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農業創業事例

  成功的比例幸運佔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慧,勤以創業,儉以聚財,誠以待人,遜以自處。看看那些大學生選擇在農業創業的事例,感受他們勇於創業的精神,激勵自己的鬥志,從他們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方法。

  一:

  26歲的大學生楊勝強養羊創業路

  太陽從潘陽山頂剛剛露出小半個臉,山林間寒溼的霧氣就被驚醒了,陽光混合著寒氣,讓這個冬日的清晨更冷了。此時,山下的和政縣城關鎮咀頭村尚在夢中,而在村頭的一個養殖園內,幾座養殖暖棚裡的100多隻細毛羊“咩咩”地叫著,開始吃“早飯”了。

  今年26歲的楊勝強是這個養殖場的負責人之一,天不亮他便起來給羊餵食了。等8座暖棚裡的羊都喂完,楊勝強已經累得滿頭大汗了。雖然是農家子弟,楊勝強以前幾乎沒幹過重體力活,但幾個月的羊養下來,楊勝強覺得自己才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了。

  咀頭村距離和政縣城4公里,楊勝強的家就在村子裡。他2001年畢業於臨夏州衛生學校,剛開始擔任咀頭村的村醫,2006年拿到了甘肅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專科學歷。去年3月份,楊勝強在與好友馬強、李斌、石巖明閒談中得知,省上已將和政縣列為全省養羊大縣之一,將給予重點扶持。大家都認為當前羊肉價格居高不下,和政縣規模養殖戶比較少,養羊肯定有好的前景。和楊勝強一樣,其他3個人也是在大學畢業後一直未能穩定就業、懷揣著創業夢想的年輕人。4個人一合計,人多力量大,乾脆把幾家的資金合到一起,養羊。於是,經多地考察學習後,4人開始籌劃辦一個標準化的養殖場。

  4個人都各自向家裡人談了想法,家裡人都很支援他們。楊勝強的父親聽後認為,現在就業壓力很大,年輕人就該自己闖一闖,同意讓兒子和幾個年輕人在自己家院子旁邊的幾畝耕地上創辦養殖園。很快,4個人手裡有了自籌的20萬元,信心十足地準備大幹一場了。但標準化暖棚羊舍還沒開始建,他們就覺得錢已經不夠用了。

  幾名大學生準備建標準化養殖場的事傳到了鎮上,一時間人們議論紛紛。楊勝強說:“說什麼話的都有,不少人認為我們畢業後沒有個穩定的工作本身就糟蹋了上大學的錢,現在還要重回農村養羊,是繼續糟蹋錢。”可是城關鎮的領導聽說後卻鼓勵他們放手幹,還經過協調“賒”給了他們價值18萬元的紅磚和砂石。

  基建材料解決了,楊勝強他們開始動工修建暖棚。由於缺少資金,暖棚建設過程中除僱了3個泥水匠外,小工都由他們自己及其家人充當。從未乾過這些活的他們,搬磚、拉沙子、和水泥,幾天時間臉就晒得黝黑,手上磨下了從未有過的繭和水泡。

  現在,這座被命名為“大學生創業生態養殖園”的暖棚羊舍裡,已經有150多隻羊了。走進羊舍,一排正在低頭吃玉米秸稈的山羊看到有生人進來,馬上擠作一團。楊勝強介紹說:“這些羊是3個月前買來育肥的,現在都在40斤左右,剛好能趕上春節市場。前幾天我們給市場上拉了幾隻,羊肉是以每公斤48元賣掉的。除了母羊和種羊,其他的最近都要出欄了。”

  談到今年的打算,楊勝強很堅決地表示,他們要繼續養羊,還要擴大養殖規模,再修10座養殖棚,建一座沼氣池和一座青貯飼料池。楊勝強指著不遠處的山坡告訴記者:“這裡有一些林地是我家承包的,我們計劃今年圈出200畝作為散養肉羊的場子,這樣吃新鮮草長大的羊很環保、很健康,在市場上更有競爭優勢,我們還能節約不少成本。”

  採訪結束時,馬強告訴記者:“進不了公家的單位我們還有其他的選擇,創辦養殖園就是我們的新選擇。當然,由於缺乏資金、經驗和技術,也走了不少彎路,花了不少冤枉錢,但我們不後悔,因為創業就是在摸索中一步一步成功的。”

  二:

  大學生回家養豬致富

  龍波:與豬為伍其樂無窮。

  龍波、2000年畢業於四川農業大學企業管理系、創業專案:養豬、創造財富:2000萬元。

  在大學生豬倌龍波的養豬場裡,像這樣對豬彈吉他唱歌,已是司空見慣。從養豬的第一天起,龍波就提出了快樂養豬,養快樂豬的新理念。在這裡,一頭成年母豬的食量從一頓十幾斤減少到一斤至一斤半,減了食量的豬卻沒有減重。一個人可以輕鬆地飼養1000多頭豬,這是人們原來想都不敢想的。龍波的這種理念,顛覆了人們沿襲幾千年的養豬模式。他成了當地養殖界的一個傳奇人物。

  對豬彈吉他唱歌,外人感到啼笑皆非,但龍波的女朋友王旭,卻覺得是一件樂事。

  龍波的女朋友 王旭:“龍波有時候還跟我在豬場裡面彈一下吉他,我聽了,豬也聽了。”

  這個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大學生豬倌,是怎樣快樂養豬,養快樂豬的呢?

  2000年上半年,在四川農業大學讀了四年本科的龍波就要畢業了。當同學們都忙著四處投簡歷,找工作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決定- - -回家養豬。

  龍波的大學同學 謝強:“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前途不大。”

  成都市市民 左方金:“各行各業都大有前途,看怎麼去開創,怎麼發展。”

  成都市市民 葉池華:“掙了錢就對。”

  龍波家境貧寒,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靠飼養5頭母豬的收入,供龍波完成了大學學業。兒子能跳出農門,做一個體面的城裡人,是龍波父母的最大心願。得知龍波要回家養豬,父親火冒三丈。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我都會養豬,你回來養豬,你何必讀大學你。養豬說起來都不好聽。自己的兒子考上大學了,回來養豬,老百姓說句不好聽的,沒有本事。”

  龍波回家養豬,並不是一時衝動,這與他上大學期間的一次經歷有很大的關係。讀大二的時候,龍波曾到學校的養豬場勤工儉學,在那裡,他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龍波:“我一去根本不知道這是豬場。你在這個豬場的任何一個地方,你就是躺下去打一個滾站起來,那衣服都是很乾淨的,哎呀我就感覺你看,別人養豬都養成這個樣子了。”

  從小目睹父母養豬,在龍波的印象中,這是一種又累又髒的活。而大學裡自動化養豬場的狀況與父母在家裡的養豬,有著天壤之別。

  龍波:“從中我就發現,這個養豬業還有很大的空間,它落後,它傳統,它就有發展空間了。”

  也就從那個時候起,龍波產生了養豬的念頭。自己上的又是農業大學,有很深的畜牧養殖理論基礎。更加令他高興的是,女朋友王旭也支援自己的選擇。王旭是成都市人,在大學裡比龍波低一年級。

  王旭:“他會經常跟我講,他對農村的感情。我和他慢慢的就有這種感覺。我們的農村,很多人不願意回去,我們有知識有技術,我們回去做,肯定是能夠做好的。”

  龍波:“她說哥你放心,你先回去幹著,我畢業之後就回來和你一起養豬,哎呀,我聽了這個,我勁就大了。”

  沒想到,信心百倍的龍波卻邁不進父母內心的門檻。他苦悶,父母更苦悶。 在這段時間,女朋友王旭成了龍波最大的精神支柱。

  龍波:“她每次都要告訴我,她說哥沒事,她說你等我,她說我畢業就和你一起養豬。”

  王旭:“有時候被愛情衝婚頭腦了都不考慮那麼多了。”

  2001年,王旭大學剛剛畢業,父親已經託人給她安排好了銀行的工作。這是很多人羨慕的職業,但王旭卻感到左右為難,一連幾天她都沒敢說出自己的打算。最後,她終於說出了要跟龍波一起養豬的事。

  王旭:“我爸媽第一反映就是是不是龍波是個騙子,我腦袋是不是有問題了。因為那個太掃面子的事情了。”

  三天後,王旭卻做出了令父母出乎意料的選擇。

  王旭:“把我的小包提著。然後我給爸媽深深地鞠了一躬,就是說對不起,這麼多年,你們辛勤地養育了我,但是我現在不得不讓你們傷心失望了。當我拿著包,走出家門,把那個門砰地一聲關上的時候,我聽見我媽媽在家裡面哭了。”

  王旭找到龍波後,經過周密的籌劃,建一個小型的養豬場大約需要10萬元錢。在大學裡勤工儉學,兩人積攢了8萬元錢。可剩下的2萬元錢又到哪裡去找呢?

  2001年8月,龍波和王旭批發了牙刷、牙膏和一些勞保用品,在新都區的一家建築工地上擺起了地攤,想掙夠建豬場差的2萬元錢。

  一天中午,一輛小車突然停在了他們的攤位前,從車裡下來的一個人,使正在吆喝著賣貨的龍波和王旭陷入了尷尬的境地。

  龍波:“我心裡一樂,來生意了,結果下來一個人,我一下子就傻了。”

  王旭:“我看到我爸爸下來了,當時的第一個反映就是跑,就趕快跑掉,讓爸爸看見自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肯定會很傷心,很難過的。”

  這個時候,王旭離家出走已經半年多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和父親相見,是他們都沒有想到的。

  龍波:“然後他就看著我們兩個,話都不說,熱淚盈眶,他就問他女兒,他說你是不是一定要跟他在一起,王旭當時說不出話,就點頭,使勁點頭。”

  王旭:“我爸就什麼都沒說了,他就從包裡拿了3000塊錢給我,他說你拿去吧,他說你還是回去看一下你媽媽,他說自從你走了以後,她基本上每天都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

  王旭沒有接受父親的3000元錢,父親卻接受了她的選擇。

  擺了8個月的地攤,他們終於攢夠了2萬元錢。出於無奈,龍波的父母也勉強同意了他們養豬。2002年11月,龍波投資10萬元錢,利用自家的1畝自留地,建起了一個養豬場,養了30頭母豬。

  龍波:“建好豬場那天晚上,我就和王旭我們兩個人在豬場中間,站了很久,我拉著她的手。”

  王旭:“雖說它不大,但是我們覺得我們的事業肯定能夠從這個不到一畝地的養殖場發展起來。”

  這個時候,看著身邊沉浸在喜悅中的王旭,龍波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壓力。如果養不好豬,不僅對不起自己的努力,更對不起女友的一片痴情。

  養豬場建起之後,龍波和王旭的做法,卻讓龍波的父母感到極其的不理解,甚至非常氣憤。一頭母豬,居然一頓只喂1斤到1斤半的飼料。還提出了什麼快樂養豬的口號。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你賣豬你要對得起豬,你給它吃那麼一點,怎麼對得起豬呢,你豬都對不起,還能賺了錢。”

  養豬是一件繁瑣而又勞累的活,掙的是辛苦錢,又怎麼能輕鬆快樂呢?龍波的父親養了十幾年豬,其中的辛苦,他有很深的體會。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要切豬草要煮,要把它煮爛。母豬吃二三十斤,一鍋嗎,一大鍋。”

  龍波:“有的根本沒什麼營養,也就脹脹肚子。”

  從開始養豬起,龍波和王旭就想改變傳統的飼養方法。王旭學的是營養學專業,她請教了一些專家教授,從營養學的角度嘗試著給豬搭配飼料。他們決定從飼餵方法上尋找改變的突破口。

  王旭:“按照它這個每天豬所需要的,比如說需要多少的蛋白質,多少能量。比如說,一些玉米缺少某些東西,那麼給它搭配一些進去就可以了。”

  龍波:“像這個一碗,就是一斤多一點,可以喂一頭成年母豬,兩百多斤重,一頓就夠了。這個我們喂一頓大概也就是8毛錢。”

  龍波和王旭用自己搭配的飼料餵豬,一頓不超過1斤半,照樣長得很好。但是,他們的這種飼餵方法卻讓龍波的父母憂心忡忡。

  龍波:“我把豬餵了。我父母他們兩個又偷偷過來,幫我把那個豬又喂一遍,又補料。”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也不放心呀我們,豬那麼大就吃那麼一點點。”

  龍波:“後來我把鑰匙都拿走了。”

  2003年春天,突然發生的一件事,讓快樂養豬的龍波和王旭變得恐慌起來。他們飼養的第一頭懷孕的母豬,到了該分娩的時候,卻沒有任何動靜。

  龍波:“我爸媽早就說了,那樣餵養是不可能下仔的,什麼什麼的,我們也很擔心。”

  王旭:“挺害怕的,害怕萬一失敗或者產了死胎怎麼辦。”

  儘管他們的飼養方法,從理論上沒有什麼問題,但畢竟沒有人實踐過。如果這次出現了異常,龍波和王旭心中理想的養豬王國,將會轟然倒塌。兩天以後,懷孕的母豬順利分娩,所有的擔心都變成了一場虛驚。

  龍波:“那一窩下了10多個,還大個大個的,就比我爸媽那邊的豬還大個。”

  事實驗證了他們的養豬方法,父親不但接受了兒子的飼養理念,而且也開始按照龍波的方法養豬了。

  龍波的父親 龍義富:“像原來這個豬你起碼要喂一個多小時,我現在喂10多分鐘就喂完了,就輕鬆,隨時乾乾淨淨可以餵豬。”

  王旭:“我們的標準是一個工人,就可以管60頭母豬或者1200頭肥豬,那麼應該說,是他們都覺得工作起來都很輕鬆愉快的。”

  2005年10月,龍波又投資100多萬元錢,建造了一個年出欄量可達2000頭商品豬的大型養豬場,年創產值200多萬。並形成了快樂養豬,養快樂豬的理念。在龍波的養豬場裡,規定飼養員每天至少跟豬親近三次。

  養豬場場長 王東:“我每天來三遍,早中晚,它只要聽到我的聲音,聽到我的腳步聲,它就感覺到我要來了。它全都抬著頭等著我給它們刷,跟它們談談話,他們就感到很愉快,很高興。”

  龍波:“豬的這個情緒好,有利於它的健康。如果它每天很鬱悶就很容易生病。”

  快樂養豬的飼養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不僅當地的村民找到龍波,要求跟他一起快樂養豬,全國其它地方的一些養殖戶也慕名而來。龍波除了給養殖戶們提供仔豬,還進行技術培訓。

  成都市新都區養豬戶 黃桂琴:“現在喂6個母豬,還有2個親豬。我還要帶孫子,還要種田,我還要餵豬,我就覺得,我養豬輕鬆的很。”

  山東省淄博市養豬戶 戴濤:“讓我們當地的養殖戶也能夠輕鬆快樂地養豬,也能夠輕鬆快樂地賺錢。”

  現在,除了這個佔地40畝的大型養豬場之外,龍波還在全國其他省市與人合作,建有12個養豬場,年出欄商品豬達到了2萬多頭。他的事業正逐步邁向成功,但龍波的心裡始終有個願望- - -女朋友王旭的父母,能來自己的養豬場看一看。龍波一直盼望著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