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學校的禮儀教育

  韓國的幼兒教育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最初的兒童禮儀教育是從小開始培養的。那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一、“孝道”教育

  “孝道”作為儒學文化的基石,在韓國社會精神文化生活中占主導地位,浸透在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個角落。韓國人從小就重視對兒童進行“孝道”的薰陶,每到寒暑假,孩子都會聽“忠孝教育”講座,接受“忠、孝、禮”等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因此,韓國孩子從小就認為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一種神聖的義務。一旦哪個不盡孝者被曝光,將被社會唾棄和排斥。

  二、學習謙讓

  韓國家長非常重視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及時交流和溝通,並且鼓勵孩子自己協調和解決與同伴的衝突和矛盾。但是,無論錯誤在誰,大人和小孩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行為是否給別人增加了麻煩和不便,任何時候都應該懂得謙讓。

  三、家長的榜樣作用

  在家庭禮儀教育方面,大人的行為習慣具有無聲的影響力。孝道、和諧、為他人著想成為韓國家庭教育的重點。大人們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遵守秩序,孩子們就會跟著學,從禮貌精神、禮儀形式到實踐行動,都對兒童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注重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是韓國禮儀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每次大型慶祝活動都要有孩子參與。因此,孩子對本國的傳統節日及其內容都銘記在心,譬如韓國的四大傳統節日,清明掃墓、佛誕節***韓國宗教節日***、端午節、中秋節等。春節正月初一之前,一家人全部都要趕回供奉組縣長子家,參加祭祖的“茶禮儀式”,給老人拜年……

  五、專門的禮儀課

  韓國幼兒園都有專門的禮儀室和禮儀課,配備以韓式傢俱、傳統的民族服裝等。禮儀課則包括如何向長輩問候、小朋友之間如何打交道、吃飯時的禮儀、過年過節走親戚的禮儀、向老人敬茶時的禮儀等。有的幼兒園甚至開闢了家政活動室,是幼兒有機會自己動手學做小點心,在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下蒸熟後,請客人品嚐。

  韓國孩子禮儀小知識

  稱呼禮儀

  在韓國,長輩對晚輩可以稱呼對方的名字,可不帶其姓;對有身份的人可 稱 對 方為“先生”、“閣下”等,也可加上職銜,學銜,軍銜;關係親密的的朋友之間往往 在對方名字之後加上“兄弟”、“姐姐”、“妹妹”;對男性也可稱“君”,但 往往同其姓名連稱;對不相識的男性年長者可以稱“아저씨***a zao xi***”***即“大叔” 或“伯伯”***;對不相識的女性年長者可以稱為“아줌마***a zu ma***”***即“大嬸”、“大娘”***。

  都暈了,好複雜!

  行為禮儀

  韓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見面時,習慣以鞠躬並握手為禮。握手時,或雙手,或用右手,可女人一般不與男人握手,只是鞠躬致意。所以,在韓國,鞠躬是很基本的行為禮儀。

  飲食禮儀

  穿襪子進韓國人家裡要脫鞋,到韓國式食堂進餐也要脫鞋,因此一定要注意穿乾淨的襪子。傳統的韓國菜包括湯、米飯和幾碟配菜。湯是大家共享的。品嚐韓國菜的第一步是喝湯。你可以直接從共享的湯碗裡舀湯。如果有人幫你遞菜了,要用雙手接過來。

  日常禮儀

  乘坐地鐵的時候,老幼病殘的座位即使空著也不能乘坐。

  乘坐手扶電梯的時候,站一次側,留另一側給需要有急事的人

  喝酒的時候,側過身去喝比較禮貌

  韓國人生存在有“暖炕”設定裝備擺設的居室,不克不及穿鞋進屋,因而不穿襪子訪問親友會被以為不懂規矩。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