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範文

  讀完《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我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脫了,而活著的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希望大家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一

  《穆斯林的葬禮》,作家霍達的代表作,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以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著力塑造了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韓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學畫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豐滿,栩栩如生。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深。她文筆的傾訴,讓我這個一直對伊斯蘭教淡漠的人,對它肅然起敬„„我瞭解了許多回民在生活中的傳統禮節和常用的阿拉伯語,因為文中的回族人對至高無上的真主安拉格外信仰。回想書種種,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霍達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是讓人蕩氣迴腸的。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漏出現代女孩兒特點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賦有責任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樑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一方面,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所欲為。樑冰玉呢?我覺得他因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因為那個曾經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孤單的獨自漂泊他鄉。

  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穆斯林的葬禮,展現奇異而又古老的民族風情,和栩栩如升的人物品性,是值得我用時間和心靈來感受的。俗話說:“一部偉大的作品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文學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確實是顯而易見的。由此說來如何讓自己更具文學修養和文學素質,是一個仔細考慮的問題了。就當下來看,當然理應從基礎做起,踏踏實實的走好自己現在的每一步,從而使自己以後的人生走的更加從容和瀟灑!擁有生命,便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公比起來,我們不幸福很多嗎?最起碼,我們還活著,還擁有著生存的權力,這樣說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抱怨生活,抱怨命運呢?也許,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也許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但無論境遇如何,請學會瀟灑一些吧!珍重生命,只要你還呼吸,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你打敗!除非,你選擇了自我放棄或是自我毀滅„„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的悲痛與遺憾久久不能釋懷。一對真正相愛的人,讓他們明明相愛卻又無法逾越這陰陽兩地的隔閡,死了的人解脫了,而活著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叫人不得不為之哀嘆。對於愛情與現實,我明白了一個真理: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才越發要珍惜。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二

  久久的不能下筆,我想可能是太久的沒有寫文章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那麼短的時間裡讀完那麼厚重的一本書,在一些讀書筆記後,忽然覺得不知道自己可以以哪種姿態來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了。我不想去重複書中的內容,不想做太多的修飾,我想這次的記錄,僅僅的作為讀這本書的一個驛站,在此處小坐休憩。捉摸著現實的生活,回味著書中那些蕩氣迴腸的故事,僅僅因此兩項原因,記下如下一些文字。

  文中從中點敘事,以兩代人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條。但是,在我讀完書後,浮現在我腦海裡面最深刻的影子是在那60年的興衰社會桎梏下,在那演繹著神祕色彩的回族宗教下,平常百姓的渺小與無可奈何。

  但是從中,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人。我想先記錄下這些不一樣的閃光點。

  1. 韓子奇

  作為本書“玉”的線索的主人翁,韓子奇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個具有爭議的人物。他的身上總是存在著兩種矛盾的性格。堅強與懦弱,創新與守舊,總體來說是一個責任心很重的角色。 小說的前半部分初識韓子奇,他是一個只知道化緣的“小跟班”,在偶遇了樑玉清,他家精美的玉器雕琢過後,被深深的吸引,毅然決定不再跟著易卜拉欣化緣,拜樑玉清為師,這種果斷的決定,為後面將韓奇齋規模擴大,到歐洲做生意,包括後來與玉兒的結合都是一個伏筆。這點是敘述韓子奇性格的一個重要點,這期間還詳細描寫了韓子奇對玉器的痴迷,為後來在世界格局,中國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的時候,韓子奇還一心收藏著他自己做的玉器提供了重要線索。當樑玉清走後,韓子奇忍辱負重的在敵人手下幹活學本事,則體現出他身上的一種強烈的品質“忍”,“堅強”,因為能忍,經過歲月的洗禮終於重新奪回師傅的店面,咬咬牙和壁兒一起將師傅的店面發揚光大,在困難時期孤身一人到異國他鄉做買賣,這些除了他本身的開創意識之外,更需要的是一種堅忍不拔的意志。在韓子奇身上還有一種不可磨滅的性格就是“責任”,可以說在我們看到的他後來的種種懦弱和他自身對自己的責任要求是分不開的,因為對樑家老少有責任,對師傅的事業有責任,所以,他娶了壁兒,為的是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在戰爭時代,玉兒沒有了生希望,他對玉兒的生命有責任,為了玉兒能活下來,他給了玉兒愛的希望。戰爭結束,他身上卸不下來對結髮妻子和家中兒子的責任,回到了家中。最後也是因為責任,他放棄了心中那些愛的萌芽,放走了玉兒,留在了壁兒和兒子的身邊,把對玉兒的愛意和歉意都用在了唯一的女兒新月身上。韓子奇身上有著很多優良的品行,但是,於他自身來說,他卻活得太辛苦。他對壁兒,對玉兒說了對不起,然而,我認為,他最應該對不起的是他自己。好像他從來沒有停下來看看他自己,整理清楚自己身上的責任,於他能夠開眼的看世界,但是卻無法真正的認清楚自己。

  2. 樑冰玉

  很多關於冰玉的評價,大多數是誇獎他敢愛敢恨,勇敢,上進。但是,當我闔上書的那一刻,我的腦海裡面浮現出的卻是一個衝動,任性,極端,以自我為中心,脆弱,太過於要強的女孩子。相對於姐姐,她有一個溫暖的童年,考上了燕大,聰明,伶俐且美麗,這些都是她驕傲的資本。但是,在其中,我也看到了她的脆弱,她的逃避。因為脆弱,在異國他鄉的他極度依賴著姐夫,唯一能依賴的也只有姐夫。不可否認的,她心中有著新思想的流動,但是,在舊社會的當時,那股思想卻被深深的壓抑了。在戰火紛飛的歲月裡,他和姐夫相依為命,腦海裡面有著共同的信念就是活下來,唯一的親人靠著共同的信念活了下來,最後她稱這段情叫真正的愛情,但是,我卻不這麼認為。她衝動,任性,不顧一切的跟著姐夫出國,對自己今後的人生沒有什麼打算和安排,主要的目的就是逃離北京,她做事極端,一旦被傷害就不願意再相信愛情,一旦認為自己愛上了就不顧一切去爭取,永遠的將自己的感受放在了第一位。她脆弱,在防空洞裡,她認為自己沒有活下來的希望了,懇求著姐夫給她愛的溫暖。最後,她還有著從小養成的驕傲性格,孤身一人離開了生養了她20多年的家,離開了

  她最愛的姐姐,女兒,為了成全她所謂的自由,獨立。冰玉好像一生都在追求叫做“自由”的東西,但是,當她年邁時,孤身回到韓奇齋,我們看到的是被“自由”束縛了一輩子的冰玉,為了她的自由,獨立她放棄了最可貴的愛情,親情,於自己何其殘忍的度過了一身,到頭來才發現,原來最重要的東西早在30年前就被她親手丟掉了。冰玉努力的做好自己,但卻離現實越來越遙遠。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篇三

  週末無事,又把曾經給我以很大震撼的《穆斯林的葬禮》讀了一遍,即使六年過去,重新品讀,這本難得的經典之作仍然讓人心裡漣漪四起,難以平靜。

  這是一本人物刻畫栩栩如生,情節構造跌宕起伏,感情描寫真摯動人,主題內涵現實深刻,讓人初讀後便欲罷不能的好書。再次拿起這本書時,未曾翻開,書中的人物便一個個躍然於腦海,樑亦清的正直剛毅、韓子奇的有情有義、樑冰玉的敢愛敢恨、楚雁潮的浪漫溫潤,韓新月的純潔無暇,無不讓人印象深刻。

  《穆斯林的葬禮》的內容主要描寫了老北京一家玉器商人的商海沉浮,以及這一家三代和圍繞他們的人們的恩怨、愛恨糾葛,從而表現了近代華夏文化和穆斯林文化相碰撞所產生的一系列因果迴圈,為我們勾勒出了一副生動、激盪的民國畫卷。

  這本書的結構比較獨特,分別以“玉”和“月”為主題,兩條主線同時進行,“玉”篇描寫主角韓子奇與其岳父樑亦清的商海經歷和主人公的愛情,“月”篇講訴主角兒女成長經歷和愛情旅程。

  毫無疑問,書中人物的結局是充滿悲劇色彩的,樑亦清一生投生玉器業,結果卻因為玉而激憤而逝,韓子奇為一代“玉王”,最終也落得個事業失敗,愛情失意,愛女早逝的結局,還有韓新月與楚雁潮註定有緣無份的愛情,如此種種,無不讀出作者字字含情,也句句泣血的悲劇性表達。

  本書行文一氣呵成,同時書中人物命運時刻牽動著讀者的心絃,讓我們時而為之憂,時而為之喜,當最後書中人物的命運均已以悲劇收尾時,讀者積蓄的感情便如潰堤之水般洶湧肆虐,情不自禁的為他們的命運扼腕嘆息。

  結尾的悲劇性還體現在命運的無常和諷刺意味,韓太太,一個虔誠的穆斯林,為了維護自己的信仰以及歷史上根深蒂固的習俗,竭盡全力阻撓自己兒女與漢族人的愛情,可以說,她兒女的愛情悲劇在很大程度上是她釀成的,但是,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她看作一個壞女人,她也不過是一個可憐人罷了,到最後他的丈夫道出了自己是漢人的真相,瞬間讓她崩潰了,所以,這個女人也值得同情。

  《穆斯林的葬禮》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它能給人心靈上的震撼,讀之,對我們的心靈也是一次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