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種植塑料大棚冬棗

  將塑料大棚的種植技術運用到實際中,能使冬棗的坐果率、果重、產量、品質均較露地冬棗明顯提高。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塑料大棚種植冬棗的方法。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建棚

  建棚選擇排灌系統良好的保護地栽培的冬棗園,大棚走向一般為南北拱圓式大棚,採用竹木結構,以鋼筋水泥柱支撐,跨度8~12米,矢高3.0~3.5米,長度結合地段靈活建造,一般為60~80米左右。塑料薄膜宜選用無滴膜為棚膜,幅與幅之間相互壓茬。在每2個拱架中央用一條壓膜線壓緊。在棚肩部兩幅棚膜壓茬處可以留活動縫隙作為通風口。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扣棚

  冬棗經過一段自然休眠,1月底到2月初,施足底肥,施肥以農家肥為主,既可增加土壤營養,又可提高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並灌足水,對樹盤覆膜,大荔一帶在2月25~2月28即可扣棚膜。

  塑料大棚溫度,一般可藉助揭蓋草苫和開閉通風口進行調節。扣棚前20~30天樹盤覆膜,使扣棚後的前期地溫提高2~3℃。第一階段白天拉起2/5草苫,棚溫保持在8~12℃,時間維持3~5天;第二階段拉起2/3草苫,棚溫保持在10~15℃,時間維持3~4天;第三階段拉起4/5草苫,棚溫控制在10~18℃,時間維持在3~5天;以後把草苫全部拉起,使棚內快速升溫,萌芽前溫度控制在15~18℃,夜間7~8℃。萌芽以後溫度控制在17~22℃,夜間10~13℃;抽枝展葉期溫度控制在18~25℃,夜間10~15℃;初花期20~26℃,夜間12~16℃;盛花期22~30℃,夜間15~18℃;果實發育期25~30℃,以後逐漸揭開薄膜,使棗樹適應外界環境。空氣相對溼度花前控制在80%左右,花期保持在50%~60%,其他生育階段均控制在60%左右,除非旱情較重,一般宜地面灌水。如確需灌水時,水要經過預溫後在早晨灌入。冬棗屬喜光性樹種,可適當延長光照時間,只要溫度允許,可儘量早揭苫,晚蓋苫。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肥水管理

  扣棚後,可用3%~5%尿素噴樹冠,以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及棚內相對溼度。開花期噴施0.3%的硼砂。幼果膨大期株施果樹專用肥1.5公斤,同時加強葉面噴肥,每10天左右噴1次,連噴4~5次。前期可用0.3%尿素和0.3%光合微肥,以增強抗逆性,提高冬棗坐果率,減少生理落果。後期可用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以增大果個,提高果實品質。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整形修剪

  冬棗可適當抬高,一般不超過50釐米。選3~6個健壯枝作為主枝,扣膜前採用拉枝、撐枝、墜枝等方法降低樹體高度,以低於棚膜30~40釐米為宜。對發育枝進行短截,疏除過密枝、病蟲枝、細弱枝,對結果枝和主幹旺枝進行回縮,更新結果枝組,以保證樹體緊湊矮化。修剪以生長季為主,主要是對棗頭進行摘心,對角度過小的主枝或大型枝組拉成60~70°,抹除背上枝,剪除過密枝。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花果管理

  授粉 從初花期開始,可在棚內放養蜜蜂,在蜂箱口放一平盤,盤內加糖水,使蜜蜂傳粉。同時還可輔助進行人工授粉,在開花後每日上午8~11時,用毛筆逐花點授即可。

  開甲 冬棗盛花初期,於主幹距地面20釐米處進行環狀剝皮,寬度在0.2~0.5釐米。開甲後晾2~3天,然後用塑料布包紮好即可。

  疏果 如冬棗坐果過多,樹勢極易衰弱。留果量應根據樹齡、樹勢和結果枝的強弱來確定。一般大棗吊可留兩個果,小棗吊可留1個果,弱棗吊不留果,棗頭枝上木質化棗吊養分足,可多留果,以提高產量。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病蟲害防治

  塑料大棚冬棗主要病蟲害包括棗鏽病、棗炭疽病、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等,要及時對症下藥,防止蔓延。扣膜後1周噴一遍5°波美度石硫合劑,萌芽前噴一遍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防治越冬病蟲害;以後視情況噴1.8%阿維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等,消滅紅蜘蛛、桃小食心蟲等害蟲;果實生長期噴50%多菌靈10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800~1000倍液2~3次,以防治棗鏽病、棗炭疽病。

  塑料大棚冬棗的種植:採收

  因冬棗的物理性質和鮮食的特殊性,須人工進行採收。採摘方法是用手握住棗果向果柄彎曲的逆向輕微用力,即可把棗果連同柄一起摘下。採收時要輕拿輕放,先摘外圍,後摘內膛,先摘下層,後摘上層。另外,採收也可按冬棗的不同用途合理掌握採收期,對需貯藏和長途運輸的冬棗,一般在微紅或半紅期採收;對就地銷售和鮮食的冬棗,應在全紅脆熟期採摘,這樣可在提高冬棗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