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生薑的技術_生薑種植要點

  生薑既可食用又可藥用,那麼生薑怎麼種植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種植生薑的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種植生薑的技術

  生薑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溼潤的氣候,不耐寒,怕潮溼,怕強光直射。忌連作。宜選擇坡地和稍陰的地塊栽培。以上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上至重壤上為宜。

  栽培技術用根莖***種姜***繁殖,穴栽或條栽。秋季採挖生薑時,選擇肥厚、色淺黃。有光澤、無病蟲傷疤的根莖作種姜,下窖貯藏或在室內與細沙分層堆放貯藏備用。南方於1-4月,北方於5月,取出種姜保溫催芽,然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保留1-2個壯芽。穴栽按行株距40cm×30cm開穴,深13-17cm,先澆糞水於穴中,待滲透土後,每穴平放種姜1塊,最後覆蓋細堆肥與土。條栽按行距40cm開溝,施入基肥後,按株距27cm下種,上覆土與地面平。四川產區很注意播種的深淺度,播種深***挖穴30cm左右***,並不斷培土而成某姜,為生薑來源;播種淺***挖穴5-10cm***而成藥姜,為乾薑來源。

  田間管理出苗後發現缺株,及時補栽。全年中耕除草3-4次,追肥4次,肥料以有機肥和複合肥為主。生長期間對水分要求比較嚴格,不能缺水,出現廠導要及時澆水保溼,收穫前10d停止澆水。

 

  生薑的病蟲防治

  病害:

  1、姜瘟病:為細菌性病害,是生產上普遍發生的一種毀滅性病害。防治方法:***1***土壤消毒。按每畝用氯化苦25-35千克燻蒸土壤。具體使用方法為:播種前30天左右,以專用施藥器具按30釐米左右的間距,將藥液施入整好的地15-25釐米深的土層,每點注入2-3毫升,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3-5天,撤除薄膜15-20天后整地備播。氯化苦毒性極高,施藥時必須由專業人員操作。此外,還可以使用石灰氮進行土壤處理。***2***農業防治。嚴格選用無病姜種,輪作換茬,施淨肥,澆淨水,結合精細管理,對控制姜瘟病的發生有顯著效果。***3***發現病株及時剷除。當田間發現病株後,除應及時拔除中心病株外,還將其周圍0.5米以內的健株一併去掉,並挖去帶菌土壤,在病穴內撒石灰,然後用乾淨的無菌土掩埋。

  2、根結線蟲病:又稱癩皮病、疥皮病,該病的病原為南方根結線蟲,是主要病害。防治方法:生薑根結線蟲病病原在土壤中分佈範圍廣,發病週期長,防治較為困難。可用氯化苦燻蒸土壤,也可使用殺線蟲異丙醚3千克***可燻蒸土壤***。生長過程中若發現線蟲危害,可用1.8%阿維菌素2000倍液灌根,每穴灌藥100-150克,灌後可澆一次水。

  3、結群腐黴軟腐病:又稱根腐病、軟腐病。防治方法:防治策略及措施與姜瘟病相同,都要強調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抓好選留健種、種姜消毒,實行輪作和改進栽培技術等環節。由於本病由腐黴屬真菌所致,要選用針對性殺菌劑,可用50%甲霜靈可溼性粉劑800-100倍液或64%惡霜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50%瑞毒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可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60%瑞毒鋁銅可溼性粉劑800倍液灌根。

  蟲害:

  1、姜螟:防治方法:***1***清理田園。生薑收穫後,將生薑的斷株、枯葉及蟲害苗、雜草清除乾淨,集中燒燬。***2***人工捕捉。發現幼苗被害時,找出蟲口,剝開莖稈即可捉到幼蟲。***3***藥劑防治。用50%殺螟鬆乳油500-8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對田間植株噴霧,亦可用上述藥劑注入蟲口。

  2、異形眼蕈蚊:是生薑貯藏期間的主要害蟲,其幼蟲俗稱姜蛆,也為害田間種姜。防治方法:***1***姜窖內防治。生薑入窖前徹底清掃姜窖,然後用80%敵敵畏1000倍液噴窖,或放姜時,在姜堆內放入盛有敵敵畏原液的開口小瓶數個,或在放姜後點燃部分柴草對敵敵畏原液加熱,對姜容積進行燻蒸,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亦可同時採用幾種方法進行防治。***2***田間防治。精選姜種,發現被害種姜立即淘汰,或用80%敵敵畏1000倍液浸泡種姜5-10分鐘,以杜絕害蟲從姜窖內傳至田間。

  生薑的防治技術

  無公害生薑種植過程中要按照一定的規程進行,產品要達到一定的質量標準。萊州市現有生薑種植面積2000hm2,已被確定為省級無公害生薑生產基地。幾年來,為適應國內外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減少生產過程中農藥的使用量。降低產品的農藥殘留量,我們總結歸納出生薑從選地到收穫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

  1、地塊選擇。選擇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有機質豐富、pH值6-7的微酸性地塊,地勢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為糧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塊周圍3公里以內無“三廢”汙染源存在。姜田大氣環境質量、灌溉水質、土壤均應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質量標準。

  2、品種選擇。依據當地種植習慣,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蟲、抗逆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萊州本地選用“萊由”牌生薑。

  3、選種。選用上年無病地的姜作姜種。用井水衝去泥沙,選取姜塊肥大、豐滿、皮色有光澤、肉色鮮黃不幹縮、質地硬、未受凍、不腐爛、芽頭肥圓、無病蟲害的姜作種。嚴禁從病姜區調種。嚴格剔除皮色發黑***已受澇***、受凍、腐爛、姜肉鬆軟或有其他病蟲害的姜塊。

  選好種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催芽。

  1、整地施肥。在生薑種植10-15天后,結合深翻地,畝施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的“大寶綠”雙綠綠色肥料50公斤、充分腐熟廄肥 5000公斤,整平耙細,播種時,起壟施種肥,一般畝施餅肥***花生餅或豆餅***100公斤,省認定的無公害“萊州”牌硫酸鉀複合肥15公斤、鋅肥3公斤、硼砂2公斤。

  2、合理定植。播種前把催好芽的大姜塊掰成70-80克的小種塊,每個種塊上一般只留一個壯芽,傷口處蘸草木灰後下種***壯芽標準:芽長 0.5-1.5釐米,粗0.8-1釐米,幼芽潔白鮮亮,芽身肥壯,頂部鈍圓,芽基部未發出新根***。下種時將姜芽與行向垂直,平放於播種溝內,姜芽上齊下不齊且在一條直線上,然後覆土4釐米左右,以保證苗齊苗壯。

  幼苗前期,以澆小水為主,保持地面溼潤。幼苗後期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澆水,保持地面見幹見溼,夏季澆水,以早晚為宜,暴雨之後,及時排除地內積水,然後補澆一次井水。整個生薑生長期,禁止大水漫灌。

  科學防治。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病蟲害的測報資訊,本著治準、治早、治小的目的,發現病株,實行挑治,早期用藥,一藥多治,減少農藥的使用量。

  莖部病害***姜瘟病、姜腐爛病等***;田間發現病株時,及時挖除病株及病株周圍土壤,帶出大田深埋,在穴內施漂白粉125克或澆1%的漂白粉液,然後用無菌土封堆,防治效果良好。

  葉部病害***姜炭疽病、葉枯病等***:田間發現病葉時,及時摘除放於塑料袋內,帶出大田燒燬或深埋。同時及早採用70%的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可溼性粉劑600-7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防治,7-10天1次,連噴2次。注意噴勻噴細。採收前20天停止用藥。

  姜螟及蚜蟲:田間發現姜螟、蚜蟲時,及時噴灑楊康3號懸浮劑***AA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750倍液或用阿維菌素製劑***1.8%滅蟲靈***6000倍液防治,根據姜生長大小和蟲害情況適當改變用量。同時,晚上開啟高壓汞燈,誘殺成蟲。

  生薑種植要點

  一、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姜原產於我國熱帶及東印度,性喜溫暖,根莖***姜塊***生長需要較高的溫度。在16~18℃以上才能發芽,在20~27℃時姜塊發育迅速,月均溫為24~29℃最適宜根莖分生,在15℃以下停止生長,達40℃時發芽仍無妨礙。但低於10℃以下,姜塊容易腐爛。

  2、光照:姜耐陰而不耐強日照,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故栽培時應搭蔭棚或利用間作物適當遮蔭,避免強烈陽光的照射。

  3、水份:姜的根系不發達,耐旱抗澇效能差,故對於水分的要求格外講究。在生長期間土壤過幹或過溼對姜塊的生長膨大均不利,都容易引起發病腐爛。

  4、土壤營養:姜喜歡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在粘重潮溼的低窪地栽種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性差的土地上生長也不好。姜對鉀肥的需要最多,氮肥次之,磷肥最少。

  二、栽培技術

  ***一***種姜處理:

  1、選種消毒:在上年的留種地選擇健壯植株的姜塊採收貯藏,播種前選形狀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且無病蟲害的姜塊,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5~20分鐘進行消毒,防止腐敗病***姜瘟***的傳播危害。在選種消毒時,凡發現姜塊有水漬狀肉質變色,表皮容易脫落的,說明已經受病害感染,必須淘汰。

  2、晒種催芽:為了出芽快而整齊,在播種前一星期左右,選擇晴天,將種塊翻晒數天,使姜皮變幹發白,放入墊有稻草的籮筐內,使其頭朝內、腳朝外,一層層放好後,再蓋草簾或稻草,用繩子紮緊,放於灶的上部,利用柴草的熱煙加溫,保持筐內溼潤和20~30℃的溫度,經過20余天幼芽長1釐米左右取出。也可放於溫室或塑料大棚內,維持20℃以上的溫度進行催芽。催芽後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子,沾上草木灰即可播種。

  ***二***整地施肥

  姜喜歡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肥土,由於姜的根系少,分佈範圍小,因此用來栽姜的土地還須實行深翻曝晒,使其風化疏鬆,以利根系生長髮育。姜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故需肥量多,每畝應施放腐熟牛、豬圈肥2000~2500公斤,或濃人畜糞水70~80擔作為底肥,有條件還可增加20公斤的複合肥效果更為理想。姜不宜連作,應與其它蔬菜進行3年以上的輪換栽培,防止姜瘟發生危害。

  ***三***播種栽培

  1、播種:

  ***1***播種期:一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低熱河谷地區以3月上、中旬為宜。經過催芽或用地膜栽培的可適當提早。

  ***2***播種量:種塊的大小與產量關係甚大,使用較大的姜塊作種不但出苗早,加快發育生長提早成熟,而且產量高,因此每塊種姜應以50~100克為宜。若以50×15釐米的田間栽培行株距計算,每畝可用姜種150~250公斤。雖然用種量較多,但姜種以後還可以收回利用。

  2、栽培方法

  為了避免在生長期間根莖露出土面,降低品質,在栽培時必須適當進行深播,其栽培方法如下。

  ***1***高廂栽培法:將土地平整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釐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縱開種植溝3條,施入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釐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每畝可栽8000~9000株。這種 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高的地帶***如稻田***,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2***條壟栽培法:將土地深翻耙平,不做廂,按50釐米的行距開種植溝施放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20釐米的株距進行播栽,以後培土做成壟。此法每畝可植8000株左右,適宜在地下水位低,通風透氣性較好的梯地或斜坡地栽培。

  在播種時,若是經過催芽的種塊,應將芽子朝上放,未經催芽的種塊平放斜放均可。播種後覆蓋5~6釐米厚的細泥土,使其儘快出苗。

  ***四***田間管理

  1、搭棚遮蔭:姜害怕烈日照射,但散射光對生長又有好處。因此在播種出苗,秧苗高達15釐米以後,應搭成高1米左右的平架,架上鋪蓋稀疏雜草,或插狼雞葉,擋住部分陽光,降低照射強度,以利植株生長。到了秋天光照強度減弱,這時由於地下部的根莖膨大,需要較多的光照,再撤去蔭棚,增加光合作用,提高產量。或者因地制宜在陰山坡栽培,效果均好。

  2、中耕培土:姜的地下部有向上生長的習性,且喜歡土壤疏鬆通氣,故在生長期間應進行中耕培土。一般中耕2~3次,結合培土進行。生長前期中耕適當深些,到了中後期植株較大,且地下部已開始膨大,應實行淺中耕。培土可增厚土層,防治姜塊露出土面降低質量。通過培土,將原來的栽植平行逐漸變成壟行,使土壤濾水和透氣,有利於生長,提高產量品質。

  3、追肥:姜在生長期間,應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追肥,一般共追2~4次,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掌握先淡後濃的原則施用。在生長的前期由於植株不大,需肥較少,一般應少施,到生長中後期植株長大,且地下部開始結姜塊,需肥較多,應多施勤施,可在人畜糞水中加進0.5%左右的複合肥,在晴天進行施用,既作肥又作水,效果良好。

  ***五***採收與留種

  1、採收:姜的採收與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採收、老薑採收及種姜採收三種方法。

  ***1***採收嫩姜,可作為鮮菜提早供應市場。一般在8月初即開始採收。早採的姜塊肉質鮮嫩,辣味輕,含水量多,不耐貯藏,宜作為醃泡菜或製作糟辣椒調料,食味鮮美,極受市場歡迎,經濟效益好。

  ***2***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輸,作為調味或加工乾薑片品質好。但採收必須在霜凍前完成,防止受凍腐爛。採收應選晴天完成,齊地割斷植株,再挖取姜塊,儘量減少損傷。

  ***3***種姜的採收,一般掌握在地上植株具有4~5片葉片時,大約在6月中下旬進行。採收時小心將植株根際的土壤撥開,取出種姜後再覆土掩蓋根部。若採收過遲傷根重影響植株生長。

  2、留種:留種用的姜塊,最好另設留種田進行栽培,在生長期間多施鉀肥***草木灰等***,少施氮肥***如尿素等***。採收時晾晒數天,降低種塊水分進行貯藏。也可在大田生產中選擇植株健壯、姜塊充實、無病蟲害感染、不受損傷的姜塊,進行晾晒後,貯藏作種。

 

  生薑的採收儲藏方法

  採收方法

  10-12月莖葉枯黃時採收。挖起根莖,去掉莖葉、鬚根。

  儲存方法

  生薑①洗淨、晾乾,埋入鹽罐;

  ②將鮮姜放在盆、罐或大口瓶中,上面覆蓋3釐米厚的潮溼細砂,然後加蓋,可保鮮1~2個月;

  ③將鮮姜洗淨晾乾,再切片,裝進事先準備好的潔淨、乾燥的旋口罐頭瓶中,然後倒入白酒,酒量以剛淹沒鮮薑片為度,最後加蓋密封,隨吃隨取,可長期保鮮;

  ④洗淨,放在小塑料袋內撒一些鹽,不要封口,隨用隨取,可保持10天左右;

  ⑤用鹽水把生薑泡1小時,然後拿出來晒乾,放入冰箱貯菜格內,可以放很長時間並保持其鮮嫩程度;

  ⑥把鮮姜放在一個罐子裡,再用黃泥埋住,每天澆真真一點點水,能保持一個月左右。

  生薑簡易貯藏四法:

  封閉堆藏 對生薑進行嚴格挑選,留下質量較好的散堆在倉庫中,用***草簾遮蓋好,備貯。再在倉庫的朝南方向壘砌磚牆,隔出一小倉庫,並在磚牆上塗上泥堵塞磚縫,防冷風吹入,將姜堆放在磚牆內,姜堆高2米左右,堆內均勻地放入若干用蘆葦紮成的通氣筒到頂部以利通風。堆藏時,牆角不留空隙,中間可略鬆些。堆放後立即用泥或***封閉頂部,堆藏庫不宜過大,一般每庫以堆放5000公斤左右為宜。庫溫一般控制在18-20℃,當氣溫下降時,可增加覆蓋物保溫;如氣溫過高,可減少覆蓋物以散熱降溫。

  2.坑埋貯藏 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方,多用坑埋法貯藏生薑,坑的深度以不出水為原則,一般1米深,直徑2米左右,上寬下窄,圓形或方形均可,一坑能貯2500公斤左右。覆土總厚度為60釐米至65釐米,以保持堆內有適宜的貯溫為原則,坑頂用稻草作成圓尖頂,以備防雨,四周設排水溝。北面設風障防寒。

  貯藏中的管理,既要防熱,又要防寒。入坑初期溫度容易升高,不能將坑口全部封閉,開始1個月內,要求保持較高坑溫,需要20度以上,以後保持在15度左右即可。冬季坑口必須封嚴,嚴防坑溫過低。貯藏中要經常檢查姜塊有無變化,坑底不能有積水。

  3.泥沙埋藏 埋藏坑有磚、石等在倉庫或地下室內壘成,高度約0.8米,寬1米左右,長度不限,貯藏時先在坑底鋪一層厚約5釐米,含水量在10%左右的泥沙,最後用泥沙覆蓋,不使生薑暴露在空氣之中。

  4.防空洞貯藏 一層沙一二層姜,碼成1米高、1米寬的長方形垛,每垛1250-2500公斤,垛中間立一個用細竹竿捆成的直徑約10釐米的通風束,井放入溫度計,以便測量垛溫。垛的四周用溼沙密封,封完垛後,掩好洞門,洞上留氣孔避免冷風吹入。

  冬季儲存生薑

  買回來的生薑一時吃不了,時間久了很容易乾癟或者爛掉,你可以找一個帶蓋子的大口瓶子,在瓶底上鋪一塊潮溼的軟布***溼了即可,否則水分過多姜就會爛了***,然後把生薑放在軟布上,蓋上瓶蓋即可,隨用隨取,非常方便。或者在花盆的底部墊一層半溼的沙子,上面放一層鮮姜,再用沙子埋好,經常往沙子上面灑點水,使沙子保持潮溼,這樣生薑可保鮮半年以上.注意沙子不要太乾,不然生薑會幹癟,也不可太溼,否則容易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