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蹄蓮的養殖方法有哪些

  馬蹄蓮可盆栽供觀賞,切花經久不凋,還可入藥,小編特意為大家提供了馬蹄蓮的養殖方法,希望你能喜歡。

  馬蹄蓮的養殖方法

  1.馬蹄蓮養殖的土壤選擇

  馬蹄蓮宜用直徑30~40釐米且較深的土陶盆、紫砂盆種植,它喜生於深厚肥沃、疏鬆的微酸性沙質壤土中,可用腐葉土、菜園土、細沙按6:3:1的比例混合成培養土。

  2.馬蹄蓮養殖的施肥方法

  馬蹄蓮喜肥,從長葉到馬蹄蓮開花前要薄肥勤施,每10天左右施1次氮、磷、鉀複合液或顆粒肥。施肥時要注意勿將液肥滴在葉面上,以免引起腐爛;不要單施氮肥,防葉多花少或無花。追施硫酸亞鐵能使葉片變大、變厚、變綠、平滑有光澤,葉柄不易生長,從而保證葉片美觀,同時能促使花蕾形成,延長花期。具體方法是:將硫酸亞鐵稀釋成7%的溶液,每隔1個月澆施1次,每次要澆透。

  3.馬蹄蓮養殖的澆水方法

  馬蹄蓮喜溼潤,長葉後從中秋到翌春都要常澆水,常保持盆土偏溼而不漬水為好,並常向葉面噴水和附近地面灑水,增加空氣溼度,利其生長。但無論噴水還是灑水都要避免將水噴在花上,並防止水流向葉心,否則容易導致葉軟腐病。冬季要用與室溫相近的水澆噴。5月下旬應該要減少澆水量,促使其休眠,葉黃後停止澆水,將馬蹄蓮放在淋不著雨的陰涼通風處。

  4.馬蹄蓮養殖的溫度要求

  馬蹄蓮生長適溫15~25℃,低於10℃則花期推遲,低於5℃生長停滯,0℃則可能造成死亡。春季宜最低溫度穩定在10℃時出棚。

  5.馬蹄蓮養殖的光照要求

  馬蹄蓮好陽光,喜長光,忌強光。從中秋長葉直到冬春開花都要多見陽光,特別是冬季移入棚內後,要給予全光照,保持10℃以上,元旦至春節前開始抽苞,3~4月達盛花期。冬季光照不足,花期推遲,或只抽苞不開花,甚至花苞逐漸變綠乾癟。5月下旬移至通風陰涼處。夏季高溫時期是其休眠期,減少澆水和施肥,陽光強時需適當遮蔭。

  6.馬蹄蓮養殖的上盆方法

  上盆或翻盆換土宜在立秋後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進行,過早,休眠期短,分櫱的小塊莖尚未充實,影響生長;過晚,則花期推遲縮短。上盆時宜在盆底墊一層碎硬塑料泡沫塊,以增強透氣排水,防止爛根,並在培養土中加些骨粉和氮、磷、鉀複合肥。種植時,挑選粗壯有芽的塊莖,每盆種植4~5芽,削去球底衰老部分和周圍萌發的小萌芽。每盆栽種3~5株,芽要放正向上,覆土稍厚些。然後澆水,置於陰處,待長出葉芽後再移至陽光充足處。

  馬蹄蓮養殖的注意事項

  ***1***施肥時要注意不要把肥液濺到葉面上,以防葉片發焦、發黃及下腳葉片提早枯萎。

  ***2***每年換盆1次,換盆時,盆藤放些乾肥作基肥,盆土最好用疏鬆、肥沃的砂質土壤。忌菸薰,如受煙燻後葉子變黃,影響生長和開花。性喜潮溼,不能經受日光直晒,如受日晒要造成葉黃枯萎。

  ***3***當葉片變薄,是缺肥的現象,要加強施肥。在生長旺盛時要將基部的老葉及時除掉,以促進新葉及花蕾生長,花後要剪去枯萎的花梗,放在涼爽處休眠,並控制澆水。

  ***4***一般栽植3~4年後,植株已不能健壯生長,這時要用切莖方法進行更新:在秋季在換盆時,把塊莖從中部切斷,在切口上塗上土漿,放在陰涼處1~2天后栽入盆中,向葉面噴水,保持盆土稍幹,1個月後可生根。

  馬蹄蓮養殖的病蟲害防治

  馬蹄蓮的蟲害有薊馬、介殼蟲、紅蜘蛛、卷葉蟲和夜蛾等。薊馬可以用2.5%的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噴殺,紅蜘蛛、介殼蟲等可用40%的氧化樂果或50%的乙酯殺蟥醇1000倍液噴殺。

  1、馬蹄蓮根腐病

  症狀:主要侵害馬蹄蓮的地下部分,在馬蹄蓮整個生長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主要表現為初期植株基部葉片出現淡黃色條紋,根系發生腐爛;後期葉片褐變死亡,病根皮層剝離,鬚根少,最後整個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嚴格進行土壤消毒,栽苗前20天用福爾馬林50mL/m2加水3kg,均勻澆於挖好打細的大棚土上,用塑料薄膜覆蓋5~7天,然後揭開薄膜,待藥液充分揮發後作畦栽培。大棚栽培時在大棚周圍挖深溝,以降低地下水位,可減輕馬蹄蓮根腐病的發病。發病初期,以5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切欣特,或30%藍金噴施,有一定療效。

  2、馬蹄蓮葉黴病

  症狀:葉黴病主要為害馬蹄蓮的葉片,病斑多發生在葉尖和葉緣處。首先由葉尖、葉緣開始失綠變黃,隨後逐漸沿葉脈蔓延,並形成不規則大斑。病害發展到後期,病葉背部產生墨綠色黴層。

  防治方法:①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由於病原是弱寄生菌,當植株生長衰弱時易被侵染。因此,必須加強管理,注意衛生,及時拔除雜草,精心排灌,合理施肥,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力,是防治此病的重要措施。②藥劑防治可選用l0%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或50%利黴康可溼性粉劑600倍液、40%福星4000~6000倍液均勻噴霧。注意交替用藥。

  3.馬蹄蓮病毒病

  症狀:典型花葉往往是較後期的症狀。葉片或綠色的莖出現各種型別的褪綠或變色,在綠色中形成淡綠或淡黃、深黃的斑區或條紋。花葉之前,常可見葉脈變色,即沿著葉脈變成淡綠或黃色,變色區寬度大致相等,像葉脈鑲了邊;或脈明,即葉片區域性葉脈呈半透明,而代之以花葉。還有一種較輕的斑駁,葉片或綠色莖上出現濃淡不勻的近圓形斑區,其中小的斑區似點狀,大的為明顯的圓形褪綠斑。葉片縮小,扭曲畸形。小花梗上出現白點,花蕾上也出現斑點,花朵畸形,嚴重影響花的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

  ①及時拔除病株,集中燒燬。清除田間雜草,避免和嚴重發生相同病毒植物混種或臨近種植。

  ②防治害蟲。控制傳播途徑,比如及時防治桃蚜、薊馬等。

  ③選擇無病種苗。採用莖尖組織培養法獲得無毒種苗。

  ④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10%混合脂肪酸水乳劑100倍液或24%混脂酸銅水劑700~800倍液、2%寧南黴素水劑500倍液、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20%嗎啉胍·乙銅***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