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西山茶的製作工藝

  桂平西山茶產於廣西省桂平縣的西山。這裡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於一地,使西山的景色更加迷人。人們讚美西山的景色,也稱讚那色翠味香、遐邇聞名的西山茶。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製作桂平西山茶的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製作桂平西山茶的方法

  桂平西山茶,全國名茶之一,它起源於唐代,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閩等地.“西山茶,色清綠而味芬芳,不減龍井。”五十年代首次出口港澳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飲譽國際市場。1986年9月,在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公認為綠茶中的上乘佳品。

  西山茶最高山岩海拔700米左右。山中古樹參天,綠林濃蔭,雲霧悠悠,潯江水色澄碧似錦。乳泉昌瑩,冬不調,夏不溢。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茶樹多生長在山腰的奇峰怪石間。確是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

  桂平西山茶因產桂平西山而得名。桂平西山濱臨潯江,著名的乳泉流經茶園旁,泉潤霧攏,十分適宜茶樹的 生長。 它起源於唐代,到明代已聞名兩廣和湘、閩等地。據《當州府志》記載:“西山茶,色清綠而味芬芳,不減龍井。”相傳,西山寺僧尼由江南引進茶樹種子,使這裡出產西山茶。西山茶炒制技藝精湛者仍為西山庵院尼姑。後來由於管理不善,西山茶瀕於滅絕,1949年寬能法師受釋巨贊法師引薦,來到桂平縣西山主持佛教事務,同時與新出家的釋昌慧法師一起,在棋盤石、洗石庵等地開荒種茶,使西山茶獲得新生。

  桂平西山茶的特性

  有性系。灌木型,小葉類,早生種。二倍體。 產地及分佈:原產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城郊西山。廣西桂林等地有引種。 特徵:植株適中,樹姿開張,分枝密,葉片呈上斜或水平狀著生。葉橢圓形,葉色綠或深綠,葉面微隆,葉緣平,葉身稍內折或平,葉尖鈍尖,葉齒鈍淺,葉質中等。芽葉淡綠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46.0g。花冠直徑2.9cm,花瓣5~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種子黑棕色,種徑1.0~1.4cm。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發芽密度大,持嫩性強。開採期在3月下旬至4月初。產量高。春茶一芽二葉幹樣約含氨基酸3.2%、茶多酚27.5%、咖啡鹼3.9%。適制綠茶,品質優。制“桂平西山茶”,條索緊結,色澤翠綠,滋味醇和,回甘鮮爽,香高持久。抗性較強。結實性強。 適栽地區:廣西綠茶茶區。 栽培要點:宜用種子直播或育苗移栽,採用常規茶園規格種植和定型修剪。

  

  勤採嫩摘是西山茶的採摘特點。2月底或3月初開採,一直採到11月份,一年採茶20—30批,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長度不超過4釐米。要求芽葉大小、長短、色澤均勻一致,保持芽葉完整新鮮。通常炒制500克特級西山茶,需採4萬個左右芽葉。

  西山茶炒制技術精湛。採用手工炒制,在潔淨光滑的鐵鍋內進行,全程採用抖、翻、滾、甩、拉、拉、捺等多種手法。炒制時按原料老嫩、含水程度、鍋溫高低及各工序的工藝要求不斷變換手法,達到西山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工藝分:攤青、殺青、揉捻、初炒、烘焙、復炒等工序。

  攤青:是西山茶農抄制西山茶的傳統經驗。通過攤青,散失部分水分,有利於做形和色、香、味的形成。通過攤青處理的成品,茶味醇和,茶香鮮爽,色澤翠綠,葉底明亮。攤青時間因氣溫高低而異,一般春茶攤青7—8小時;夏茶3—4小時。春茶以失水減重10%左右為宜;夏茶以失水減重6—8%為宜。

  殺青:鍋溫180℃左右,投入攤青葉100克左右,炒1—2分鐘後,將鍋溫降至100℃左右。當葉質柔軟,折梗不斷,清香顯露,即起鍋揉捻。歷時4—5分鐘。

  揉捻:手工揉捻,揉緊茶條。成條率達90%以上為宜。歷時20分鐘左右。

  初炒:目的是做形和失水。當鍋溫60—80℃,投入揉捻葉400克左右,運用抖、翻、滾、拉、捺等手法邊做形邊蒸發水分。揉捻葉下鍋後先翻炒至手感熱時,再抖散水分。當幹度達七成干時,改用滾、拉、捺手法,使條索緊細勻整。當幹度達八、九成干時,起鍋抖散,上篩烘焙。

  烘焙:採用烘爐進行。烘爐上設定多層烘篩,篩面上墊上透氣性的棉紙紙或紗布,將茶葉薄攤在紗布或紙上,攤葉厚度1.5—2.0釐米。烘溫先高後低,開始溫度約80℃左右,後降為40℃左右,烘至足幹下烘冷卻。揀剔篩分,揀去莖復炒:復炒是高階西山茶出售前的必需工序。通過復炒達到提香的目的。復炒鍋溫40—60℃,投葉量每鍋250克左右,炒至茶香顯揚,茶葉足干時起鍋攤涼,包裝出售。

  桂平西山茶的品質特色

  西山茶條索緊結,纖細勻整,呈龍捲狀,黛綠銀尖,茸毫蓋鋒梢,幽香持久,滋味醇和回甘鮮爽,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經飲耐泡,尤其是採用西山乳泉烹飲更是膾炙人口,飲後齒頰留芳,耐人尋味。常飲西山茶,有健脾壯身的作用。

  桂平西山茶的茶葉榮譽

  桂平西山茶

  1987年和1984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名茶,1984年,西山茶參加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出;1986年,西山茶以“色澤翠綠烏潤,湯色碧綠清澈,滋味甘腴,幽香芳芬,口齒流香,泌人口脾”評語,以總分96.6分被商業部評為全國名茶;1986年,西山茶送新加坡博覽會和日本名古屋中國名茶展覽會展出。1988年,西山茶在廣交會上被日商訂購2000公斤。1990年,“棋盤石”牌西山茶被商業部再次評為名茶。1991年,西山茶在杭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授予優品獎。1998年,參加北京國際名茶、茶文化展覽會,經專家評審榮獲名茶“推存產品”。1999的參加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榮獲“名牌產品”。2000年度榮獲廣西區“優質產品”稱號。2001年榮獲“中茶杯”二等獎。主要產品有“棋盤石”牌西山茶、西山白毛尖等。

  桂平西山茶葉故事

  廣西桂平市風景秀麗的西山,盛產名茶,據《桂平縣誌》記載:“西山茶,出西山棋盤石、乳泉井、觀音巖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葉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氣芬芳。”傳說,西山有一塊巨大的棋盤石,周圍樹木遮天,是避暑勝地,神仙也常來此遊玩。一天,東天大仙和西天大仙來此下棋,雙方商定,輸棋者受罰,對勝者的要求必須照辦。兩人下了很久,不分勝負。這時兩人口都渴了,西天大仙便吹口氣,變出了一杯香茶;東天大仙也吹了口氣,變出了一杯泉水。兩人你喝水,我飲茶,西天大仙正被香茶陶醉時,被東天大仙乘機將了他一軍,西天大仙輸了。這裡正巧走來幾位和尚,問兩位大仙是何物如此清香,得知原來是香茶。東天大仙便罰西天大仙把茶種撒在這裡,讓這山坡上長出香茶,供人們享用。只見西天大仙吹了口氣,無數茶種紛紛撒落在山上。東天大仙接著吹了口氣,許多泉眼也相繼落在這裡,湧出了泉水,泉水色白似乳,眾人齊聲喊道:“乳泉!”乳泉育仙茶,茶樹旺盛生長,茶芽齊發,香氣濃郁。後來眾人都說,西山茶是仙人所賜,所以格外香甜。

  桂平西山茶的歷史發展

  桂平西山茶-茶樹

  桂平西山的茶為“綠茶”,這裡的種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到了明代桂平西山的綠茶就早已在粵、桂、湘等地享有盛譽了。這裡之所以能長出好茶,主要是因為西山正處在北迴歸線上,這裡的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而這裡的沙岩土壤又極富礦物質特別適和茶葉的生長。《桂平縣誌》曾這樣記載:“西山茶,出西山棋盤石乳泉井觀音巖下,低株散植,綠葉鋪棻,根吸石髓,葉映朝墩,故味甘腴而氣味芬芳,炎天暑溽,避地禪房,取乳泉水煮之,撲去俗塵三鬥,杭州龍井未能逮也。”短短數句,其實已經把西山茶的優勢完全概括了!西山茶貴在“靈氣逼人”,它生在環境幽雅的思靈山***桂平西山的別稱***中,長在高處,決不染塵。而西山上的棋盤石乳泉井觀音巖下恰恰是它的避身之所***西山茶又名棋盤石西山茶、棋盤仙茗***,渴了飲甘泉,餓了吸收岩石下沙地的營養,最重要的是,西山茶不可密植恰恰註定了它的低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