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創業機會的識別過程

  網上創業園作為一種新型的大學生創業方式,正越來越受到重視。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開,希望能幫到你。

  

  創業機會識別是創業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從創業過程角度來說,它是創業的起點。創業過程就是圍繞著機會進行識別、開發、利用的過程。識別正確的創業機會是創業者應當具備的重要技能。

  創業機會以不同形式出現。雖然以前的研究中,焦點多集中在產品的市場機會上,但是在生產要素市場上也存在機會,如新的原材料的發現等。許多好的商業機會並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對於“一個有準備的頭腦”的一種“回報”。在機會識別階段,創業者需要弄清楚機會在哪裡和怎樣去尋找。現有的市場機會

  對創業者來說,在現有的市場中發現創業機會,是很自然和較經濟的選擇。一方面,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能真實地感覺到市場機會的存在;另一方面,由於總有尚未全部滿足的需求,在現有市場中創業,能減少機會的搜尋成本,降低創業風險,有利於成功創業。現有的創業機會存在於: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企業叢集下的市場空缺等。

  不完全競爭下的市場空隙。不完全競爭理論或不完全市場理論認為,企業之間或者產業內部的不完全競爭狀態,導致市場存在各種現實需求,大企業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必然使中小企業具有市場生存空間。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互補,滿足市場上不同的需求。大中小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市場對產品差異化的需求是大中小企業並存的理由,細分市場以及系列化生產使得小企業的存在更有價值。

  規模經濟下的市場空間。規模經濟理論認為,無論任何行業都存在企業的最佳規模或者最適度規模的問題,超越這個規模,必然帶來效率低下和管理成本的提升。產業不同,企業所需要的最經濟、最優成本的規模也不同,企業從事的不同行業決定了企業的最佳規模,大小企業最終要適應這一規律,發展適合自身的產業。

  企業叢集下的市場空缺。企業叢集主要指地方企業叢集,是一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聯絡的公司和關聯的結構,它們同處在一個特定的產業領域,由於具有共性和互補性而聯絡在一起。叢集內中小企業彼此間發展高效的競爭與合作關係,形成高度靈活專業化的生產協作網路,具有極強的內生髮展動力,依靠不竭的創新能力保持地方產業的競爭優勢。潛在的市場機會

  潛在的創業機會來自於新科技應用和人們需求的多樣化等。成功的創業者能敏銳地感知社會大眾的需求變化,並能夠從中捕捉市場機會。

  新科技應用可能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出現新的市場機會。通訊技術的發展,使人們在家裡辦公成為可能;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工作、生活、交友的方式;網路遊戲的出現,使成千上萬的人痴迷其中,樂此不疲;網上購物、網路教育的快速發展,使資訊的獲取和共享日益重要。

  需求的多樣化源自於人的本性,人類的慾望是很難得到滿足的。在細分市場裡,可以發掘尚未滿足的潛在市場機會。一方面,根據消費潮流的變化,捕捉可能出現的市場機會;另一方面,根據消費者的心理,通過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引導需求並滿足需求,從而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衍生的市場機會

  衍生的市場機會來自於經濟活動的多樣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等方面。

  首先,經濟活動的多樣化為創業拓展了新途徑。一方面,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非常多的成長點,現代社會人們對資訊情報、諮詢、文化教育、金融、服務、修理、運輸、娛樂等行業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從而使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第三產業日益發展。由於第三產業一般不需要大規模的裝置投資,它的發展為中小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一方面,社會需求的易變性、高階化、多樣化和個性化,使產品向優質化、多品種、小批量、更新快等方面發展,也有力地刺激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其次,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國企改革為創業提供了新契機。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別是國有制的多種有效實現形式,大力推進企業的體制、技術和管理創新。除極少數必須有國家獨資經營的企業外,積極推進股份制,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因此,隨著國企改革的推進,民營中小企業除了涉足製造業、商貿餐飲服務業、房地產等傳統業務領域外,將逐步介入中介服務、生物醫藥、大型製造等有更多創業機會的領域。成功的創業機會識別所需的條件

  面對具有相同期望值的創業機會,並非所有潛在創業者都能把握。成功的機會識別是創業願望、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等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創業的願望是機會識別的前提。創業願望是創業的原動力,它推動創業者去發現和識別市場機會。沒有創業意願,再好的創業機會也會視而不見,或失之交臂。

  其次,創業能力是機會識別的基礎。識別創業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創業者的個人***團隊***能力,這一點在《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報告》中得到了部分佐證。報告通過對1993年以後私營企業主階層變遷的分析發現,私營企業主的社會來源越來越以各領域精英為主,經濟精英的轉化尤為明顯,而普通百姓轉化為私營企業主的機會越來越少。國內外研究和調查顯示,與創業機會識別相關的能力主要有:遠見與洞察能力、資訊獲取能力、技術發展趨勢預測能力、模仿與創新能力、建立各種關係的能力等。

  最後,創業環境的支援是機會識別的關鍵。創業環境是創業過程中多種因素的組合,包括政府政策、社會經濟條件、創業和管理技能、創業資金和非資金支援等方面。一般來說,如果社會對創業失敗比較寬容,有濃厚的創業氛圍;國家對個人財富創造比較推崇,有各種渠道的金融支援和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產業有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那就會鼓勵更多的人創業。

  網上創業機會的特徵

  有的創業者認為自己有很好的想法和點子,對創業充滿信心。有想法有點子固然重要,但是並不是每個大膽的想法和新異的點子都能轉化為創業機會的。許多創業者因為僅僅憑想法去創業而失敗了。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好的商業機會呢?《21世紀創業》的作者傑夫裡·A·第莫斯教授提出,好的商業機會有以下四個特徵:

  第一,它很能吸引顧客;

  第二,它能在你的商業環境中行得通;

  第三,它必須在機會之窗存在的期間被實施***注:機會之窗是指商業想法推廣到市場上去所花的時間,若競爭者已經有了同樣的思想,並把產品已推向市場,那麼機會之窗也就關閉了。***

  第四,你必須有資源***人、財、物、資訊、時間***和技能才能創立業務。

  網上創業機會的方式

  發掘創業機會的做法,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七種方式:

  一,經由分析特殊事件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美國一家高爐鍊鋼廠因為資金不足,不得不購置一座迷你型鋼爐,而後竟然出現後者的獲利率要高於前者的意外結果。再經分析,才發現美國鋼品市場結構已產生變化,因此,這家鋼廠就將往後的投資重點放在能快速反應市場需求的迷你鍊鋼技術。

  二,經由分析矛盾現象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與產品大多隻針對專業投資大戶,但佔有市場七成資金的一般投資大眾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這樣的矛盾,顯示提供一般大眾投資服務的產品市場必將極具潛力。

  三,經由分析作業程式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在全球生產與運籌體系流程中,就可以發掘極多的資訊服務與軟體開發的創業機會。

  四,經由分析產業與市場結構變遷的趨勢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在國營事業民營化與公共部門產業開放市場自由競爭的趨勢中,我們可以在交通、電信、能源產業中發掘極多的創業機會。在政府剛推出的知識經濟方案中,也可以尋得許多新的創業機會。

  五,經由分析人口統計資料的變化趨勢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單親家庭快速增加、婦女就業的風潮、老年化社會的現象、教育程度的變化、青少年國際觀的擴充套件……必然提供許多新的市場機會。

  六,經由價值觀與認知的變化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人們對於飲食需求認知的改變,造就美食市嘗健康食品市場等的新興行業。

  七,經由新知識的產生來發掘創業機會。例如,當人類基因影象獲得完全解決,可以預期必然在生物科技與醫療服務等領域帶來極多的新事業機會。 雖然大量的創業機會可以經由有系統的研究來發掘,不過,最好的點子還是來自創業者長期觀察與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