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土壩在哪

  龍河口水庫,曾經因“世界第一大人工土壩”而聞名,作為淠史杭工程杭埠河上游興建的唯一水庫,她五十多年來潤澤人民的背後,蘊藏著不少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下面一起到了解更多。

  “龍河口”最大的人工土壩

  龍河口水庫位於舒城縣境內,距縣城20公里,從合肥驅車到水庫不過1小時20分鐘,是淠史杭工程五大水庫中距離合肥最近的一個。水庫之所以取名“龍河口”,緣於主壩位於當地栲栳山與牛頭寨之間的龍河口。

  但鮮為人知的是,龍河口真實的名字實為“龍豁口”。據當地原住居民錢自友回憶兒時老人家給他講的故事,現在的水庫東大壩所在地原先有個臥龍,每年都要當地的童年童女祭祀供奉,有一年抽籤抽到了老員外家的獨生子,此老員外經常接濟鄉鄰,德高望重,又是老年得子,神仙知道此事後就扮作叫花子,到了老員外家出了一個主意:用一個麵人以假亂真,在麵人肚子裡藏著一把刀,龍張口一吃肚子立馬開了花,鮮血直流,痛苦之下亂舞把山都甩跑了,就留下一個豁口,故名龍豁口。而兩山之間的“豁口”,正好適宜建水庫。

  但今天為人們所熟知的並不是“龍河口”之名,而是“萬佛湖”。人們不禁疑問:龍河口水庫為何又稱萬佛湖?龍河口水庫納曉天河、龍河和滑水河之水,諸河流源自千山萬壑,最高峰便是萬佛山的“老佛頂”,海拔1359米,系舒城、桐城、廬江、潛山等縣境內的眾山之祖。老佛頂下丹峰上有一座高2米、寬1米的“自生石碑”。碑上有刻於清光緒年間的“萬佛名山”四個大字,歷百餘年雨雪風霜而未湮滅,至今仍以蒼勁、秀逸的面容昭示遊人。“龍河口水庫發展旅遊,想借萬佛山的名氣,就取名萬佛湖,沒想到萬佛湖名氣現在反而比萬佛山大得多。”錢自友告訴記者。後來,萬佛湖所在地龍河鎮也更名為萬佛湖鎮。

  沒有一袋水泥、一根鋼筋創造修建奇蹟

  龍河口水庫是淠史杭工程五大水庫中興建最晚的一個,1958年動工興建,1960年才初步建成,直到1969年才最後竣工。“最先是想修發電站,當時中央沒錢沒修成,所以就一拖再拖。”參與水庫建設的錢自友稱。

  最後,龍河口水庫能上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當時舒城縣的堅持。舒城縣水利局離休老局長撰文回憶,1953、1954、1956連續三年的洪水,加上澇中有旱,旱中有澇,給舒城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縣人民政府曾先後三次向省政府報告,請求立項在杭埠河上游興建龍河口水庫,解決蓄洪和灌溉問題。加以1957年間皖西地區的史***河***淠***河***工程已經動工,淮委把治理杭埠納入其中,組成“淠史杭工程”;1958年春季,全國掀起了興修水利高潮,提出“八億、八億、再八億”***土石方***的口號。舒城縣委決定興建龍河口這座大型水庫。但當時省水利廳鑑於陳村、花涼亭、梅山、佛子嶺、磨子潭和響洪甸幾座大水庫已相繼動工,物力、財力和技術力量都有限,所以龍河口水庫未被列入專案。最後協調的結果是,省裡只撥給300萬元,六安地區負責設計,舒城縣承擔施工任務。

  歷時11載,龍河口水庫終於建成。這座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全長1000多米,海拔高度75.4米,總計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令人歎為觀止的是,這座大壩攔截了大別山烏沙河和曉天河兩河上游1000多公里的來水,居然沒用一袋水泥、一根鋼筋。見多識廣的原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蘭希先生,稱讚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壩。

  合肥人將能喝上萬佛湖水

  “修水庫是吃了苦,建成利一方百姓。”支撐錢自友們夜以繼日揮灑血汗的,正是這樣一種信念。誠然,龍河口水庫的建成,為舒城和廬江兩地防洪、灌溉發揮出巨大效益。如今,她在生態生活用水補給方面也是堪當重任。

  龍河口水庫是杭埠河灌區的主要供水水源地。龍河口水庫設計灌溉面積155萬畝,主要承擔舒城、六安部分農田的灌溉任務。自建庫至2009年底,共攔蓄流量大於每秒1500立方米洪峰24次,防洪減災效益約149億元,為下游的抗旱保豐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了龍河口水庫的灌溉,我們又是一個豐收年。”當地農民如是感嘆。

  另外,龍河口水庫的綜合效益相比其他幾大水庫,也是略勝一籌。2004年8月,水庫管理處興建牛角沖水電站,裝機2臺,總容量320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1037萬千瓦時,2005年併網發電;2004年11月興建了日供水量為100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2005年5月投入使用。旅遊如今更是成了龍河口水庫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5月底合肥七水廠的動工,萬佛湖水將被合肥引為飲用水源也被提上日程,合肥人的飲水路線也將更加便捷。“七水廠二期就計劃從萬佛湖龍河口取水。合肥人未來就能吃上萬佛湖的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