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絡養生操

  中國的健身操擁有悠久的歷史,它做起來很簡單,但是效果卻是很好。那麼,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步驟

  平衡氣血

  兩腳分開直立,兩臂左右平伸,肘部自然彎曲,掌心向上,身體保持平直,腰向左彎,左臂下降,右臂上伸,到適當程度後復原,再向右彎,動作同前,反覆數次。

  功效:降低血壓,鎮心安神。

  心平氣和

  兩腳分開直立,隨吸氣兩臂緩慢從身體兩側向前上、正中移動,直到手掌與喉平行,再隨呼氣掌心向下沿胸前徐徐下降,並以意領氣下沉,兩腿屈膝下蹲,直到兩手齊臍部,反覆數次。

  功效:調整呼吸。

  舒筋活絡

  把兩臂和肩同平,由內向外運動,手在兩腋向下來回按摩,並以意引導到湧泉,兩腿再做深蹲,這樣重複多次。

  功效:可放鬆全身,舒筋活絡。

  太極開合

  自然站立,兩臂胸前伸展如抱球狀。隨呼氣兩手臂向外舒展,吸氣時復原,兩腿微蹲,重複數次。

  功效:開闊心胸。

  巡迴搓棍

  兩腿分開微蹲,兩手臂前伸,肘部稍彎,掌心相對距1尺左右。兩手前後來回搓動,身體也隨之轉動,重複數次。

  功效:強健腰部。

  定步雲手

  兩腿分開直立,膝蓋略屈。身體左轉45度,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掌心相對呈抱球狀。隨身體由左向右轉動,右手交叉上升,左手下降,轉呈向右45度,右手達喉水平前方1尺左右,左手自然下垂。再作反向運動,重複數次。

  功效:寬胸理氣,健腰強腿。

  旋轉健腰

  兩腿自然張開,兩個手臂圈在小腹前,腰部以上身體隨兩臂向左側身後轉動,重複數次。

  功效:強健腰腹部。

  伸臂疏胸

  兩腿分開站立,兩手前舉到平肩,屈肘內收到胸前豎掌,掌心向前。兩臂緩慢推出,同時屈膝下蹲。然後兩手呈握空心拳狀收回腰部兩側,兩腿復原,重複數次。

  功效:增強腿力。

  進腿虎步

  兩腿分開直立,兩手反叉腰,提左腳呈虛步,再向前輕輕踢出,足尖先向內再向外各轉3圈後向前踏平,再練右腳,重複三次以後同樣方式退後3步,還原。

  功效:強肌保健下肢關節。

  交替擊腹

  雙腿分一後交替輕叩小腹與腰背兩腿交替活動。

  功效:增強肌力,預防關節過早衰老。

  經絡養生小動作

  第一種: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祕、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鐘,每分鐘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要領: 五指併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

  第二種:下蹲運動

  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經、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免疫力低下、便祕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做法:緩蹲緩起,不要猛蹲猛起

  高蹲——兩腿併攏,全身放鬆,做微蹲同時兩臂平舉,一蹲二起反覆四八拍。

  中蹲——兩腿併攏,全身放鬆,做中蹲大腿與地面平行同時兩臂平舉,一蹲二起反覆二八拍。

  全蹲——兩腿併攏,全身放鬆,做全蹲同時兩臂平舉,一蹲二起反覆二八拍。

  第三種:彈指甲運動拇指到小指

  拇指:肺經循行部位,治療頭痛、發熱、咳痰、鼻炎。食指:大腸經循行部位,治療牙痛、耳鳴、耳聾、頸椎病、肩背疼痛、手指麻木。中指:心包經循行部位,治療心煩、失眠、清熱安神、慢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無名指:三焦經循行部位,治療發熱、盜汗、胃口不開、腹脹、小便失禁。小指:心經的循行部位,治療心悸、胸悶、口瘡、尿黃、口苦、氣血不足、心火上攻。

  做法:兩腿併攏,全身放鬆,雙臂自然曲與胸前,甩動手腕做彈指運動,同時微微屈膝。每個手指做四八拍。

  溫馨提示:以上養生操需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急於求成。操作力度不要太猛烈,持之以恆方可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