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當代大學生的創業現狀

  創業勵志照亮人生,大學生創業改變命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1、 崗位增36%學生增130%

  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從2001年至 200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從114萬增加到338萬,是擴招前的3倍;北京地區從6.6萬人增加到15.4萬人,是擴招前的2.3倍。但是同期北京市所屬單位上報需求畢業生數量***不含國家和中央在京機構***只是從4.2萬人增加到5.7萬人,僅為擴招前的1.36倍。 2、選材刁: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一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招收的1000名員工中,只有40名是大學應屆畢業生;一印刷有限公司的代表說,“儘管我們公司的棟樑和骨幹全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我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

  3、專業同:

  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

  4、薪酬低:

  次關於大學生薪酬期望值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的本科畢業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據北京和上海有關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月薪的市場值平均為1600~1700元/月,畢業生的期望值顯然高出社會現實水準,也導致部分大學生“有業不就”。

  5、假招聘:

  一些企業利用當前大學生供過於求的形勢,推出假招聘,先給出誘人的待遇條件,然後以培訓等名義收取費用,再以試用不合格等理由辭退學生。大學生就業的招聘資訊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實用的資訊並不多,大學生獲取真實有效的資訊少,導致就業難。 6、缺經驗:

  調查顯示,大學生求職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缺乏工作經驗”,佔63%。我國的教育體制多年來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定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大學生有的是專業知識,缺的是良好心理素質、禮儀和法律觀念,大學裡有的是教授,缺的是“教練”。

  7怕吃苦:

  許多企業反映,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識脫離實際,不願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溝通能力差,比較自私,因此不願意接收應屆大學生。

  關於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然而,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情況不容樂觀。而且當代大學生創業的多呈滿懷憧憬多,實際行動少;被動創業多,主動創業少;拋灑激情多,成功案例少的狀態。分析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認為一是創業文化缺乏淡薄了大學生的創業信心,二是創業教育滯後影響了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三是政策宣傳、落實力度不夠制約了大學生的創業步伐。因此為推進大學生創業,提出建議:

  1、優化創業環境,增強大學生創業意願,包括良好的輿論環境、政策環境和融資環境。

  2、加強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一方面要加強高校層面的創業教育。成立創業 教育指導委員會,加強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合理的創業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強社會層面的創業教育。建立創業教育培訓機構和創業實踐基地,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創業培訓

  3、搭建創業平臺,推進大學生創業成功。既要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引導對大學生創業的多元化公共服務,又打造“企業孵化器”,搭建創業孵化平臺,還應鼓勵政府、高校採取各種方式合作共建大學生創業園,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大學生創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