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的創始人南立新

  創業邦創始人南立新,對於如今中國的創業現狀,她有什麼獨特的看法麼?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中國土豪很多 但有科技夢想的人很少

  4月21日訊息,創業邦“2016創新中國春季峰會新聞釋出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舉行。創業邦創始人南立新表示,在當前的創新市場上,動輒好幾千萬的投資是很誇張的。

  南立新表示,當前的創業環境下,機器人、網紅,熱門詞彙在佔據這熱點,但是人們追著追著***熱點***好像又消失了。她認為,包括創業者和投資人在內,整個投資圈都存在有困惑。“這樣的困惑和創業者和投資人自身有關。”她說:“另一方面也是和投資圈缺乏有科技情懷的‘土豪’有關。”“中國的土豪很多,但是有情懷,有科技夢想的人很少。”南立新說到。

  南立新透露,創業邦一年會有三季的創業團隊面試,每一季則面試500個創業團隊。2015年,創業邦共孵化了150個創業團隊。

  創業邦官方資訊顯示,“DEMO CHINA創新中國”是中國規模最大、專業性最強的DEMO DAY。據悉,2016年,創業邦將以前沿科技作為創新中國2016的主要投融資物件。

  創業邦的合作伙伴微軟創投加速器CTO王雷表示,微軟創投加速器八期已開放申請,創業邦也成為微軟創投加速器八期招募的合作伙伴,從創業邦渠道推薦的優質專案團隊,將優先進入綠色通道,有機會與加速器團隊直接交流。

  官方資料顯示,截止到2015年,創新中國峰會已達到萬人規模,每屆超過1500位投資人蔘加、100多個專案進行展示,已累計幫助500餘家企業,融資超過30億美元。

  :創始人集中精力做好三件事情就好

  總結創業邦走過的八年時間,身邊有太多創業者在我們身邊迎風飛起。比如,聚美優品的陳歐用三四年將公司做到上市。再比如雷軍2009年時,還不知道做什麼,後來他四十歲再創業,2010年推出小米手機,很快做成市值400億美金的公司。

  看看周圍這麼多活生生的案例,基本上每個創業者都會經歷十年抗戰,當然也有少數看起來起步三四年就大獲成功的,人們不熟悉的是他們這家企業之前的積累。其實可以大致將創業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衝動期,很多創業者第一次創業,完全基於偶然,基於興趣,推出第一個產品。這個產品可能沒市場,也能沒有商業模式。團隊也沒有,完全從0開始。這個階段,基本是創業衝動期,或者說未找到風口前的折騰期。

  第二階段:理性產品期,n次折騰後,確定自己的風口,真正牛掰產品的嬰兒期。

  第三階段:廝殺期。確定風口的產品後,創業者通常可以拿到第一輪融資。隨後還會拿B輪、C輪。這基本是一個非常殘酷的競爭過程。

  第四個階段:IPO後的時代,小喜悅後依然有無盡煩惱。競爭並未停止,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從四處衝出來。

  第五個階段:獨狐求敗期,比如身在網際網路風口的BAT。

  投資人不願投衝動期

  衝動期的產品很少有成功的。因為第一次創業,第一個產品成功的案例其實特別少。這就是投資人之所以不願意投第一次創業者的原因。只有經過很多次折騰,甚至折騰兩三年,才能找到真正的風口。當然第一次創業做的第一款產品成功的案例也有,比如馬化騰,但他們後面逐漸延伸出來的盈利模式肯定也不是靠即時通訊。產品失敗沒問題,可以用來鍛造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