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融資的案例分析

  供應鏈融資服務不同於傳統的銀行融資產品,其創新點是抓住大型優質企業穩定的供應鏈,圍繞供應鏈上下游經營規範、資信良好、有穩定銷售渠道和回款資金來源的企業進行產品設計,以大型核心企業為中心,選擇資質良好的上下游企業作為商業銀行的融資物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

  供應鏈融資案例

  核心企業及合作伙伴的風險都來源於三個方面,行業風險、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行業風險衡量企業所在行業週期性的繁榮和衰退,對金融機構產生的潛在風險;經營風險衡量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能力,體現企業的付款能力;信用風險則衡量企業的付款意願。合作風險來源於合同本身缺陷帶來的合同風險,及雙方存在的利益分歧而帶來的違約風險。

  規避供應鏈融資風險,需要企業、銀行加強與物流公司合作由物流公司為供應鏈提供資訊、倉儲和物流等服務,銀行則直接提供融資。這樣銀行可以利用物流公司對貨物情況瞭如指掌的優勢,降低自身風險,企業可以得到融資,同時,物流公司也取得收益。

  供應鏈融資案例一:基於應收賬款的供應鏈融資模型。家樂福是全球500強企業,運營穩健,對上游供應商有明確的付款期限且能按照合同執行,在全球有著數以萬計的供應商。銀行可以將家樂福作為核心企業,為其上游供應商設計供應鏈融資模型。結合歷年的應付款項和合同期限,綜合評估後給予供應商一個授信額度,該額度在償還後可以迴圈使用。銀行需要家樂福將支付給上游供應商的款項,支付給銀行,由此完成一個封閉的資金鍊迴圈。該供應鏈融資模型能夠緩解供應商的資金壓力,同時促進銀行獲取更多的客戶。存在幾個風險點:

  家樂福的風險:家樂福是否會出現經營、稅務、人事變動等風險,如果出現,是否能夠仍然按照合同支付供應商貨款。在貿易公司中,違約支付貨款的現象非常普遍。此類風險一旦產生,將嚴重影響銀行貸款的安全性。

  上游供應商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對家樂福的供貨規模是否穩定,產品質量是否穩定,以及經營的規範性能否承受稅務、工商、消防、衛生等政府部門的檢查風險。由於上游供應商往往規模較小,經營的穩健性和規範性並不能保證,承受政府的風險往往較低。因此根據上游供應商和家樂福的交易資料,動態評估上游供應商的風險是必要的。

  上游供應商和家樂福的合作風險:主要表現在上游供應商和家樂福的合作是否出現問題。其中,供貨規模的波動能夠反映很多問題,因此及時瞭解家樂福和供應商的交易資料是非常重要的。

  供應鏈融資案例二:基於庫存的供應鏈融資模型。UPS***United Parcel Service 聯合包裹服務公司***是 1907 年成立於美國的一家快遞公司, 如今已發展到擁有 360 億美元資產的大公司。UPS在2001年收購了美國第一國際銀行,並將其改造為UPS金融部門,推出開具信用證、兌付國際票據等國際金融業務。UPS可以在沃爾瑪和東南亞數以萬計的中小供應商之間斡旋,UPS在兩週內將貨款提前支付給供應商,前提是攬下其出口清關、貨運等業務及一筆可觀的手續費。出口商得到了及時的現金流,UPS則和沃爾瑪進行一對一的結算。

  UPS依託的是出口商的貨物質押權,依據出口商、UPS、沃爾瑪之間的三方協議,明確貨物質量、價格調整等問題的責任劃分和相關規則。將風險分解到合作各方,誰能更有效地承擔和消化風險,就應該由其承擔該風險。UPS連線著沃爾瑪和出口商,其可能存在的風險在於:

  出口商: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造成沃爾瑪不能及時支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沃爾瑪不願意及時支付。由於UPS不能代替沃爾瑪履行驗貨的職能,因此提前支付出口商的款項,必然面臨貨物驗收不通過所帶來的風險。儘管可以通過經驗來判斷哪些產品出現質量的風險較小,或者簡單通過“免檢”證明來判斷,但依然存在這樣的風險。此類風險必須在三方協議中加以明確,並轉嫁給出口商。或者約定在沃爾瑪驗收合格後支付出口商貨款,以遮蔽貨物質量問題。

  沃爾瑪的風險類似於上述案例。沃爾瑪和出口商的合作風險類似於上述案例。

  以上兩個案例是兩類最為典型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案例一依託的是應收賬款質押,案例二依託的是庫存質押。通過上述兩個案例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供應鏈融資業務的風險來源於三個方面:核心企業風險、合作伙伴風險以及核心企業和合作夥伴的合作風險。

  從供應鏈融資風險的層次分析中,可以看出影響供應鏈融資風險的主要因素是核心企業風險及其合作風險,而核心企業風險主要來源於其經營風險和信用風險,而合作風險最主要是來自於合同風險。因此,其風險控制策略如下:

  持續動態評估核心企業的經營風險以便及時調整銀行對其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的信貸。

  持續動態評估核心企業的信用風險。信用風險的產生主要源於公司一貫的行為或者資金週轉困難及重大專案的產生,當核心企業出現資金週轉困難時,銀行的信貸風險要轉嫁到上游供應商或下游經銷商,他們是信貸的第一承擔人。

  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核心企業的合同風險。核心企業作為供應鏈的主體,與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合同往往不夠公平,但合同必須不存在爭議,尤其在資金結算上。通過核心企業的資料共享,持續監控上下游合作伙伴的銷售資料,瞭解核心上下游合作伙伴結構的變化,及時調整銀行的信貸物件和信貸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