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現狀

  勵志照亮人生,大學生創業改變命運!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歡迎參閱。

  

  1創業政策情況

  大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畢業之後自己當老闆現象越來越多。大學生創業己引起社會各方的關注,國家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各地方政府部門也推出了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園區、創業教育培訓中心等,部分高校也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園,為學生創業提供支援。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機遇,國家政策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並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徵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一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如:上海創辦了包括楊浦創業園在內的8個創業園區,為大學生創辦企業提供辦公場所、日常辦公裝置等服務,以及創業輔導顧問團、創業輔導課程等特色服務。上海市政府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並在有關高校設立分基金會,最高可獲得50萬科技創業基金的支援。但就大學生創業的落實情況來看,各地區政策的制定和效果不盡相同,政府能繼續完善的空間還很大。

  2創業教育情況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將創業提升到國計民生的高度。我國的創業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但目前高校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並沒有全面鋪開。由於很多高校教師並沒有在外創業的經歷,無法實質性地指導學生創業,只是停留在理論教育的層面,部分學校並未把創業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因此,很多學生沒有創新創業意識,而是把創業當作因找不到合適土作而去“開店”或“繼承家族企業”。創業教育大多停留在“第二課堂”,如輔導員在政策宣講時提及創業的優惠政策;或者-學生自發組織創業俱樂部;或者受到家族企業的影響等途徑瞭解創業知識。很少有學生詳細瞭解創辦公司的流程,更缺乏創業所需要的洞察力以及人際交往、團隊協作、自我管理等能力。所以很多學生不懂創業,僅憑一時的激情去創業很難真正創業成功。

  3創業者自身情況

  大學生創業熱情雖高漲,但付諸實施的卻有限。通常所指的在校大學生,包括本科生及碩、博研究生。從研發能力和專業素質來看,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當前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困境

  1、傳統家庭觀念與大學生擇業密切相關傳統觀念認為,大學生畢業後能夠進入國企、政府機關等機構工作才是正兒八經的“鐵飯碗”。創業是在沒有能力或者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才被迫選擇的道路,並且創業風險大,稍不留神就會滿盤皆輸。在這種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都會聽從家裡的意見和安排,乖乖的就業,縱是獨木橋容不下,也會擠破頭選擇跟隨就業大軍湧入人才招聘市場。

  2、創業知識能力欠缺是大學生抗拒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非常迅速,但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與傳授卻較欠缺。大學課堂重在傳授最基本的理論知識,忽視對大學生創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學生更是缺乏實踐的機會。以至大學生畢業後,自主創業觀念較弱,實踐技能匱乏。

  3、社會經驗欠缺是擋在大學生自主創業面前的一座大山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城市和鄉村的經濟水平都大有提高,加之90後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家長寵著疼著,許多大學生雖已成年,但社會經驗極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大學生害怕步入社會。在家庭的寵愛、學校安逸環境影響下,初入職場的大學生不僅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和社會認知能力,而且對市場化的資訊運作不瞭解,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在創業上的競爭力。

  4、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創業的軟肋可以肯定的是大學生創業者思維活躍,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年輕有活力。但同時,其創業的劣勢也是明顯的。大學生們安逸慣了,面對“凶險”的商海易心生畏懼,常常會不敢跨步向前。大學生們容易眼高手低,在創業的過程中對具體的市場開拓、目標選擇、經營策略等缺乏一定的經驗。大學生在自我認知方面和定位不準確、對創業複雜性認識不清、創業前期準備不足、抗挫折能力及吃苦耐勞意識不強的情況下貿然創業,將會很難適應預期與現實之間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