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貸業務的定義

  目前信貸資產業務是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是商業銀行運用資金、取得利潤的主要途徑,也是商業銀行維持同客戶良好關係的重要因素。接下來請欣賞小編給大家網路收集整理的。

  

  信貸業務又稱為信貸資產或貸款業務,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資產業務,通過放款收回本金和利息,扣除成本後獲得利潤,所以信貸是商業銀行的主要贏利手段。

  信貸業務的貸款種類

  ①根據貸款主體的不同,貸款可分為自營貸款、委託貸款和特定貸款三種。其中委託貸款指委託人提供資金,銀行作為受託人按委託人指定的物件、用途、金額、期限和利率等條件辦理貸款的手續,只收取手續費,不承擔貸款的風險。特定貸款是指經國務院批准並對貸款可能造成的損失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後,責成國有獨資銀行發放的貸款。

  ②根據借款人信用的不同,貸款還可分為信用貸款、擔保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票據貼現等種類。

  ③根據貸款用途的不同,可分為流動資金貸款、固定資產貸款、工業貸款、農業貸款、消費貸款和商業貸款等種類。無論何種貸款,除了經貸款人審查、評估、確認借款人資信良好,確能償還貸款的,可以不提供擔保外,其他的借款人均應提供擔保。

  信貸業務的借款合同

  合同是明確各方權利義務關係的協議,借款合同是銀行和借款人訂立的約定借款的條件提供資金給借款方使用,借款方按約定的用途使用該資金,並按時償還本息的協議。借款合同是確定銀行和借款人權利義務的法律依據,其主要內容包括:貸款種類,借款用途,金額,利息,期限,還款資金來源及還款方式,保證條款,違約責任,雙方當事人商定的其他條款。借款合同的內容相當於當事人之間的法律,任何一方違反任何一款都構成違約,都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信貸的業務要素

  1.借款用途。借款用途是信貸業務的要點之一,是貸款人嚴格貸前審查和貸後檢查的重點。借款用途首先必須合法,必須符合國家、地方和所屬行業、部門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規定;其次是合理,能夠實現切實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或滿足個人借款人基本生活必備條件的需要。借款人獲得貸款後必須按約定的用途使用信貸資金,擠佔、挪用行為將受到貸款人的經濟制裁。

  2.還款來源。借款人必須具有可靠的還款來源,這也是貸款人嚴格貸前審查和貸後檢查的重點。

  3.借款幣種。包括本幣與外幣,根據《貸款通則》的規定,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不得對自然人發放外幣幣種的貸款。

  4.借款金額。借款金額必須滿足貸款人的業務規則,必須在借款人的承貸能力範圍之內,必須與借款用途保持一致。

  5.借款期限。借款期限指借款人佔用貸款人資金的期間,一般從借款人開出借據憑證起計算。借款期限的長短與借款用途、借款金額有密切的聯絡。借款期限經貸款人同意後可以適當延長,即進行貸款展期。

  6.貸款利率。利率應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貸款利率和上下浮動幅度設定,與借款期限、貸款風險和貸款狀態有密切關係。期限越長,利率水平越高;風險度越大,利率浮動的水平也越高;貸款狀態指正常或逾期狀態,逾期貸款將按《貸款通則》和借款合同的約定計收罰息。

  7.擔保方式。除了少數的信用貸款外,借款人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以下簡稱《擔保法》***的規定向貸款人提供可靠的抵押、質押或保證擔保。

  8.發放方式。從貸款資金撥付的方式,可分為一次發放、多次發放和迴圈發放。一次發放即一次性全額撥付貸款金額;多次發放即按借款合同約定分批撥付貸款的部分金額,迴圈發放即在一個貸款額度控制之下,借款人還款後可重複申請借款,迴圈撥付資金;按貸款資金撥付的物件,可分為向借款人發放或向借款人的債權人、合作方發放,如個人住房貸款中僅向借款人的購房經銷商發放等。

  9.還款方式。還款方式主要包括利隨本清、定期還息到期還本和分次還本付息幾種形式,其中分次還本付息又分為等額還款法、遞減還款法和等比遞增還款法等多種形式。

  10.還款手段。還款手段包括現金、支票和委託扣款等多種方式,目前分次還款中多采用借款人在貸款行開立活期儲蓄賬戶並委託貸款行按月從該賬戶扣款的形式。

  11.違約責任。借款人不能按合同約定歸還貸款本息,貸款人有權終止發放貸款、提前收回已發放的貸款本息。借款人無力清償債務的,貸款人有權處分抵質押物或要求保證人履行擔保義務。處分抵質押物的費用,需要由借款人承擔;處分抵質押物的價款清償貸款人的本息、罰金及其他費用後有剩餘的,歸抵押人、出質人所有;處分抵質押物價款不足以清償貸款人債務的,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之規定,單位借款人***和保證人***以其全部財產承擔有限責任,個人借款人***及保證人***則需承擔無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