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回購案例分析
融資方,即對於國債持有者而言,面臨一段特定時間內臨時性的資金需求,又不願將所持國債的所有權作永久性轉移。這時,其可視資金需求時間長短而進行相應期限的賣出國債的回購交易。下面是小編帶給大家的。
融資回購是變相的“苦肉計”
在資本市場,本屬中性的融資一詞多少帶有點貶義色彩,因為從本質上講,融資流向幾乎是清一色地從投資者腰包流入上市公司口袋。只要這一本質沒有改變,參與融資的上市公司無論進行怎樣的宣傳和包裝,都難以擺脫圈錢干係。
那麼,有沒有兩全其美之策,使得參與融資的上市公司既能達到融資目的,又能換來融資物件好感?還真有!中國神華日前就開了個這樣的先例:在鉅額融資的同時回購股份,在回購股份的基礎上進行融資。4月11日,中國神華髮布公告稱:董事會向股東大會提請不超過總股本20%的再融資議案,以及不超過10%的股票回購議案。若以15日中國神華總股本及二級市場當日收盤價計,一旦議案獲得通過,條件得到滿足,中國神華再融資總額最高將接近1200億元,回購總額最高可達600億元,二者相抵淨融資600億元。
左手融資右手回購,既向市場要錢又掏腰包回購,究竟是“太缺錢”還是“不差錢”?著實讓不少市場人士感到疑惑甚至犯暈。既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從市場融資600億元,何不直截了當、一步到位?為何偏要費盡周折、不惜採取迂迴戰術,一邊融資1200億元、一邊回購600億元?實際上,筆者倒覺得,這一點正是中國神華的“高明”之處。
雖然結果不變,最終都是達到600億元融資目的,但中國神華此舉卻與單純融資明顯不同,至少會讓部分投資者“眼前一亮”。由於回購前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人們對單純融資的擔憂,以至於公告發布當日,在兩市大盤雙雙收陰的情況下,中國神華逆市大漲3.18%。公告發布前後中國神華股價走勢表明,這種“回購式融資”方法,不僅有利於放鬆投資者對其鉅額融資的戒備,而且有助於增加對公司的好感,對融資方來說,可謂一舉兩得、名利雙收。
實際上,中國神華回購又融資這一別出心裁的做法,不僅絲毫沒有改變鉅額融資的本質,而且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比單純融資還要大。一方面,投資者更容易麻痺大意、缺乏警惕;另一方面,監管部門也容易受此影響,在採取監管措施時舉棋難定。還有,對於那些躍躍欲試、正在全力尋找再融資機會的上市公司來說,無疑起到了示範作用,或會爭相仿效:你中國神華可以“回購式融資”,咱也可以“分紅式融資”、“送配式融資”、“承諾式融資”……反正“換湯”不“換藥”,結果都一樣。
融資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功能之一,只要做到合理、合法、正當、適度,都無可厚非。但倘若走向極端,甚至變換花樣、不擇手段,這樣的融資就會弊大於利。面對五花八門的融資方式,無論是中國神華的“回購式融資”,還是日後抑或出現的“分紅式融資”、“送配式融資”、“承諾式融資”等,當務之急在於市場各方須保持清醒頭腦:無論企業採取何種方式,做了怎樣包裝,只要涉及融資,就以融資對待,真正做到思想上多一份警覺,行動上多一些對策,盡力遏制融資潮的不斷蔓延,最大程度地抵禦融資對市場穩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作為監管部門應備好重拳、及時發力,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再融資的監管力度。無論主體是誰,涉及金額多少,只要是融資,就統一納入監管範圍,尤其對於那些隱蔽性更大、衝擊力更強的融資方式,更應在總量控制、時機把握、節奏掌控、資金投向等方面,在綜合考慮市場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審慎定奪。唯有此,才會使各種“融資包裝術”失去功效,為此煞費苦心的“融資苦肉計”失去意義,“換湯不換藥”的融資方式失去市場,從而進一步提振投資者信心,迎來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