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成功創業事例

  創業,一定要有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感覺,或者是萬馬奔騰的感覺。看看那些在農村創業的事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創業鬥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鹿能手高培德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近日,筆者來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區紅旗農場六分廠的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200多隻梅花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十分惹人喜愛。說起這些小鹿,那可都是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老闆高培德的“寶貝”,每天他都會早早地來場裡看這些“寶貝”。

  聽見說話聲,“躲”在室內的幾隻梅花鹿立刻從地上站起來,緊緊挨在一起。高培德說,雖然梅花鹿已經馴養了多年,但還是很怕人。在養殖區內,筆者看到,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梅花鹿所在的房間約有200平方米,分為休息區和活動區,每個“套房”裡都養著十幾只梅花鹿,而這樣的“套房”有十幾個。

  雖然擁有多年的養鹿經驗,但是一入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高培德對筆者說:“剛開始養殖的時候,一隻母鹿產一隻小鹿才一百到二百元,鹿茸那時候才四百多元一斤,這樣算下來,養一隻鹿就得賠個五六百元錢,一賠就是六七年,但是既然選擇養殖梅花鹿賺錢的道路,我沒想過放棄,就算賠錢我也養,多大困難我也得堅持。”

  堅持不是盲目的幹挺,而是在觀望中依靠科學養殖,並將思想付諸行動。為了摸索梅花鹿的飼養習性,高培德總是早起晚睡,每天細心照料鹿群,不但向縣裡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專家請教,還專門請了一位飼養員指導飼養。幾年下來,高培德在養殖上總結了很多經驗,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不僅挺過了價格低谷期,還壯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

  從小規模飼養幾隻,慢慢發展到十幾只,如今已養殖梅花鹿230只。前幾年,高培德在紅旗總廠租了地,建起了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欄舍和管理用房,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現在他的鹿茸基本上是客商上門收購,時常供不應求。經過幾年的艱辛和摸爬滾打,高培德已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梅花鹿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鹿養殖賺錢能手。

  農民日報:北鹿南養好賺錢

  “別看梅花鹿個頭很大,但膽很小,警惕性很高,一有動靜就會亂跑。”7月6日上午,走進四川省仁壽縣滿井鎮鑫雅鹿場,“鹿老闆”範蝶就囑咐筆者,雖然是人工馴養的梅花鹿,但還是很怕人,進去後不要鬧出大動靜。

  2006年範蝶辭掉了醫藥公司的採購工作,帶著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承包了30畝地,先引進80頭梅花鹿,開始自己的養鹿之路。

  在遠離家鄉的東北養殖梅花鹿,範蝶放不下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一年總要往家裡跑幾趟。通過一番考察後,他萌發了把梅花鹿遷到仁壽飼養的念頭。2012年9月,範蝶將10頭梅花鹿從東北運回了仁壽,進行試養。

  “梅花鹿比較好養,對吃喝都不挑剔。主要飼料是青草以及玉米、麩皮、米糠等。”範蝶介紹:“在老家養鹿也有很多好處,空氣好、水源好,特別是水草豐富,加上四川境內少有鹿場。”引進梅花鹿後,範蝶就一天都沒有消停過,每天需準備足夠的無汙染青飼料;清理場內的衛生;特別是鹿病的防治和繁殖,在一年多的養殖過程中,他慢慢地摸索出在仁壽本地養鹿的經驗,去年他又從東北運回了90頭梅花鹿。

  “在南方飼養梅花鹿飼草豐富,飼料成本低,由於氣候的原因,鹿子的長勢要比北方高出近一半,在北方鹿茸一年只能收割一季,在南方可以收割兩季。”範蝶自信地介紹:“一頭3年齡的公鹿,通過產鹿茸、鹿血一年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一頭母鹿一年下一次仔,飼養半年就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今年上半年,我的90多頭梅花鹿取鹿茸,產量很不錯。按照市場價格來算,鹿茸每公斤6000-10000元、鹿茸血每公斤2000-3000元,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梅花鹿還是挺賺錢的。”

  二:

  壓不垮的養雞創業女強人

  2004年,第一次創業不到一年,她遭遇火災,剛剛起步的養雞場化為灰燼,損失近七十萬元。當很多人認為她會從此一蹶不振的時候,她卻借款東山再起,再次將養殖場辦得風風火火。

  禍不單行。2008年,大雪封山,雞蛋滯銷,蛋雞死亡。她又未能倖免,損失三四十萬。再次起航的創業路依然荊棘。

  十年創業,兩次全軍覆沒,並未把這位20歲的女人嚇倒,摔倒後的她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前行。帶領村民致富,讓鄉親們脫貧,是支撐她一路走來的信念。她相信,明天會更好。

  打工“偷師”

  1995年,由於家貧,為尋求更好的生活,16歲的李國會離開家鄉筠連縣高坎鄉紅旗村,與同鄉一起外出打工。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宜賓某餐館當服務員,當時每個月只有160元的收入,但這讓從大山裡走出的李國會頗為欣喜。隨後,她又去過新疆摘棉花、賣衣服,還輾轉到河北等地打工。按照她的話說,只要是一般打工妹所從事過的工種,她基本都做過。但是,一想到貧窮的家鄉,對於出門那天起就暗暗下決心要闖出一番事業的李國會而言,打工不是辦法,創業才是目標。

  一直尋找專案的李國會,在一次偶然回筠連時發現,筠連市場上的雞蛋比樂山市要貴四五毛一斤。原來,當時筠連市場上銷售的雞蛋是從樂山運過來的,由於運輸成本的問題,單價自然要比樂山市場上貴。

  筠連縣高坎鄉可以搞養殖嗎?這個疑問在李國會心中開始生根。1998年,李國會開始到樂山當時比較大的一家蛋雞養殖場打工。在此期間,她對養雞的每個環節認真學習,一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請教養殖場裡的專家,經過三年多的學習,她基本掌握了從選雞苗、飼養、到銷售整個流程的技巧。

  “養殖場裡吃點苦,才能更好的學到東西。”在李國會看來,“偷師”的那段時間會比較累,但是一想到雞蛋這個市場前景較好的專案,她總是能堅持下來。這一學,就是三年。

  一場大火

  2003年,李國會和丈夫回到筠連縣高坎鄉,準備在這裡開辦養殖場。當時,他們的存款只有4.6萬元,連修廠房的的資金都不夠。遂向親友借款,廠房建設之初,打地基、搬磚頭、扛水泥等活路,李國會都要和丈夫親力親為。

  2004年,高坎鄉鴻運養雞場成立,隨後李國會一次性購買了5000個蛋雞,修廠房、買蛋雞、購雞籠,一共花了25萬元,其中二十餘萬元全部來自借款。李國會本想大幹一場,早日將借款還清,一開始的時候也還順利,第一個月就掙了幾萬元。但是,一場大火將她打回了“原形”。

  2004年,由於管理不當,一場大火將李國會的養殖場付之一炬,加上蛋雞和雞蛋,損失約七十萬元,所幸的是,並未造成人員受傷。當時,李國會和丈夫在宜賓跑銷售,等回到養殖場時,看到苦苦經營的希望瞬間化為灰燼,她心疼極了。看到眼前的一切,李國會的丈夫一下子暈在方向盤上,她的母親抱著她失聲痛哭,倔強的李國會強忍淚水,心裡一直不斷的在提醒自己,不能倒下。

  現在回想起來,李國會說,如果只為自己著想的話,她完全可以和丈夫回到樂山打工還債。但是,一想到村民們沒有脫貧的技能,她就堅持了下來。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帶領大家走出困境,走向希望。在大多數人以為她從此倒下的時候,李國會選擇了堅持。

  一場大雪

  2005年,李國會再次借款創業。這一次,就像回到了原點一樣,她購買了5000個蛋雞,經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她再一次獲得了成功。不少村民看到她的成功後,紛紛開始和她合作,也搞起了養殖。

  2006年,李國會一次性購買了一萬隻蛋雞,由於市場好,一度還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狀態。2007年,李國會再次購買8000只蛋雞。此時,她的養殖場已經達到了2.8萬隻蛋雞的規模。以1萬隻蛋雞每天生9700個雞蛋計算,除去所有開支,1個雞蛋有0.2到0.4元的純利潤,最高值的時候可以到到0.5元的利潤。一個月的利潤有七八萬元。

  按照這個節奏,一年的時間,李國會就能還清債務。沒想到,一場大雪,再次將她的夢打碎。

  2008年,筠連降雪時間比往年都長,大雪封山,李國會的數萬只雞蛋無法銷售出去,加之天寒,不少蛋雞相繼病死。這一次,她損失了三四十萬。面對這樣的失敗,她再次選擇堅強。

  領路致富

  2009年,李國會選擇了第三次創業,並獲得了成功。村民們看到了李國會的成功,有12戶村民參加了她組織的免費培訓,一個多月後,李國會還幫村民把雞苗訂好。當時,她給村民一隻雞墊了10多塊錢。

  高坎鄉紅旗村村民李永才說,李國會的養殖技術和當地的養雞技術不一樣,她的養雞技術是科學性的養雞。小雞出殼以後要給它育苗,還要注射疫苗。過去養雞,長到一斤到兩斤左右就會死,村民們現在用她教的技術,小雞的成活率提高了不少。

  除了將技術毫不吝嗇的傳授給了當地村民,在資金、營銷上,李國會也給予了當地百姓極大地幫助。在公司的帶領下,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統一餵養、統一入股、統一銷售、入股分紅。

  同時,不少村民還在李國會的養殖場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餵雞、打掃雞棚,工作時間5個小時左右,每月的工資1600元還包吃住。在掙錢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家裡,這比在外打工強多了。

  2012年,李國會和朋友合資註冊了騰龍養殖有限責任公司,事業的發展開始大步向前。目前,她養殖蛋雞規模達到了三萬只,帶領村民養殖蛋雞約為十萬只。去年,她的雞蛋銷售達到了180萬元。

  今年已經有不少村民打電話告知她,過年就結束打工生活,回鄉跟著李國會搞蛋雞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