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搞養殖成功的故事

  創業,年少者敢博,年長者善算,常勝者愛拼。很多人從養殖業中找到成功的道路,看看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建養魚基地養殖會變色的紅鯛魚年售300萬

  一個名校畢業的碩士,放棄事業單位和大型國有企業的工作機會,走上了一條自主創業之路。5年過去,“養魚碩士”樑政遠的事業漸漸走上正軌:由他創辦的無錫瑞順水產養殖科技有限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科研開發、水產養殖、加工、營銷、技術諮詢合作於一體的綜合性水產企業,擁有4個養殖基地,面積達500餘畝,年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4年前,樑政遠研究生畢業後,就在無錫搞水產養殖,短短4年,樑政遠從一無所有就發展了4個養魚基地,年銷售額達到300萬以上。雖然養魚時間不長,但他養魚從未失手過,年年都有錢掙,他到底有啥養魚的訣竅呢?

  樑政遠的父親一直靠經驗養魚,而樑政遠則認為養魚要靠知識,要看書,但在父親的眼裡,樑政遠簡直在胡鬧。多次和父親交流無果後,樑政遠暗暗下定決心要以養魚來成就他的一番事業。

  紅鯛魚原產於馬來西亞,與國內的紅鯛魚相比,樑政遠養的這種紅鯛魚能提前一個月左右上市,而且價格一斤也至少貴了兩塊錢!紅鯛魚顏色多樣,肉厚且美觀,在陽光下會泛著肉色,裡面的肉都能看得出來。紅鯛魚不僅美觀,經濟效益也很好,但養殖技術很難,目前整個無錫市,只有樑政遠的養殖場才有!

  慕名而來,第一眼看到樑政遠的時候,他正穿著髒髒的工作服在忙碌。樑政遠憨厚的微笑著和我們一一握手,然後一定要帶我們去看他養的魚。樑政遠的養殖塘,是一座座大棚。讓人匪夷所思,養魚怎麼和種菜一樣??樑政遠:“其實和蔬菜大棚是不一樣的,這個大棚出於防風的需要,建得比蔬菜大棚矮,裡面只可以站一個人,而且每個大棚還配有加溫的鍋爐。”

  “?為什麼還需要加溫的鍋爐呢?”我疑問的問樑政遠。?樑政遠說:“紅鯛魚對溫度比較敏感,在12度左右就會完全死掉。溫室內溫度很高,也為了促使紅鯛魚提前發情,這樣可以提早上市。”

  2010年,?紅鯛魚被樑政遠的老師董在傑引進無錫,由於沒人見過這種魚,大家都不敢養,而樑政遠敏銳地意識到這是個很大的商機。然而建個正規的養殖場,前期至少要100萬的投資,剛走出校門的樑政遠上哪裡去找這麼多錢呢?正在為錢著急樑政遠,他的女朋友繆凌巨集給了他20萬元,才解決了資金上的問題。樑政遠,又找了一個合夥人,湊夠了100萬,承包了200畝水塘,並從馬來西亞空運了30萬尾的魚苗,開始養殖紅鯛魚!

  為了養紅鯛魚,樑政遠先後投入了100多萬,如果扔掉,必將賠的血本無歸。馬來西亞紅鯛魚是熱帶魚,在溫度低的環境中養殖,就會產生應急反應,顏色變黑,而等到溫度升高,顏色又會再變回來。

  2011年9月,經過兩年的養殖,樑政遠的紅鯛魚終於上市了,而讓樑政遠想不到的是,他辛辛苦苦養出來的紅鯛魚,卻根本沒人買,他該怎麼辦呢。

  這種紅鯛魚,當地市民很難有人接受,但記者瞭解到樑政遠這幾年就是靠這種紅鯛魚發的財,那麼他的紅鯛魚是怎麼賣出去的呢?又是賣給誰了呢?

  樑政遠想出了一個方法推廣他的紅鯛魚。改變了一下思路,我們直接供餐飲,直接跟餐飲去合作,我們要把對的產品賣給識貨的人。於是樑政遠請酒店的總經理吃飯,自己帶著食物還從外面請來了大廚,讓大廚用紅鯛魚做成的就是他們最拿手的菜。?儘管這家酒店的老闆沒有立刻答應合作,但樑政遠說他看到了希望。從2011年至今,樑政遠就是靠著這樣的推銷方式,一家一家的去酒店做全魚宴,終於打開了紅鯛魚的銷路。

  如今,樑政遠發展了4個養殖基地,在他的養殖主要養殖紅鯛魚,和這些稀有的品種,一年靠賣魚和苗銷售額達300萬元以上!

  從事水產養殖面臨很高的風險,“我們和魚隔著一層水,不像其它動物那麼好掌控,一旦出事,損失無法挽回。”所以,樑政遠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幾個養殖基地“蹲點”。同時,他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積極開展科研,“只有技術領先,拿出別人沒有的產品,才會在市場上佔據優勢。”幾年來,樑政遠的公司與世界漁業中心、中國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亞太綜合養魚研究中心、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合作,完成了國家、省、市一批重點科研專案,取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其中承擔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案“鯉魚複合育種”的改良、擴繁及高效養殖示範專案,獲得2011-2013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

  二:

  25歲失聰女創業當起鴿老闆 給鴿子建“相親屋”

  嚴漫自己的客廳小黑板上寫了一句話: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但很難想到,對“工作”如此上心的嚴漫今年才25歲,卻已是一家肉鴿養殖公司的老闆。她的公司註冊地在青山區,但佔地百畝的養殖基地在黃陂。

  與其求人收留 不如自己創業

  日前,記者來到她位於黃陂羅漢街農村周邊的養鴿基地,4間鴿舍分佈在院子右側。目前她已養殖了一萬對鴿子,主要銷售給農貿市場和酒店,月均銷售額已達5萬元。

  記者在一個鴿舍裡找到了嚴漫,她個子高挑,面板白皙,鼻上架著一副眼鏡,大紅色羽絨服外穿著一件白色工裝服,她正順著一個個籠子觀察鴿子的成長情況,並在每個籠外的卡片上做筆記。

  雖然記者站她身後許久,但她並沒一絲察覺,因為她的雙耳完全失聰。

  嚴漫小時體弱,2歲半時一次腹瀉由於注射了過量的慶大黴素,導致她半年內聽力全失。

  嚴漫從小喜歡畫畫,高考後順利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園林藝術設計專業。經過4年的學習,她原以為自己會成為一名設計師,或是一名美術教師,可到畢業求職時卻屢屢碰壁。

  嚴漫決定:與其求人收留,不如自己創業當老闆。

  她給小鴿子建起“相親屋”

  “爸爸以前養過鴿子,而且鴿子很可愛。”嚴漫一下子就想到要養殖肉鴿。此外她還有一個心思,養殖業不用過多與人交流。

  畢業後,嚴漫和媽媽到北上廣、河南、湖南等地考察市場,學習技術。今年4月,她在黃陂農村流轉了一片百畝土地,正式當上“鴿老闆”。

  拿畫筆的雙手開始與鴿子打交道。嚴漫的雙手有很多疤痕,都是被鴿子抓的。“有時抓鴿子去生產,有時撿鴿子蛋時也被抓。”

  現在嚴漫已練出一身抓鴿子的好本領。鴿子生長習性特殊,兩隻鴿子必須是“自由戀愛”才能生產。為此嚴漫為還沒性成熟的小鴿子建了一個“相親屋”,屋長60米、寬12米、高5米,數百隻幼鴿可以在這裡自由飛翔。

  每到夜裡,嚴漫就舉個手電筒,趴在屋外觀察哪兩隻鴿子靠得近。“貼得近的就是談戀愛的,可以一起抓了去生產。”她得意地說,確定目標後她就把燈關上,爬進去抓,一抓一個準。

  沒了燈光鴿子就不愛動了。她也有失手的時候,“失手了就是一身毛唄。”

  嚴漫平常都住基地,不愛回城逛街。但實際上她卻是個家境優渥的標準“白富美”。吳順英夫婦多年經商,對嚴漫支援不小,嚴漫的妹妹現在英國學金融專業。

  25歲的嚴漫為自己訂了個很高的目標:用5年做成省內最大的養鴿公司,還要辦一場個人畫展。她對此信心滿滿,因為公司開業僅半年,她已經開始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