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致富事蹟材料

  我想很多事自己不想幹就會變成任務,任何事如果不是強烈的興趣都很難做好。創業就是那樣的。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跟著小編一起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用平凡的刻刀 一個90後大學生創業的故事

  2012年,肖治鵬畢業於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誰也沒想到,這位剛離開校園兩年的大學生,頭頂已戴著多個光環:書畫藝術名家、中國青年篆刻家、中國鋼筆畫家、中國當代資深書畫家、中國書畫藝術領域百傑、中國古文化優秀傳授者、中華文化藝術愛心使者。

  近日,小編有幸與肖治鵬見面,難以想象,一副副美麗的畫卷竟然出自眼前這位"呆萌"的小夥子。剛滿25歲的他,在湛江已小有名氣。 肖治鵬告訴小編,他不僅擅長篆刻,而且鋼筆速寫和鋼筆作畫也是強項。從2006年開始,他的作品在國內外榮獲了眾多藝術類獎項。

  在旁人眼裡,肖治鵬是個愛琢磨的人,手裡一拿到新東西,總愛刨出個所以然,趴在桌子仔細琢磨,一晃就是幾個小時。特別是在接觸篆刻那段時間。剛開始,大家看到他在橡皮擦上雕刻著自己的名字,以為只是一時興起,玩玩而已。可時間久了,發現他不僅在橡皮擦上雕刻,而且喜歡在貝殼或石頭玩起了"刻字繪 畫"。

  "篆刻是我從小就喜歡的東西,記得當時自己想一門子心思學習更專業的篆刻技術,所以要求家人能幫忙找老師給我輔導,但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援和理解,心情很低落,"肖治鵬說。

  雖然沒有家人的支援,肖治鵬並不氣餒。他暗暗告訴自己:我能行!就這樣,一個人毅然在自學篆刻的路上慢慢前行。凡是遇到不懂的,他就跑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回來湊著眉頭琢磨一會就懂了。肖治鵬一直堅信著"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理念,這也折射出他身子上的一股韌勁。

  在高中時,肖治鵬遇上了第一位"引路"人--楊克棟老師。這樣,肖治鵬的藝術之路迎來了大轉機,短短几年時間裡,連續獲得了不少榮譽。"自己的 努力終有收穫,當時不少旁人投來讚許的眼光,可是家人還是不太支援我'玩弄'篆刻,但我知道選擇走自己喜歡的路才有意義"肖治鵬笑著說。

  2008年,肖治鵬考上了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大學期間,他利用更多的空餘時間去創作,且積極參加各種書畫篆刻方面的比賽。至2009年4月,肖治鵬被授予"中國當代資深書畫家"的稱號,同年5月,他的作品在"第五屆'歐陽詢'全國書畫大賽"中獲金獎,在"中國首屆 '八大山人杯'文學藝術大獎賽"中獲篆刻一等獎。6月他的作品又在"第五屆'華夏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

  一直以來,肖治鵬都在藝術的海洋中探索。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貝殼的內壁是可以作畫的,且更富有的藝術價值。於是,他開始嘗試在貝殼上作畫。

  剛開始,他用鋼筆、簽字筆、大頭筆為工具作畫,但發現在這些顏料在貝殼上的效果不佳,用手輕輕一抹就變得模糊。後來他把工具改選為油性筆,出乎意料的是,油性筆的作畫,質感光滑且不掉色,像陶瓷裡面的花紋一樣。

  在一般人看來,貝殼繪畫難度遠超於紙,與紙上作畫相比較,貝殼作畫花費時間長又耗工具。"貝殼不像宣紙平整,可供繪畫的只有內殼壁。而內壁也是 凹凸不平的曲面,作畫過程中很困難,但這恰恰是貝殼藝術品創作的特色所在,一般在凹凸貝殼上的畫面更有立體感。"肖治鵬如此說道。

  貝殼作畫初有成效後,肖治鵬又開始向高難度挑戰,後來選用了生蠔殼、螃蟹殼等材料作畫,同樣也創作出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因畫結友,如今,肖治鵬組建了一個5人的創作團隊,命名為"大鵬藝術坊",其中主要的聯合創立人張鑑榮、朱惠妙、凌偉森、樑偉鵬等。"大鵬藝術 坊" 迄今為止繪製的貝殼鋼筆畫純手工工藝品約200多件,石頭鋼筆畫純手工工藝品近600件。近日,大鵬藝術坊在2014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上也展出了部分藝 術品。

  正如古代名人張衡所說,"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在同年齡人眼裡,肖治鵬就是愛拼、肯幹、聰明的人。他除了擅長於篆刻、貝殼作畫外,長卷鋼筆畫也是特長之一。

  在近期,肖治鵬創作了三幅鋼筆畫得意之作:《世界現代建築》、《美麗湛江》、《美麗廉江》。目前,長卷鋼筆畫《美麗湛江》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也得到了市政府領導的認可。

  據悉,長卷鋼筆畫《美麗湛江》主要是呈現了赤坎區和開發區的特色建築物,其規格為長1000釐米,寬10釐米,由6本宣紙冊頁拼接而成,摺疊後看似一本《新華字典》。創作這幅《美麗湛江》長卷鋼筆畫是從去年12月開始,創作時長為1周。   "我是一個不斷追夢的人。未來我會努力鑽研帶有自己風格的藝術作品。我會在篆刻的藝術海洋裡不斷翱翔。立足湛江,開創屬於自己的文化產業,創作出更多匪夷所思的藝術作品。"肖治鵬說。

  二:

  大學生辦外賣APP日收入萬元

  在廈門理工學院近日舉辦的“第五屆夢想工廠校際創業大賽”上,剛從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黃陳樟創辦的“食指街”外賣網站以其突出的業績,引起了評委們的濃厚興趣。

  據介紹,該網站註冊使用者超過6000人,佔周邊高校學生總人數的1/6左右。黃陳樟說:“想到大學校園裡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自己的使用者,內心的滿足感便油然而生。”

  目前,“食指街”外賣網站日營業額上萬元,進駐商家68家。黃陳樟告訴記者,“食指街”的盈利方式主要通過合作商家返點。由於僱傭了在校大學生當配送員,基本能保證送餐到門口,所以很受大學生歡迎。為了方便同學們隨時隨地下單,他們還推出了“食指街”手機客戶端。“有了APP,同學們在即將下課時可用手機下單,不用再等到回宿舍用電腦操作了”。

  從踏入大學校門開始,黃陳樟就嘗試著創業。深諳大學宅文化的他在宿舍囤積了一批適合當夜宵的零食,每當門禁後,他就忙了起來。上樓下樓,他親自把夜宵送到有需求的同學宿舍。後來,他的業務範圍擴大到其他樓棟,銷售商品的類別也多了起來。當時他的訂單都是通過淘寶下單或者電話訂購。

  2013年年初,黃陳樟在網上看見一個高中同學在秀自己建立的網站,他隨即請這個同學幫忙設計了“食指街”外賣網。有了自己的網站,黃陳樟開始尋找入駐的商家。為了取得商家的信任,他免費配送,並且保證當天結算清楚。

  他招了3個高校的10多名貧困生做配送員,以便能直接把食物送到宿舍門口。和其他外賣網僅發“計件工資”不同的是,他給每個配送員至少50元的基本工資,“如果送餐量不夠的話就可能虧本”。

  在這個擁有4萬人左右的“大學城”,外賣網站並不止“食指街”一家。但是,目前做大了的只有“食指街”一家。當別的外賣網放棄時,黃陳樟立即出資將其收購過來,把使用者過渡到自己的網站上。

  去年11月,嗅到手機客戶端的新商機,黃陳樟又一次性花了10萬元,請人做了一款基於IOS和Android的手機客戶端。這讓他意識到,“沒有自己的技術團隊,這條路走不遠”。

  黃陳樟通過身邊的朋友,輾轉找到國內某知名數字地圖提供商的技術團隊。他以部分股份相送,對方用下班後和週末時間來維護“食指街”外賣網。如今,“食指街”創業團隊核心成員共有13人,其中6人負責運營、7人負責技術。

  黃陳樟的創業故事經當地媒體報道後,他不斷接到來自各方的電話,“有希望入股的,也有希望合作的”。但是,他都婉言謝絕了。“其實 食指街 外賣網本身並不太盈利。前期的盈利隨即就投入到下一步計劃。目前團隊也就維持著保本的狀態。”不過,對於自己的未來,他心中有數:“明年3月我們將推出全 新的網站和手機APP,同時將推廣到其他大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