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大學生創業現狀與趨勢

  創業勵志照亮人生,大學生創業改變命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自身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大學生創業已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國家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援大學生自主創業。各地政府部門也都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園區、創業教育培訓中心等,以此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部分高校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援。儘管國家和學校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諸多支援和優惠政策,但是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仍令人堪憂。

  問題主要集中於以下兩點:

  一、熱情高漲,但付諸於實踐者實為少數。自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辦首屆創業計劃大賽開始,自主創業一時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大學生創業熱在全國迅速蔓延開來,無數大學生投身其中。雖然近年來,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熱情仍然不減,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創業行列的人卻逐年減少。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還僅僅處於起步階段,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佔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如清華大學,由於畢業生就業並不是太困難,同時又由於自創業需要承擔相當磊的風險,雖然清華大學有相對比較好的學生創業環境,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人並不多,目前清華大學自主創業的學生約500人,只佔清華學生總數的2%左右;而在美國,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學,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可以達到10%。

  二、自主創業科技含量低,成功率低。大學生在校參加的自主創業計劃大賽中,大多數專案都是關於高新技術的。一旦學生畢業脫離學校後,要憑個人之力創辦高科技企業,卻往往顯得勢單力薄。而作為近似完全理性人的風險投資公司當然不願意投資到學生創業的公司這樣規模小、風險大的企業。因此,大多數畢業生在創業時選擇了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小較容易操作的傳統行業,如餐廳、諮詢、零售等小而適合自己的行業。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積累經驗。人們對於大學生創業無疑是寄予厚望的,儘管國家出臺了優惠政策,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目前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並不多,自主創業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2004年6月搜狐網做了一份2004年大學畢業生擇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選擇自主創業只有8.4%。在眾多的創業者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嚐到了失敗的滋味。據不完全統計,大學生成功創業率只有2%~3%。①

  目前,中國的創業活動呈現四個明顯趨勢。第一、嚴峻的就業形勢要求更多的大學生選擇創業之路。第二、大學生自主創業迎合了產業發展轉向“知識經濟”的趨勢。第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畢竟更進一步得到政府的支援和社會的關心。第

  四、創業者的創業行為更加理性、創業專案更加多樣。

  大學生創業對於我們來說還是一個很“新”的概念,剛剛開始起步所以現在這市場還比較混亂,現在大學生成功創業的機率並不大。但什麼是成功?像史玉柱一樣幾經商海沉浮還可以重新走上輝煌是成功,像馬雲一樣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面對工作,永不抱怨、以永不屈服的靈魂面對生活是成功,像李嘉誠一樣白手起家,勤勤懇懇現在做到“中國首富”是一種成功,但誰說努力拼搏的創業者們不是成功呢?也許他們摸黑了、虧錢了、上當了,但他們勇於創新,敢於實踐,他們收穫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和社會資源,這同樣是一種成功。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完善,政府越來越大的重視以及社會給予的關心支援,大學生創業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

  國內研究生創業現狀與趨勢

  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國便有了研究生自主創業,那時我國的研究生數量很少,他們的創業情況非常好。然而經過連續多年的大規模擴招,研究生數量不斷增加,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浙江大學是國內開始進行研究生創業教育較早的高校之一,早在1996年就開始了研究生掛職鍛鍊計劃。教育部於1999年開始多次召開創業教育討論會,全國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在內的9所高校正在全面試點創業教育。我國的研究生創業教育比起西方經濟發達國家慢了15年,現在正處於起步時期、探索時期。很多經驗和創業方式是直接模仿甚至照搬於研究生創業教育比較成熟的國家,現在我們的主要目的是借鑑他們的優秀經驗,以之為基礎,結合我國正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迅速、不穩定,就業市場不景氣等實際情況找到一條適合我國研究生創業的道路。

  如果說大學生是高校學生創業的主要力量,那麼研究生就是高校學生創業的高階後備軍。他們掌握著更加系統紮實的專業知識、具有更成熟的社會心理、建立並可以利用相對完備的社會資源鏈。他們完全具備成為一名優秀創業者的能力。然而統計資料顯示研究生創業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這又是為什麼呢?國內相當數量的大學進行“創業教育”的方式流於形式,對待高素質的研究生,還是一樣用單方向知識傳送的方式將知識“灌輸”到學生腦裡,忽略了碩士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引導他們發展創新思維、產生對市場機會的敏銳認識、形成個人競爭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終究要和實踐結合才可以發揮效果,很多教師是理論方面的巨人,傳授理論知識如行雲流水,但卻不引導學生與市場真正接觸,缺乏有效實踐,導致很多研究生空有一肚子理論真正進入市場後全無作為。

  在上述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研究生創業的潛力並未發揮出來,自主創業還沒有成為研究生就業的重要途徑。然後近幾年政府主張“創業帶動就業”並且對研究生給予政策幫助:。國家越來越重視“創業教育”,首先培養研究生創業思維意識,通過研討會、專題講座、實踐教學等,使他們產生創業意識,從被動創業轉化為積極創業。重點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創業能力,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創造新思路,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長和市場需求確定創業專案。研究生創業正在向“高科技創業”、“機會創業”、“技能創業”發展,為國民財富增長貢獻不可小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