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創業故事

  研究生在校就可以創業,相信廣大的研究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創業專案,就能發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了,現在請看小編為您精心推薦的研究生創業故事,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的。

  :從負債到營業額千萬元

  何方洋拍拍身上的土,又仔細撣去鞋上的浮塵,這才挺胸闊步地走進了一所重點大學的實驗樓。

  他要去談一單30萬元的生意。他要用一個研究生的專業和商人的熱情去說服這所大學一個重點課題的負責人,將專案承包給他的實驗室來做。這樣的生意已經不是第一單,少至幾千多至幾十萬,他必須靠這種“撿漏”似的攬活賺錢來買裝置、做實驗,讓自己的藥物殘留檢測試劑得以繼續研究。

  食品安全檢測,這個如今已被三聚氰胺推向了萬眾矚目的產業,在7年前尚未進入大眾的視線。但是對於何方洋來說,打從1997年的某個下午,他在圖書館裡看到歐洲檢測瘦肉精的報道時起,便與這個產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時,還只是2002年,何方洋的北京望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剛剛註冊成立,離年營業額數千萬元的今天還有整整7年的時間;此時,還要解決溫飽,何方洋這個邊做實驗邊攬活的“研究生老闆”,正跟夥伴們擠在不大的出租房裡,吃著算不上小康的飯菜。但是,他堅信,民以食為天,大家在吃飽吃好之後必然會關注怎樣吃才更健康,食品安全檢測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小時後,何方洋從大樓裡出來,在旁邊不遠處的冬青叢裡找到了那輛破得不值三十塊錢的二八自行車,興沖沖地騎上去。逆風,衣服被颳得有如旌旗,臉上的汗像絲線般劃過耳際,但他絲毫不覺得累。因為他急著要將好訊息告訴還在實驗室裡奮戰的夥伴們:“攬到30萬,又能活一年了!”這是他創業初期最真實的狀態。

  何方洋是樂觀的。這種樂觀來自於某種想要改變命運的本能,不張揚,但時刻從他的骨子裡往外掙。

  奮鬥改變命運

  13歲那年,何方洋要做一個小手術,隻身從貴州鳳岡的小山村出發,去300公里外的開陽磷礦找做礦工的父親。

  在那裡,他第一次見到礦工子弟上學的情景:教室是寬敞明亮的,中午還要放學吃午飯,最神奇的是,還有一門他完全聽不懂的課程叫英語……在此之前,上學對於何方洋來說,從來都是天不亮就出發,走上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學校,而且為了省錢連午飯都不吃,有時餓得頭暈眼花,看到課桌都恨不能啃兩口。而此刻,何方洋就像“希望工程”那張著名的宣傳照裡的女孩一樣,踮著腳,扒著窗沿,睜大眼睛拼命地往裡瞧:要是我也能在這裡上學該多好呀!

  也許命運真的眷顧那些心意執著的人,何方洋很快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個機遇。但也許,命運曾經眷顧過我們每一個人,只是那些心意拳拳的人抓住了屬於他們的機會。

  手術後,磷礦的領導來探望何方洋,問他想要吃什麼。燒得迷迷糊糊的何方洋一聽有人問他要什麼,就毫不猶豫地大喊:“我要上學!我要上學!”在場的人驚訝的同時也被深深感動,領導對他的父親說:“那就讓他上吧。”

  然而好事多磨。在鳳岡那偏僻的山村裡,家家都以男孩能幹活為驕傲,學習向來不受重視。雖然何方洋成績優異,但父親還是認為書讀多了沒有用,對於答應何方洋留在礦區中學讀書的事情,又反悔了。這下何方洋急紅了眼,無奈之下,他自己跑去找礦區的領導,使盡了一個13歲孩子能想到的絕招,目的只有一個:留下讀書。最終,他如願以償。

  第一次抓住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何方洋發現原來它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只要你夠堅定。這種思維方式在他日後的人生路上不斷被實踐,又在實踐中不斷被強化,最終在他身上積澱為一種穩定的品質。

  從貴陽醫學院畢業後,何方洋被分配到開陽磷礦的一個分礦醫院工作。每天只有零星幾個人來開點感冒藥,閒暇時間大家湊在一起打麻將學跳舞,琢磨著怎樣追到最漂亮的女護士。這種對於很多人來說非常輕鬆的生活,在何方洋看來卻是地獄:“我知道,這樣下去我肯定完蛋,所有的理想都要沒了。我不甘心,我始終記得自己想要成為腦神經科學家的夢想。”

  他決定離開,決定找一片更廣闊的天空,起飛。

  出門需要錢,只靠每月170元的薪水,猴年馬月也走不出去。他想到了賣菜。去貴陽批發豆子,然後拉回家來生成豆芽賣。一百多斤的豆子扛上車,對於從小體弱的何方洋來說不是易事,但想想未來的腦神經科學家也就咬牙扛了。賣豆芽需要時間,何方洋就跟同事調班,連續上24小時,然後輪休兩天去賣菜。也會不好意思,尤其遇到工作風光的同學牽著女友的手迎面走來,何方洋就趕快躲到角落裡,瞅著人家走過去了再出來……

  有一次,何方洋進貨時被偷了個底兒掉,灰頭土臉地回到住處,恨不能哭上一場。連續幾天幾夜未眠,累到渾身痠疼,希望也在瑣碎中被慢慢磨損。有那麼一二刻,信念似乎要動搖。但是,何方洋看著在水中點點生長的豆芽,彷彿能聽到“喀嚓喀嚓”的聲音,那是一種來自生命破繭而出的吶喊——奮鬥才能改變命運!

  一年後,何方洋揣著辛苦攢下的3000塊錢,踏上了開往北京的火車。

  目標決定方法

  彼時,何方洋的理想是成為一名腦神經科學家。高中時與神經衰弱苦戰多年,何方洋雖然因此錯失了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卻對神經科學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不願意被它主宰,那就學著主宰它!何方洋帶著這樣的理想,開始了進京後的考研之路。

  然而,英語考試中的幾分之差使他與理想失之交臂。對未來尚處於懵懂之中的他,卻在陰差陽錯間走上了另外一條路,看著與想象中不同的絢爛風景一點點鋪開在眼前。

  那是1997年,何方洋被調劑到中國農業大學的生物物理專業讀碩士研究生。也就是在此後的某個下午,他去圖書館查資料時發現了歐洲檢測瘦肉精的報道,從此開始了國內首例瘦肉精單克隆抗體研究的旅程。

  那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把這個研究做下去。何方洋就像抱著個初生的孩子,當務之急是找到吃食養活他,至於創業生產這種成材大計是往後的,遠著呢。所以,當何方洋的導師告訴他“兩個實驗室給你用,但是資金、器材自己想辦法”時,他有種天上掉餡餅的錯覺。

  碩士畢業後,幾家研究中心向何方洋拋來了橄欖枝,小主任的生活算不上大富大貴,但想起來也悠然自得。然而最終,他卻選擇留守那兩個簡陋的實驗室。終究還是不甘心,看準了這個產業有前景,實驗研究也有了很大的進展,怎麼能因為眼下缺錢就放手不幹呢?

  時間彷彿跟何方洋開了個玩笑,他又一次重複了幾年前決心離開開陽時的生活:賺錢。

  那段時間裡,他賣過朱啟泰的考研書,一本十塊錢的利潤;也做過安利的推銷員,結果虧了一萬多。但是那段經歷對何方洋影響深遠:“安利每天都有培訓,放一些成功學的錄影帶給我們看,我從那裡面學到了一點:先定目標,再找方法。方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你去找,總有一個方法能讓你實現目標。”這一點,對當時處於困境中的何方洋,以及日後跋涉於創業路上的他來說,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啟迪。

  於是,像曾經受挫後再次敲開客戶的大門那樣,何方洋開始了一次次為承包專案而進行的自我推銷。為了省下聘人的錢,他去母校招實習生,那些從未出過貴州省的學生們,成了實驗室的第一批研究助理。何方洋就是靠這樣樸素卻有效的方法養活了他的實驗室,並且把“招聘優秀實習生”的制度沿襲到了後來的公司,漸漸組建起一支朝氣蓬勃又富有科研精神的團隊。

  有時候,當我們回首一個人走過的路,很難說究竟是理想支撐還是生活所迫,致使他做出當初的抉擇。為了實現研究的夢想,何方洋不得不賺錢;而為了更好地賺錢,何方洋開始了創業。

  堅持成就理想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鐵打的創業路,每一步都是下了狠勁踩下去的。

  早在1997年,何方洋就預測:五年之內,中國必然開始瘦肉精的檢測。結果,國內的動作比他預想的早兩年。2003年,望爾公司研製出國內首例瘦肉精檢測試劑盒,卻不得不跟2000年就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試劑盒搶奪市場。

  國人在高科技產品上對“進口”二字的迷信,使何方洋他們舉步維艱。於是,何方洋就像當初走遍北京高校,敲開每扇宿舍門推銷考研書那樣,揹著他的試劑盒到客戶那裡現場做實驗,達到國外試劑盒的標準了再買,還要打個九折。一轉頭,何方洋回到實驗室繼續鑽研:我就不信爭不過進口貨,望爾能做出比進口試劑盒更先進的產品!

  單克隆抗體是醫學裡的大分子技術,何方洋將其挪到食品安全檢測的小分子領域,增加了難度不說,也因為尚屬國內首例,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

  並不像成功人士說的那樣,一開始就信心滿滿。事實上,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路在何方,自己的科研最終會結果如何,何方洋當時也沒有譜。100次實驗,99次失敗,支撐那最後一次嘗試的力量,除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還有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

  有一次,何方洋做一項實驗,失敗的次數已經多到模糊,而他又在操作中出了一點差錯——本來不該加熱,卻無意之中打開了加熱的開關。突然,未曾料想的沉澱物出現在試管裡。這立刻引起了何方洋的關注:為什麼會有沉澱呢?何方洋和他的夥伴們馬上研究分析,最終在這“天外飛來”的沉澱物中找到了實驗成功的方法。

  從此,望爾招聘員工時多了一道考題:如果實驗出現了預想之外的結果,你會怎麼辦?何方洋希望這種好奇、鑽研和堅持的精神,在他的企業裡源遠流長。而正是這種企業文化,使望爾的科研成果不斷增多,榮獲了包括2005年北京科學技術一等獎、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內的多個獎項。此後,何方洋那實驗室形態的公司變成了行業的領頭羊。

  2004年,美國一家生化公司想要收購望爾,出價令人動心。但是,何方洋拒絕了。艱難有過,榮耀有過,起起伏伏讓何方洋的目標更加明晰,決心更加堅定——要把望爾做成生物領域的海爾和聯想!

  那年歲末,電視裡春節晚會的倒數計時開始,迎接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何方洋卻已經窩在沙發裡沉沉睡去,面前的茶几上擺著一盤尚未吃完的餃子,熱氣早已散盡,餘香尚在身邊。

  這是他一年裡唯一的一天休假。明天太陽升起,他要繼續變回那個活力四射永不倦怠的何方洋。

  夢裡,他見到大學二年級的自己。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揣著一千塊錢,坐上駛出貴州的火車,開始周遊全國。餓了吃最便宜的麵包,渴了喝當時比礦泉水還便宜的啤酒。就這樣走過江浙的煙雨,坐著黃浦江的油輪,爬過泰山的南天門,最終站在了紅牆碧瓦的天安門城樓前。

  年少輕狂,幸福時光。

  有夢想的人永遠不老。也許是從13歲那句“我要上學”開始,也許該從開陽的豆子抽出第一棵豆芽算起,何方洋的生命就邁上了突破自我挑戰極限的創業旅程。

  :在校創業年賺百萬的研究生

  1999年,孫山峰上小學6年級。在那個網路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孫山峰已經開始偷偷出入網咖,在網上聊QQ、打遊戲了。整個中學時期,他依然熱衷於上網,並自學了網站製作、簡單的程式設計等等,開始在網上掙錢。

  高三時,成績不錯地孫山峰做出過一個驚人之舉,夥同另一名同學“離家出走”。在收拾東西時,被一名同學向老師打了報告。“那時候,差點兒被學校開除。幸好老師和校方還是同意再給我們一次機會。”孫山峰說,老師找到了他們的家長,讓家長暫停外出打工,在學校附近租房子“陪讀”至高考。

  進入大學後,孫山峰依然沒有停止過嘗試做生意的念頭。大一時,他發現大多數同學對淘寶、阿里巴巴等網路購物的方式很陌生,他就在網上批發一些小物品,然後在宿舍區逐一敲門兜售。“大一時,做得最成功的是在淘寶上批發上海的一種20元無限上網的手機卡,因為南京的手機卡已經暫停了這種業務,而這種業務簡直是太划算了,很受學生歡迎”。孫山峰說,倒賣手機卡的生意讓他一下子賺了好幾千元。

  合肥路邊看來商機

  2010年,孫山峰的父母在合肥市開了一家彩鋼瓦小門市,生意剛剛起步萬事開頭難,孫山峰就經常去父母那裡幫忙。

  “那天,在合肥坐公交車,突然看到了一個上面寫著‘租金6元/天’的集裝箱,我開始只是感到奇怪,這麼大一個集裝箱租金6元/天能掙什麼錢呢?”孫山峰說。他立即記下集裝箱上的***,找到生產廠家,扮作客戶將裡面的門道問了個究竟。

  “只要先生產出幾個集裝箱,後期投入再生產的資金,就都來自於客戶每個集裝箱1萬元的押金。”孫山峰說,他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門“很來錢的生意”。

  他花了好幾個月來說服父母,最終父母賣了自己經營穩定的彩鋼瓦門市,為他籌集了20萬的啟動資金。他又拉上了一名跟自己一起打了兩年“魔獸”的網友一起投資,一起到南京創業。他們跑了好幾個月,才租到了一個便宜的廠房,這片場地多年廢棄,滿地雜草水電不通。他們費盡口舌,讓房東同意將年付的租金改為月付,然後自己動手簡單裝修了那幾間破敗的平房,平整了場地。

  2012年3月初,孫山峰的“久住”成了當時南京第二家主營集裝箱活動房生產租賃的公司。

  “第一個住人集裝箱從設計到生產花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而且前前後後花了10萬元,這是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孫山峰說,他在合肥看人家生產的集裝箱,覺得工藝非常簡單,然而真的做起來,每做一步都會發現新的困難。孫山峰每天一大早就坐在水泥場地上,邊做邊想邊畫圖,一直到天黑。

  晚上,孫山峰就開始為自己的公司做網站,做網路推廣。很快,他就接到了第一筆訂單中鐵的一個分公司曾經在廣州用過住人集裝箱,到了南京施工時,就在網上找生產租賃單位,只找到了“久住”這一家。幾天後,孫山峰將第一個集裝箱做了出來,很快又“複製”了一個。他在跟兩個集裝箱合影後,用一輛大拖車將兩個“寶貝”送到了客戶的工地上。

  辛苦3個月生意上正軌

  住人集裝箱在當時的南京還是一個新興產物,很難得到接受和認可。“去年的4、5、6三個月,我每天起早貪黑騎著摩托車跑工地做推銷。”孫山峰說,那時候,公司每天都在虧本,場地上壓了很多貨。他整晚整晚睡不著,天不亮就騎著摩托車去跑工地,中午就在工地上吃一個五、六元的盒飯,晚上天黑了才回家。

  不過,到了7月份,公司就上了正軌,訂單量一下子增多了,貨開始供不應求,自己開始增僱工人、增添裝置,很快公司就開始扭虧為盈。

  現在,孫山峰的公司已經生產出了近3000個住人集裝箱,而且廠房裡幾乎從來沒有過存貨,一直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不過,孫山峰並沒有“開足馬力”生產,面對應付不過來的訂單,他反而有意放慢了生產的腳步。

  “一年內,南京出現了30多家住人集裝箱生產公司,不能再擴大生產了,以防止以後出現大面積的退還潮。”面對現在的大好形勢,孫山峰現在已經考慮轉型,他已經開始生產只售不租的較為高檔的住人集裝箱。看到,他的電腦裡有一份大訂單,要求購買符合歐洲環保標準的帶裝修的高階住人集裝箱。

  去年創業最困難的日子裡,因為摩托車不讓進市區,孫山峰咬牙去買了輛小汽車市場上最最便宜的吉利,4萬多一輛還送16000元的油卡。現在這輛車已經閒置了,孫山峰和他那位“魔獸”的網友都買了新車。

  現在,孫山峰正在為他新開發的軟體做除錯全國已經有了好幾百家住人集裝箱公司,因為經營模式和賬務問題既難又容易出錯,孫山峰為此設計了一套這類專用的管理軟體,他打算把這個軟體推銷給其他的公司,再賺一筆。

  研究生在校就可以創業,相信廣大的研究生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合適的創業專案,就能發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了!

  :80後研究生餐飲創業故事

  初衷:開咖啡店不單是為了賺錢

  說話不緊不慢,邏輯性強,自信滿滿,是向銳給別人的第一印象。

  2014年6月14日中午,在鄭大新校區的大學生活動中心2樓,一間裝飾很低調的咖啡店裡,不時有大學生情侶攜手來此就餐。這間咖啡店是向銳在去年10月份開辦的。

  前來就餐的藥學院研一學生小陳說:“一杯咖啡十多塊錢,一份義大利麵也不到20塊錢,對學生來說很實惠,比到校外的咖啡店划算多了。”

  向銳說,當初開這個咖啡店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給校園裡有同樣創業夢想的人提供一個交流的地方,在這裡,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小型的學術講座、藝術沙龍,為鼓勵在校學生創業,校方也對該店提供了很多幫助。

  成績:三家店年營業額達300多萬元

  除了咖啡店,向銳還在鄭大的荷園食堂、柳園食堂樓上開了兩家大型餐館。

  在荷園食堂的3樓,有一家名為“校園美味工廠”的餐館,這是向銳2012年在鄭大校園開創餐飲生意的第一家店。這個面積1000多平米的餐館,雖然裝修普通,但闢有十多個包間,菜價便宜,成為很多大學生生日聚會、畢業聚會的首選之地。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向銳還在一家網站上開通了團購業務,經常有不少校外顧客來該店吃飯。

  位於柳園食堂3樓的“同和昌”餐館是他的第二家餐館。向銳介紹說,這家餐館平時主要接待老師及社會人員就餐,所以裝修檔次高一些。

  在友人的再三追問下,向銳透露了他開辦的2家餐館和1家咖啡店的年收益:3家店每年的營業額達300多萬元,創業至今,除去給合夥人的分紅外,他已賺了上百萬元。

  低谷:之前創業曾失敗賠了十多萬

  談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向銳說,他也曾遭遇過失敗,併為此交了學費。

  2008年,他開始到河南工業大學讀大一,發傳單、當保安、做促銷,各類兼職工作他都有所嘗試,隨後又開始擺攤賣牛津詞典,因為不好意思在自己學校當眾賣書,他就跑到鄰校擺書攤。大四那年,他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做代課老師,並用積攢的幾萬塊錢入股,這家培訓機構由最初的幾個學生髮展到了幾百名學生,一年幹下來賺了10多萬,這也是他做生意撈到的第一桶金。

  隨後,他與一名社會人員合夥在河南工業大學校門口做餐飲生意,因為多種原因,最後不但沒賺到錢,還賠進去了十多萬元。但家裡人沒有埋怨他,反而資助了他幾萬元,鼓勵他把生意做下去。

  在做生意的同時,他還認真準備考研,並最終考上了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研究生。

  執行力很強卻很低調

  雖然創業幾年賺了不少錢,但向銳在校園還是很低調,沒買車買房,因為他想用這些錢去投資更多的創業專案,現在,他正準備在信陽老家再開一家餐館。

  與向銳住在同一個宿舍的室友呂陽說,在老師和同學們的眼中,向銳是個執行力很強的人,因為他曾經在本科期間擔任過校辯論隊的領隊,所以,說話很有條理和邏輯性,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平時,同學們都喊他“向總”。

  “他的飯店每次出什麼新菜品,經常會喊室友去試吃、提意見。”呂陽說,他們一個宿舍住著4個人,向銳跟大家聊的都是一些白手起家的名人奮鬥故事。向銳經常給室友談起他的創業夢想:做出一個在全國知名的連鎖餐飲品牌。

  他的合夥人黃璐說,雖然現在已是老闆,但是碰到餐館的下水道堵了、餐桌垃圾該收了等髒活累活,向銳還會親自去幹,“對朋友也很講義氣,樂於助人!”

  2013年,向銳從百餘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評為鄭州大學年度“創業之星”。

  向銳給有志創業的師弟師妹的8條建議:

  1、選擇你所關心的,選擇你喜歡的。

  2、創業是個體力活,一個健康的身體比什麼都重要。

  3、創業初期,堅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品質。

  4、建議選擇自己喜歡並且能夠把握的專案,不能看到什麼掙錢就幹什麼,那樣有些盲目,結果也未必會好。

  5、大學生創業,儘量運用科技降低成本,儘量充分利用校園資源,這樣能夠減少創業成本。

  6、一個好的合夥人比一個好的專案還重要。

  7、合夥創業中,合夥人之間要簡單一點,財務一定清楚,關係要好,執行力要強,這樣能成為一個好團隊而不是團伙。

  8、永遠不要相信神話、暴富這樣的成功學,踏踏實實做事,一定會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