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晚期到底該不該治療

  現在腫瘤的發病率越來越高,時至今日仍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不能被治癒。而晚期癌症是不可治癒更是世界腫瘤專業人士的共識。對於晚期腫瘤的治療一直存在爭議。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

  中國中醫科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葉霈智提示:晚期腫瘤患者應該積極面對,尋找專科醫生,全面評估病情,制定合理治療方案。

  晚期腫瘤治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即以改善患者症狀、控制疾病發展、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為目的。根據患者病情、年齡、經濟狀況、治療期望值等各個環節入手,做到“量體裁衣”式的治療。

  癌症病人有1/3是被嚇死的?

  《養生週刊》:專家稱1/3癌症病人是被嚇死的。您認為患者在對待癌症的期望值上有哪些錯誤觀念需要糾正?

  汪波:醫學界有這樣的說法,死亡的癌症患者中,有1/3是被嚇死的,有1/3因用藥過度病人無法耐受而死,還有1/3因治療無效而死。有專家表示,癌症患者不應該過度恐懼癌症,我們既要糾正“癌症是不治之症”的觀念,也要糾正“腫瘤一定要治癒”的觀念。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都很難治癒,癌症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呢?即使發生了癌症轉移,帶瘤生存10年、20年也大有人在。

  眾所周知,隨著病情的發展,很多癌症都會發生轉移。隨著抗癌治療方法的不斷改進,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時間在不斷延長,這給我們包括醫生和患者都帶來信心。說癌症患者有1/3是被嚇死的,其實就是患者患病以後產生的恐懼和焦慮抑鬱情緒影響到免疫力、飲食、睡眠等,患者又不能正確對待和調適的結果。然而,大家應該知道的是,目前我們的整個治療水平都提高了很多,腫瘤即使發展到了骨轉移階段,我們也還有辦法可想,有辦法可治。

  值得提醒的是,我們對腫瘤的治療目標不是治癒,而是用各種手段把它控制住,延緩疾病進展,減輕病人痛苦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癌症患者常出現的六種心態

  《養生週刊》:癌症對於現代人來說,是不可承受之痛。很多人談癌色變,很多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後,精氣神馬上垮了半截,精氣神沒了,人也就活不了了。請問,癌症患者常常會出現哪些與常人不同的心態?

  汪波:第一,震驚和否認。他們往往不相信自己會得癌症,懷疑醫院的檢查結果錯了。在感到震驚的同時,他們會到處求醫檢查,以求最後結果。

  第二,恐懼。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對自己的身體、對生活等,會進行各種不良的恐懼聯想,使身心陷入惡性迴圈之中,會使癌痛的感覺加重,繼而又讓患者對此更加恐怖,以為大難將至,進而出現焦慮抑鬱。這樣會更加加重病情,不易治癒,並且會縮短生命。

  第三,無奈洩氣。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對生活失去信心,不願意進行治療,對什麼都無所謂,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越想越暗淡。如此,病情得不到控制,人也就不容易存活。

  第四,抱怨憤怒。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不理解為什麼得癌症,感覺這個世界如此不公平,怨天尤人,怒火中燒。這樣的人身體氣血失常,會加速癌細胞的轉移,縮短生命。

  第五,樂觀自信。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因癌症而卸下生活和工作的負擔,樂觀地對待每一天的人和事,雖然癌症有可能不會痊癒,但也不易轉移。

  第六,積極調整。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後,患者更加坦然地生活。他們面對現實,反思自己過去的一切,用新的態度面對這個世界,用積極的、有利於癌症康復的心理療法來輔助治療,生活得自在輕鬆,部分人因此以較高的生活質量生活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