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學生成績分化的原因

  教育界有句諺語:初一相差不大,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行業公認,初二是孩子成績下滑的高危期!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是初二的教學內容增加。升到初中二年級後,學科增加***如物理***,各科難度有所增大,教材內容也較以前複雜,廣泛,教學要求相應地提高,另外一個顯著的變化就是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為主,變成 “抽象思維 ”為主。

  二是初二年級學生年齡正處於青春發育期,即平時所說的“心理斷乳期”。他們出現對異性的好感,情緒極不穩定,思考的問題開始多了,注意力就比較難於集中到學習上來。

  三是孩子自身的差異使然,一部分有毅力、學習自覺、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生,通過初一的適應與摸索,形成特有的學習方法,學習興趣濃厚,在初二學習中會更加得心應手,成績越來越好;而學習目標不明確、自控力差的學生,成績自然很差。還有部分學生儘管看似學習很認真,但仍然按小學的思維方式去學習和思考,當然會變得力不從心,並且因受挫而喪失了學習信心,而且這樣的孩子還會隨著學習內容的加多、加深落下更遠。此外,家庭的困擾、親子關係對立等也對初二學生學習成績的分化有一定影響.

  初二學生成績分化的對策

  ⑴改善學習方式。肯動腦筋,善於思考,善於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⑵知識面要儘量寬闊。要有大量的課外學習、大量的生活實踐作為“背景”。家長要注重孩子的知識積累,為孩子創造課外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環境和條件。

  ⑶關注學習成績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調學生的成績分數,而要看成績是如何得來的。是靠死記硬背,還是明白了道理?是獨立思考,還是僅僅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維”取勝,還是“抽象思維”的結果?需要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參與的程度。

  培養孩子細緻、紮實、嚴謹、高效的學習習慣。指導並嚴格督促孩子全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是聰明的學生,越要注意學習的計劃性,思維的邏輯性,書寫的條理性。培養他們經常反思的習慣。對聰明但容易驕傲、貪玩好耍的學生,尤其不要過多的誇獎,應讓他感覺到刻苦學習,取得好的成績是自己的本分,本就應該這樣。

  加強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使學生正確對待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坦然地迎接挑戰。儘管學校對學生進行了青春期教育和引導,但來自家庭、來自親人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父母要及時地以適當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生理知識、性心理方面的正確引導和教育。對出現青春期生理不適的學生,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從而解除孩子心裡的包袱,專心學習。

  儘量保持家庭的和諧、穩定,儘量不改變生活狀態。如:不發生父母離異、父母不長期遠離孩子、不讓孩子知道大喜大悲的事情等等。如果非改變生活狀態不可,也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與孩子溝通,取得孩子的理解。

  孩子最不喜歡的家長的共同特徵就是“居高臨下”。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一定要平等,以營造和睦的親子氛圍。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教育孩子,宜採取疏導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會有疏漏,而且會使孩子的心事越積越多,還可能使孩子走向極端。

  家長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如果與孩子起了語言上的衝突,家長一定要冷靜,決不能激化矛盾。中學階段的孩子容易衝動,家長是成年人,應該理智。應立即主動採取適當方式停止爭辯,但決不放棄。等雙方冷靜後,再來開導孩子,效果一定會好得多。