十三字處世箴言”是:守信用、重諾言、做事勤奮,處世謹慎,飲水思源,不見利忘義。“勤”是鄭裕彤最核心的。在他一生中,差不多每天工作都在十二小時以上。其餘“守信用、重諾言”,“處世謹慎、飲水思源、不見利忘義”,其實都是講的“誠”字。鄭裕彤認為,摒棄投機手段,掌握有利時機,腳踏實地地做買賣,才是發家致富的根本。

  因此,鄭裕彤做生意賺錢,摒棄各樣投機手段,研究供求關係,以創新為特色,他常常教育下屬職工:做生意要有一定的利潤,但不能只顧追求利潤,降低質量,欺騙顧客,欺騙得來的利潤,不叫利潤,是“斷腸痧”;腳踏實地做買賣才是致富的根本。

  他不允許僱員投機,一經發現,立刻解僱。

  當別人說他是“鯊膽彤”,是靠投機才做成大事的,他卻說:投資與投機是有本質區別的,只有買空賣空才完全屬於投機的做法。所以說,凡事不要過頭,不要博盡。一個商人最好永遠不要有敵人,不用視對手為敵人,做生意要胸襟廣闊,不夠闊做不了大事,當然,這個未必每個人都做得到。我的原則是:大事過得去,小事決不斤斤計較,所以我的長期合作的夥伴很多。

  他還把中國人特有的人情帶進了公司。在周大福打工20多年的中國業務經理羅國興說:公司從來都不炒人,彤哥好有人情味。

  服務周大福滿十年就可獲得“老人牌”。周大福當中有五十人,已拿到服務四十年的服務獎牌。鄭裕彤特別會帶挈鄉里,除了在順德設廠鑄造金飾外,亦安排不少順德同鄉,到香港周大福打工。

  改革開放之後,鄭裕彤不忘故土,加大了對內地的支援和投資。1977年,他和香港證券巨頭馮景禧兩個人把二百五十萬港元捐獻給中山大學;他和胡應湘在廣州投資建設了豪華的中國大酒店;他的酒店業務陸續擴充套件到北京、上海、西安、杭州等地;他在廣州投資數十億港元興建發電廠和高速公路。在故鄉順德,鄭裕彤更是多次捐款,建造醫院,擴建中學……據統計,他在大陸的總投資已超過八十億港元,佔他的新世界集團總資產的百分之二十左右。但他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計劃近幾年要陸續投資四十個億!

  儘管他擁有鉅額財富,卻不奢華,也不自誇。很長一段時間,港人包括傳媒為鄭裕彤在香港富豪榜上的確切位置頗費了些口舌,他本人不以為然,卻說:大哥三怎麼樣,大哥四又如何?財富多了這麼過,少也這麼過。只要是夠子女讀書,夠家中大小兩餐,足矣。就算是你今天許諾將把個匯豐銀行給我,又有什麼用呢?得個‘看’罷了。

  這就是鄭裕彤,常常在公司吃家常菜做午飯,不喜歡穿名牌,有自己的小車,卻偏好一個人踱出來,時不時去過過“地鐵癮”。有人說,他是不折不扣的順德人,相識滿天下,人緣最佳。

  我覺得這位鄭裕彤,應該是屬於大鱷類人物,但是他一不自誇,二不自滿,更不自傲。單憑這點就可以做我們大家的榜樣。當然現實情況是,我們不可能人人成為大富豪,每一個人都有你自己的夢想,緊緊抓住這兩點,成功一樣會在前面向我們招手。你信不信?

  陳安之勵志文章 人生有空多讀書

  人生與追求因讀書而有根據,一旦找到此類書籍就應讀熟,作為行為根據,作為一名學生一定要有專業的素養,專業知識、專業概念、專業歷史都非常重要。關注相鄰學科知識,專業面要廣,要明確往往有時候不可能學什麼就做什麼,

  任何一個人,不論是官是民、是忙是閒,或多或少都有點業餘時間。倘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以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方式支配業餘時間,其結局或收穫也大不相同。魯迅先生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來寫作,最終成為偉大的文學家。相反,有的人雖然頗有才氣,但因不懂得珍惜業餘時間,終其一生,得過且過,別無建樹。

  不過,依我看,人生的根本在於讀書。因為讀書至少有三大“好處”。

  讀書可以“明目”。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一個人熱愛讀書、堅持讀書,就能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就會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

  讀書可以“清心”。當今社會,市場經濟大潮澎湃,街頭巷尾燈紅酒綠。堪稱誘惑多多、考驗多多。唯有能夠靜下心來堅持讀書學習的人,才能做到清心靜氣、淡泊名利,不為名所累,不被利所誘。

  讀書可以“強體”。21世紀是競爭的世紀。不僅國與國之間充滿競爭,人與人之間也充滿了競爭。因而,大凡常人都希望自己素質強一些、形象好一點,以適應競爭、贏得競爭。而一個人外塑形象也好,內強素質也罷,沒有捷徑可走,唯有老老實實讀書,才能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才能豐富知識、增加營養,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讀書的“好處”還有很多,相信每一個熱愛讀書的人都有切身感受。

  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學習知識總是沒有錯“讀書不在五更,功只怕一曝十寒”。

  話說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首先,要樂於讀書。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很多。然而,儘管如此,也要養成勤於讀書、樂於讀書的良好習慣。

  其次,要善於讀書。古人云:開卷有益。然而,今天看來不盡然。因此,要善於擇書而購、擇書而讀。這樣才不至於讀了壞書、中了邪氣。

  再次,要巧於讀書。要通過消化吸收、去粗存精,把前人、他人的知識內化成自己的智慧,並用以指導實踐、推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