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的製作工藝和品質鑑

  中國生產綠茶的範圍極為廣泛,那麼綠茶是如何製作的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別。

  綠茶的製作工藝

  殺青

  殺青對綠茶品質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通過高溫,破壞鮮葉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以防止葉子紅變;同時蒸發葉內的部分水份,使葉子變軟,為揉捻造形創造條件。隨著水分的蒸發,鮮葉中具有青草氣的低沸點芳香物質揮發消失,從而使茶葉香氣得到改善。

  除特種茶外,該過程均在殺青機中進行。影響殺青質量的因素有殺青溫度、投葉量、殺青機種類、時間、殺青方式等。它們是一個整體,互相牽連制約。

  揉捻

  揉捻是綠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過利用外力作用,使葉片揉破變輕,卷轉成條,體積縮小,且便於沖泡。同時部分茶汁擠溢附著在葉表面,對提高茶滋味濃度也有重要作用。制綠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與熱揉之分。所謂冷揉,熱揉則是即殺青葉經過攤涼後揉捻;殺青葉不經攤涼而趁熱進行的揉捻。嫩葉宜冷揉以保持黃綠明亮之湯色於嫩綠的葉底,老葉宜熱揉以利於條索緊結,減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綠茶的揉捻作業已實現機械化。

  乾燥

  乾燥的目的,蒸發水分,並整理外形,充分發揮茶香。

  乾燥方法,有烘乾、炒乾和晒乾三種形式。綠茶的乾燥工序,一般先經過烘乾,然後再進行炒幹。因揉捻後的茶葉,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幹,會在炒幹機的鍋內很快結成團塊,茶汁易粘結鍋壁。故此,茶葉先進行烘乾,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鍋炒的要求。

  降脂

  有助於降脂助消化唐代《本草拾遺》中對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記載。我國邊疆少數民族有“不可一日無茶”之說。因為茶葉有助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用當今時尚語言說,就是有助於“減肥”。這是由於茶葉中的咖啡鹼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幫助消化。另外,綠茶中含有豐富的兒茶素,有助於減少腹部脂肪。

  綠茶的品質鑑別

  ***1***形狀:包括茶葉之粗細,長短,輕重,大小,及條索之鬆緊,整碎,均勻,暨清潔,有無夾雜及攙假,有無老葉硬片,以及下盤,乾溼程度,身骨輕重等項。綠茶之形狀隨茶類而異,如眉茶以條索緊而細形如魚釣者為上,彎曲部位的在三分之一為宜,上尖下鈍,身骨重,下盤少,條索均勻,清潔而無夾雜及老葉硬片者為上。龍井則以扁而直,尖端不彎曲,身骨細嫩者為上。毛峰則以細長而尖端微彎曲者為上。日本玉露則以細長如針,而不彎曲者為上。珠茶則以渾圓似珠,且甚細小者為上。自形狀方面又可鑑定茶葉之來路。來路自以原產地為上,如黃山毛峰,獅峰龍井,六安瓜片,均極名貴。但僅由形狀,尚不能絕對決定來路之正確性,必須兼看香味之特質,方不致錯誤也。

  ***2***色澤:包括茶色之深淺,枯潤,鮮暗,均勻,及有無不正色,劣變色等項。綠茶之色澤亦隨茶類而異,如眉茶珠茶輝白均以灰白綠色為上。毛峰則以墨綠而略帶褐色者為上,龍井玉露瓜片均以翠綠色為上。總之,色澤須深而鮮,潤而均勻者為上。暗而枯,淺而不均勻,或甚至有不正色,劣變色,起泡者,有斑點者,均為劣品。尤須注意者,即茶條之彎曲部位亦須均勻適度,方為上品。鑑定形狀與色澤時,須將茶翻拌均勻,上下多看,並使光線分別自身前後來以對照之,兩盤茶葉,亦須隨時交換其位置以比較之。

  ***3***香氣:包括高低,清濁,純和:銳鈍,及有無青草氣,與煙臭酸氣等項。綠茶之香氣亦隨產地及茶類而異,如外銷綠茶特具釜香,龍井特別清香,毛峰大方特具慄香,瓜片香厚而純和,玉露特具覆香。總之,綠茶香氣以高而清,純而銳為上。香氣低而濁,鈍而雜,或甚至有青草煙臭酸黴氣味者,均為劣品。鑑定香氣之方法有幹香與溼香二種。

  ***4***滋味:包括甜和,濃淡,清濁,醇厚,澀苦,火候,及有無劣變酸腐焦煙黴變等不良氣味諸項。綠茶之滋味,亦如香氣然,隨產地及茶類而異。大致言之,均以甜和而清,濃而醇厚者為上。滋味淡薄,及苦澀而富刺激性者均非上品。有些綠茶?雖微帶苦澀?但亦須苦而回甘方佳,其有青草煙臭酸腐黴焦滋味。或苦重麻舌刺喉者,均非上品。鑑定滋味時,茶湯***不可太多,茶湯在口腔,必須不時轉動,使周達於舌之上下左右前後。蓋舌尖感甜及辣,舌乏兩旁感酸,舌根感苦,全舌感鹹,必周達全舌,方能分別茶葉之一切滋味也。

  ***5***水色:包括濃淡,清濁,鮮暗,及有無遊離物與沉澱物等項。無論任何綠茶,均以碧綠而清澄鮮明,且水色濃厚者為上。黃濁淡暗,或有遊離物沉澱物者,均非良品。但有時為適應消費者之需要,水色要黃而不青者,則又當別論。鑑定水色時,須不時將杯略予傾斜,注意其有無遊離物等。

  ***6***葉底:包括色澤鮮暗,勻淨,葉芽粗嫩,捲縮或展開?及有無破裂,枯焦,青片,黑片,假葉,陳葉,暨古銅色,敗紫色,黃褐色等不正顏色。總之,任何綠茶,葉底均以碧綠色,葉芽細嫩而勻淨,色澤鮮明,葉葉展開者為上。葉底色暗呆滯,老嫩不一,破裂,捲縮,澀而無茸毛,或攙雜青片黑片,或有不正色,枯而不潤有起泡者,均為劣品。

  ***7***其它:關於乾燥程度。用手撫之刺手,即為已幹之明證,如用手指捺之即碎,茶梗折之即斷,則更為明確。再觀其色澤,如色澤均勻,即彎曲部分亦呈灰白色,則乾燥業已完好。倘撫之柔軟而不刺手,則含水量必多,如用機械分析之,則含水量當更明確矣。關於身骨輕重,可置於手上比較之,關於下盤之鑑定,可翻閱茶盤之底下或用篩篩之,或揀剔其青片茶梗以衡之。至於來路之識別,則須詳細觀察其形狀色澤香味水色葉底,注意其特質非有特殊經驗不為功。

  ***8***著色與噴糊:外銷綠茶精製後之銷北非者須加色。不過毛茶總以不著色為宜,著色茶之梗片很不自然,色亦枯潤,泡水時,水面有油光或浮游物,將茶杯傾斜,則杯緣有圓圖,用手指搓揉,葉底亦有色質痕跡。噴糊之茶,色死枯而無允澤,置掌上哈氣,再用另一手掌壓之,則附著掌上。如用擴大鏡觀之,則有粒粒澱粉,水色混濁不清,色膩,水面有粘性及泡沫,葉底多破碎而粗老,且極易發餿而有臭味。

  ***9***劣變茶:黴變茶色呆滯,舌根味苦而重,香與味均有黴氣,泡水不易展開。酸變茶,味淡薄,香氣低,香與味均有酸味,葉底呈敗紫色。焦變茶香與味均有焦味,葉底破裂,且起泡有斑點,味苦多沉澱,煙味茶嗅之有煙臭,食之刺喉,令人慾咳。陳茶色枯不潤,有陳氣,水色黃濁,泡水不易展開。回龍茶色淡而無光,且極輕,嚼之淡而無味,且不苦澀,泡水時展開甚快。醱酵茶香味均不正,水色黃濁或紅變,葉底紅變。餿變茶香與味均餿味,葉底呈敗紫色,色暗而無光,水色黃濁。

  ***10***假茶與攙什:茶價高昂時,有不肖之徒,攙以冬青,柳葉,桃葉,油茶,滿山青等假茶,或攙以泥沙等雜質。假茶梗方而扁,長短不一,條索軟硬不一,色澤,形狀,香味均不同,泡水展開較慢,葉底狹長,鋸齒大而粗,葉脈不隆起,用手搓之立破,燥澀而無茸毛。攙什泥沙之茶,色灰暗而無光,放手中覺較沉重,用力壓之,則有砂砂聲,水色渾濁,沉澱甚多,葉底搓如細砂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