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內部人員都會買什麼保險

  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為大家揭祕,保險公司的內部核保人員和醫師們都在買什麼保險。

  什麼時候買最合適?

  我的觀念裡,越早越好,原因有三個:

  第一,重大疾病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我剛接到兩個理賠案例,一起猝死,一起心肌梗塞,一個70後一個80後,都是年輕人。再告訴你個數字,保險行業重大疾病平均索賠年齡是42歲,而不是我們想象的60或70歲;

  第二,買得越早越便宜,40歲的保費可能是20歲的1.5甚至2倍,而享受保障的年限反而短了;

  第三,年齡越小身體越好越容易通過核保,30歲的人可能買70萬重疾險不用體檢,但是45歲的人可能30萬就要體檢了,如果想買高一點保額的,查這個查那個,麻煩不說,還真不一定能通過呢。

  買多少額度夠呢?

  這個問題,和買車一樣,我覺得在你力所能及的範圍買得越高越好。當然,這樣講有點不太現實,要真買夠了那預算也是一個問題。現實一點講,我認為至少要買50萬。其實一開始我買的也就二三十萬,可是身邊發生的一件事觸動了我。有朋友的太太得了良性腦腫瘤,在天壇醫院ICU住了兩個月,花了70萬,聽說家裡已經開始賣房子了,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都不敢想象這事要是發生在我身上會怎麼樣,看病的錢,房子的貸款,小孩上學和家裡日常開支,後續康復的錢,簡直是個無底洞。

  這裡一定要和大家澄清一個觀念,那就是重大疾病保險絕不僅僅是看病的錢,還要考慮康復護理費用,和家庭收入損失的那部分錢。

  我現在有重疾險70萬,專門防癌險30萬,後續還打算買中高階醫療險。多嗎?其實一點都不多,告訴你給祕密,業內有位到處給人講重疾險理念的大咖,他的重疾險保額是2000萬,呵呵……

  誰最應該買?

  首先要說明一點,保險是為了防範使家庭的目標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瞬間坍塌的非金融風險。那麼,誰出事兒以及出什麼事兒會對家庭造成這樣毀滅性的打擊呢?當然是家庭經濟支柱,也就是家裡掙錢最多的人。那麼事兒呢,無非就兩點,意外和疾病,對吧?如果說工作不順利,投資失敗,只要掙錢的人還在,那麼就不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麼。

  一定會買的保險是什麼?

  重疾險,重疾險,重疾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理由也不用再問了,人家王石都說了,沒有為什麼,就是要買。

  說說您對重疾險的理解

  在之前的醫師從業生涯中,看到太多因病致貧的現象,許多家庭為了治病四處借錢、變賣家產,所籌得的錢卻可能只是杯水車薪。做為一名醫生,我也深深知道,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有患病的可能,當然那個時候並不懂什麼是保險。

  在保險公司這麼多年,越發意識到兩者都是拯救眾生的,只不過醫生用醫術治病救人,保險公司用金錢挽救家庭陷入經濟困境。重疾險的創始人心臟外科醫生巴納德博士不是說過嗎,醫生只能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保險才能救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

  由此,衍生出正確購買保險的順序:

  第一,一定是先大人後小孩,小孩出事,我們情感上是很受傷害,但是對經濟上沒有影響,只要家庭經濟支柱健康平安,那這個家存續的來源就不會斷,也就有能力繼續掙錢給小孩看病。

  第二,先保障後理財,保險的保障功能一定是第一位的,而且這種風險轉嫁功能只有通過保險才能實現,理財儲蓄投資,都應該在你購買了充足的保障之後再考慮,沒有了1,再多的0都沒用,就是這個道理。

  重疾種類越多越好嗎?

  說實話,我從來不關注重疾種類,根據保險行業協會的規定,重大疾病保險必須包括6種必保疾病,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後遺症,重大器官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和終末期腎病,而單單惡性腫瘤這一項,幾乎涵蓋了所有重疾理賠案例的60%~80%甚至更多。

  現在很多公司為了噱頭,將部分疾病拆分,或者把癌症明細列出來,動不動就號稱保上百種癌症,根本沒有意義。惡性腫瘤這一項本身就涵蓋了所有的癌症。所以,我買重疾險時,根本不會關注重疾種類是35種還是60種,為了那些發生率極低的疾病多支付成本,沒這個必要。我們中的有些人甚至都不買重疾險,只買專門的防癌險,或者兩者結合。

  買重了能理賠嗎?

  和費用報銷型保險***報銷的意思,肯定不能超過你實際花的錢咯***不同,重疾險是定額給付型保險。簡單地說,就是這個人確診得了合同約定的疾病比方說惡性腫瘤時,保險公司一次性支付一筆錢,和實際花費多少沒關係,只跟他購買的重疾險保額有關。因為人的生命和身體是無價的嘛,保險公司給你承保了多少額度,就該賠你多少,而且各家公司之間的理賠互不影響。

  比方這個人不幸得了甲狀腺癌,實際只花費了10萬,但他在A公司買了50萬防癌險,B公司買了30萬重疾險,那麼他總共可以得到80萬理賠款。有了這筆錢,他不用急著返回去工作掙錢,可以好好地在家休養,等身體完全恢復以後再重出江湖,而且家庭日常開支也有了,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重疾險保額要買夠的原因。

  最後強調:不要帶有僥倖心理,認為自己和家人不會得大病,國家領導人受盡醫療資源的呵護都沒能逃脫疾病的魔爪,更何況我們普通老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